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古人如何观测天体(古人怎么观测天文)

导语:漫谈古礼|没有高科技辅助,古人如何观天测象

自从西周建国之后,古代中国便进入了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生产模式,并将这一模式一直延续到了清代,这令中国逐渐成长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大国之一。在这种经济体制下,百姓的生活水平和庄稼的收成,几乎是完全绑定的,因此古人对于农耕非常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

在耕作的过程中,预知天气,对于古人耕种是最重要的。当时他们虽然没有气象卫星,但是凭借着劳动中积累的经验,古人们还是总结出了一套相对可靠的天气预报方法,为耕种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本期漫谈古礼,我们一同去探究古人在没有高科技辅助的情况下,如何观天测象。

看天辨天气

日月辨天气。古人们在预测天气时,往往会选择一些参照物,在最早的时候,人们会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的变化来预测近期的天气。

这主要是因为在宗教思想的影响下,古人认为日月是神明的代表,其变化体现了超自然力量的意志,因此可以用来预测天气。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古人总结出了一套以日月为参考的天气预报理论,其中通过日晕和月晕来判断天气的方法,至今依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太阳和月亮的变化,并不经常出现,因此这种天气预报方式并不稳定。

云形态辨天气。后来古人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通过观察云彩的变化也能够准确预测后面几天的天气,云彩也开始取代日月,成为了中国古代气象预测理论的主角。

在西周时期就有了“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的说法,即如果出现了层状云,就会出现雨雪,这一理论也得到了当代气象学的证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人依据云朵形状来判断天气的理论,也越来越完善,在《易飞候》一书中就有比较完整的论述:“凡候雨,以晦朔弦望云汉四塞者皆当雨。如斗牛彘当雨暴,有异云如水牛,不三日大雨……雨征苍黑,云细如杼轴,蔽日、月,五日必雨,云如两人提鼓持桴,皆为暴雨。”

云动向辨天气。民谚:“云行东,车马通,云向西,马溅泥,云行南,水涨潭,云行北,好晒麦”这就是古人通过云彩的走向,来判断风向,从而起到了预测天气的作用。“云行东车马通,云行西雨淅淅,云行南水连天,云行北好晒谷”,是根据天空云彩的走向,来判断天气趋势的气象谚语。

仪器测天气

日晷,中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我国最古老的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春分以后看晷盘的上面;秋分以后看晷盘的下方。

羽葆测风器,古代原始的测风器。用布帛之类挂在竿上来测风向的工具谓之旗幡类测风器,后来改用鸡毛做成条形或扇形的羽葆,古人称五两、八两。地方不同,风力不同。楚地风小,宜用五两,北方和沿海风力较大,宜用八两。测风时看羽葆的飘向,飘向的相反方向即为风向。

登封观星台,又名郭守敬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观星台是研究天文的仪器,系元初科学家郭守敬所建,其目的是为了研究和改革历法。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建筑,距今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之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

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书中有彗星图、云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天文气象科学的突出成就,是至今发现中国最有实物和史料价值的记载人类预测气象的珍贵文献。

乾隆测雨器,中国古代雨量器。以黄铜制造,为圆筒型,筒高一尺五寸,圆径七寸,置于测台之上用于量雨。

如今随着中国气象学的发展,我们已经拥有了可靠的气象卫星,并能对未来多日的天气进行精准的预报,这保障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虽然现在我们已经不需要通过物候来自己预测天气了,但是我们依然有责任将这些古人的智慧传承下去,并继承和发扬他们的探索精神。

本文内容由小娴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