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脑干内部超详细功能解剖图(内非颅神经核之)

脑干内部超详细功能解剖图(内非颅神经核之)(1)

非颅神经核之脑干中继核:

1、延髓内的后索核:

  • 后索核(nuclei of posterior funiculi):后索核是薄束核(gracile nuclei)和楔束核(cuneate nuclei)的总称。
  • 后索核内神经元:包括投射神经元和局部中间神经元。
  • 投射神经元:①将精细触觉、深感觉投射至丘脑腹后外侧核;②投射至小脑及相关结构,参与运动协调。
  • 中间神经元:主要为GABA能甘氨酸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这些局部中间神经元受大脑皮层控制,以选择适宜频率和辨识时程的触觉信息,消除运动中那些分散注意力的感觉信息。
  • 后索:大约90%是来自脊神经节细胞的初级传入纤维(谷氨酸能),10%是起自脊髓后角板层IV神经元的二级纤维。
  • 后索核发出的上行纤维:后索核发出的有髓纤维,从背侧向腹内侧行,绕过中央管在中央管腹侧交叉,此段纤维称为内弓状纤维(internal arcuate fibers)。此纤维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decussation of medial lemniscus)。→交叉后以内侧丘系上行至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换元后投射至中央后回。
  • 皮质-后索核下行通路:①皮质核束纤维,传导速度慢,参与紧张性和维持性运动;②皮质脊髓束的侧支,传导速度快,影响后索核的感觉输入,协调(猫和猴的)前肢运动。【大脑皮质对后索核投射神经元主要起抑制作用,只有后索核投射神经元接受的输入非常强时,才能克服这种抑制作用】

脑干内部超详细功能解剖图(内非颅神经核之)(2)

  • 后索-内侧丘系系统的功能
  • 启动和计划探索刺激:此系统是精细触觉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所谓精细触觉的获得,离不开本体感觉的参照。(如:在生活实践中,人们要分辨纺织品的质地,往往不自觉地伴有手指的运动。)
  • 在伤害感受方面的作用:后索内含有少量伤害感受神经元。
  • 薄束核是进入丘脑腹后外侧核的内脏与皮肤传入信息的整合区。后索-内侧丘系系统的功能是在上下往返的神经回路中完成的。(换个角度说:下行纤维除了司理运动功能外,还调节上行的感觉冲动;而上行感觉冲动除了司理感觉功能外,也参与对运动功能的调控。)

2、延髓内的下橄榄核(inferior olivarynucleus,ION):

  • 下橄榄核是重要的小脑前核。
  • 下橄榄核构成:下橄榄核呈多皱、囊袋状。是一个由下橄榄主核(principal olivary nucleus)、背侧副橄榄核(dorsal accessory olivary nucleus)和内侧副橄榄核(medial accessory olivary nucleus)3部分组成的核复合体。
  • 下橄榄核周围毗邻关系
  • 上端与面神经核毗邻;下端与锥体交叉毗邻;
  • 腹内侧有粗大的锥体束,ION与锥体束之间有舌下神经根自背侧向腹侧出脑干;
  • INO主核背内侧有背侧副橄榄核;ION内侧有内侧副橄榄核

脑干内部超详细功能解剖图(内非颅神经核之)(3)

  • 下橄榄核种系发生分类:①下橄榄主核内侧部和2个副核在种系发生较古老,称旧橄榄(paleoolive),其纤维投射至旧小脑。②主核外侧大部称新橄榄(neoolive),其纤维投射至新小脑。
  • 下橄榄核的传入纤维包括:①脊髓全长的上行投射纤维和脑干感觉性中继核团的传入纤维;②大脑皮质、基底核、丘脑、红核和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的下行投射纤维。
  • 下橄榄核唯独向小脑发出传出投射:旧橄榄→旧小脑;新橄榄→新小脑。每条橄榄小脑纤维可分为10条攀缘纤维。参与运动调节。一旦毁损ION,可致运动性共济失调。

脑干内部超详细功能解剖图(内非颅神经核之)(4)

  • 功能:参与小脑对运动的控制。特别是对运动的学习和记忆起重要作用。

3、延髓内的楔束副核(accessory cuneatenucleus):

脑干内部超详细功能解剖图(内非颅神经核之)(5)

  • 楔束副核也称楔外侧核。位于楔束核的背外侧,埋于楔束内。
  • 接受:同侧颈髓和上部胸髓节段后根神经节的中枢突。
  • 发出:后外侧弓状纤维(posterior external arcuate fibre)参与组成楔小脑束,经小脑下脚止于小脑皮质
  • 功能:向小脑传递同侧躯干上部和上肢的本体感觉以及触压觉。

4、延髓内的弓状核(arcuate nucleus):

  • 弓状核:属小脑前核,位于锥体束腹侧,细胞与脑桥核类似。
  • 接受:大脑皮质纤维。
  • 发出:纤维组成前外侧弓状纤维(anteriorextemal arcuate fibers),经两侧小脑下脚入小脑。
  • 功能:参与小脑的运动调节。

脑干内部超详细功能解剖图(内非颅神经核之)(6)

脑干内部超详细功能解剖图(内非颅神经核之)(7)

5、延髓内其他神经核团:

  • 舌下神经周围核(perihypoglossal nuclei):是舌下神经核周围的若干核群,与舌下神经核无联系。①舌下神经前置核(nucleus prepositus hypoglossi, PrH),位于舌下神经核颅侧,在协调头部与躯干运动中,对眼的位置和运动速度进行判断,并作出反应。②中介核(intercalatus nucleus of staderini),位于舌下神经核嘴侧与迷走神经背核之间,其功能与前庭及眼球转动机制相关。③舌底核(sublingual nucleus),位于舌下神经核嘴侧段的腹侧,
  • 疑后核(nucleus retroambigualis,NRA):位于延髓下部,NRA是产生呼吸压和喉内收的神经基础,是发音的脑干整合区,对发音、咳嗽、呕吐、排便等Valsalva式复合运动(即用力呼气、抵住关闭的声门以增加胸内压)都很重要。

小脑前核(precerebellar nuclei),为整个大脑新皮质、脑干、脊髓传入到小脑的闸门。小脑前核包括红核、脑桥核、弓状核、舌下神经前置核、前庭核的上、外侧、内侧、间质、脊束核、外侧网状核、外侧楔束核、室下核、旁正中网状结构、舌下神经中介核,桥延体核、脑桥被盖网状核、下橄榄核及舌底核等。

6、脑桥内的上橄榄核(superiorolivary nucleus):

  • 上橄榄核:位于脑桥中下部的被盖腹侧部,面神经核的腹侧。
  • 接受来自双侧蜗神经核的部分上行纤维,上橄榄核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加入外侧丘系上行至下丘核。
  • 功能:根据双耳传导声音信息的时间和强度差,参与声音的空间定位。

脑干内部超详细功能解剖图(内非颅神经核之)(8)

7、脑桥内的脑桥核(pontine nucleus):

  • 脑桥核:其神经元大量分散分布于脑桥基底部
  • 接受:来自同侧大脑皮质广泛区域的皮质脑桥纤维
  • 发出:脑桥小脑纤维横行越过中线至对侧,组成小脑中脚进入小脑。
  • 功能:脑桥核是传递大脑皮质信息至小脑的重要中继站。

脑干内部超详细功能解剖图(内非颅神经核之)(9)

8、脑桥内的外侧丘系核(nucleus of laterallemniscus):

  • 外侧丘系核:自脑桥中下部向上至中脑尾侧,伴随外侧丘系分布。
  • 接受:蜗腹侧前核及外侧丘系的纤维。
  • 发出:纤维越边,加入对侧的外侧丘系。

9、脑桥内的蓝斑核(nucleus ceruleus):

  • 蓝斑核:位于菱形窝界沟上端的蓝斑深面,三叉神经中脑核的腹外侧,主要由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构成。
  • 蓝斑核发出:纤维几乎遍布中枢神经系统的各部。
  • 功能:目前已知其功能与呼吸睡眠觉醒等有关。

脑干内部超详细功能解剖图(内非颅神经核之)(10)

10、中脑内的下丘核(nucleus of inferiorcolliculus):

  • 下丘核:位于下丘深面。由明显的中央核及周围的薄层灰质下丘周围灰质构成。
  • 中央核外侧丘系→下丘的中央核→下丘臂→内侧膝状体→听辐射→颞横回。腹侧—高频、背侧—低频声波信息有关。
  • 下丘周围灰质下丘中央核内侧膝状体、大脑皮质听觉区小脑→下丘周围灰质。参与听觉的负反馈调节和声源定位等。
  • 下丘核也是重要的听觉反射中枢。发出纤维至上丘深部→顶盖脊髓束→完成头和眼转向声源的反射(听觉惊恐反应)。

脑干内部超详细功能解剖图(内非颅神经核之)(11)

11、中脑内的上丘灰质(gray matter of superiorcolliculus):

  • 上丘(SC,superior colliculus):是与视觉反射相关的脑区,在整合眼球运动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SC是鱼类视觉的高级中枢,在人类,SC主要参与眼球运动的各种反射活动
  • 上丘灰质:位于中脑上部背侧上丘的深面,由浅入深呈灰、白质交替排列的7层结构组成,在人类构成重要的视觉反射中枢
  • 上丘浅层:传入核传出联系范围较小,仅与视觉系统有关。传入纤维包括:①双侧视束→外侧膝状体→上丘臂→上丘浅层;②同侧大脑皮质视觉区和额眼区(第7、8区)→同侧皮质顶盖纤维→上丘浅层。
  • 上丘深层:不仅与视觉有关,而且与听觉躯体感觉运动系统有联系,是重要的皮质下感觉运动整合器。①传入:视觉(视网膜);听觉(大脑皮质听觉区、下丘以及其他听觉中继核)和躯体感觉(脊髓)等传入纤维。②上丘的传出纤维主要由其深层发出,绕过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在中脑导水管腹侧越过中线交叉,称被盖背侧交叉(dorsal tegmental decussation),然后下行构成顶盖脊髓束(tectospinaltract)至颈段脊髓的中间带和前角运动内侧核,完成头、颈部的视觉和听觉的躯体反射活动。部分传出纤维到达脑干网状结构,或顶盖的其他核团,以应答视觉和听觉刺激对眼球位置的反射
  • 功能:接受视、听、躯体感觉冲动后,眼、头及躯体联合转向刺激源方向。

脑干内部超详细功能解剖图(内非颅神经核之)(12)

12、中脑内的顶盖前区(PTA,pretectal area):

  • 顶盖前区:位于中脑和间脑的交界区,介于后连合与上丘上端之间,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背外侧部。也就是上丘灰质上方。
  • 顶盖前区内有5个核团:视束核(其功能与副视系统关系密切)、豆状下核顶盖前区核顶盖前区橄榄核顶盖前区主核。
  • 接受:经视束和上丘臂来的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
  • 发出:纤维经后连合或中脑导水管腹侧至双侧动眼神经副核换元,完成瞳孔对光反射和晶状体调节反射。

脑干内部超详细功能解剖图(内非颅神经核之)(13)

13、中脑内的红核(red nucleus):

  • 红核:位于中脑上丘高度的被盖中央部,黑质的背内侧,呈一卵圆柱状,从上丘下界向上伸入间脑尾部(换言之,下丘平面没有红核)。横切面上浑圆形,略带红色。
  • 组成:①颅侧的小细胞部(又称新红核),人类的小细胞部十分发达,几乎占红核的全部。②尾侧的大细胞部(又称旧红核)。
  • 大细胞部的纤维①传入:对侧小脑中央核(齿状核、栓状核、球状核)→小脑上脚→在中脑尾侧平面全部交叉到对侧(即小脑上脚交叉)→红核大细胞部。【即齿状红核束】。②传出:红核大细胞部→纤维在上丘下部平面,被盖腹侧部交叉至对侧形成被盖腹侧交叉,然后下行组成【红核脊髓束】(终于颈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主要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同时抑制伸肌运动神经元。
  • 小细胞部的纤维①传入:皮质红核纤维(来自大脑皮质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②传出:发出的纤维组成同侧被盖中央束,下行投射至下橄榄主核的背侧部,继而发出纤维至小脑。【即红核小脑束】。
  • 红核的功能与运动控制有关:红核脊髓束与前庭脊髓束是对立统一体(红核脊髓束→易化对侧肢体屈肌、抑制对侧肢体伸肌;前庭脊髓束→易化对侧肢体伸肌、抑制对侧肢体屈肌)。

脑干内部超详细功能解剖图(内非颅神经核之)(14)

脑干内部超详细功能解剖图(内非颅神经核之)(15)

14、中脑内的黑质(substantia nigra):

  • 黑质:位于中脑被盖和大脑脚底之间,呈半月形,占据中脑全长,并伸入间脑尾部。在新鲜标本呈黑色而得名。是中脑内最大的核团。
  • 分部:腹侧的网状部(reticular part)和背侧的致密部(compactpart)。
  • 网状部:形态、纤维联系和功能与苍白球内段相似。
  • 致密部:主要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其合成的多巴胺经黑质纹状体纤维释放至新纹状体,以调节纹状体的功能活动,若发生病变,多巴胺减少,会导致帕金森病(表现为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受限并出血震颤)。

脑干内部超详细功能解剖图(内非颅神经核之)(16)

脑干内部超详细功能解剖图(内非颅神经核之)(17)

15、中脑的腹侧被盖区(ventraltegmentalarea):

  • 腹侧被盖区:位于中脑黑质和红核之间,是中脑边缘系统的结构之一,内有含多巴胺等多种递质的神经元。
  • 功能:传出纤维投射广泛,参与学习、记忆、情绪和动机性行为的调节。

脑干内部超详细功能解剖图(内非颅神经核之)(18)

参考书目:

《human physiology an integrated approa》

《格氏解剖学,41版》

《nolte's the human brain: an introduction to its functional anatomy, seventh edition》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临床中枢神经解剖学,第2版》

《神经解剖学,第2版》

《netter's atlas of neuroscience,3 edition》

《fitzgerald's clinical neuroanatomy and neuroscience,7e》

《neuroscience fundamentals for communication sciences anddisorders plural publishing,inc (2018)》

《seeley's essentials of anatomy & physiology,ninth edition》

《grant's atlas of anatomy,14th edition》

《neuroanatomy through clinical cases 2nd edition》

《a textbook of neuroanatom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