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白花地丁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白花地丁的药用价值)

导语:白花地丁,别名白花堇菜,生于草甸、河岸湿地,花白色

白花地丁,别名白花堇菜、铧头草、箭头草、犁头尖、青地黄瓜。为堇菜科堇菜属的植物,无地上茎,高7-20厘米。

白花地丁根状茎短而稍粗,垂直,长4-10毫米,深褐色或带黑色。根长而较粗,带黑色或深褐色,通常向下直伸或稍横生,常由根状茎的一处发出。

白花地丁叶通常3-5枚或较多,均基生;叶片较薄,长圆形、椭圆形、狭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5-6厘米,宽0.6-2厘米,先端圆钝,基部截形,微心形或宽楔形,下延于叶柄,边缘两侧近平行,疏生波状浅圆齿或有时近全缘,两面无毛,或沿叶脉上有细短毛;叶柄细长,通常比叶片长2-3倍,长2-12厘米,通常无毛或疏生细短毛,上部具明显的或狭或稍宽的翅;托叶绿色,约2/3与叶柄合生,离生部分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疏生细齿或全缘。

白花地丁花中等大,白色,带淡紫色脉纹;花梗细弱,通常高出叶,或与叶近等长,无毛或疏生细短毛,在中部以下有2枚线形小苞片;萼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稍尖或微钝,基部具短而钝的附属物(长约1毫米);上方花瓣倒卵形,长约12毫米,基部变狭,侧方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约12毫米,里面有细须毛,下方花瓣连距长约13厘米;距短而粗,浅囊状,长与粗均约3毫米或稍短,末端圆;花药长约2毫米,药隔顶部附属物长约1.5毫米,下方2枚雄蕊背部的距短而粗,长约2毫米,粗约0.6毫米;子房狭卵形,无毛,花柱较细,棍棒状,基部稍膝曲,上部略增粗,柱头顶部平坦呈三角形,两侧具较狭的缘边,前方具斜升而明显的短喙,喙端具较细柱头孔。

白花地丁蒴果长约1厘米,无毛。种子卵球形,长约1.5毫米,呈淡褐色。

白花地丁播种后保持基质温度18-22℃,避光遮荫,5-7天陆续出苗。播后一周内必须始终保持基质湿润。双层遮荫,一方面保证土壤湿润,另一方面因种子发芽后,直接见光,容易造成根系生长不良。此阶段不需要施肥。白花地丁种子发芽经常会很不整齐,前后可相差一周时间出苗,在这段时间内充分保持土壤介质的湿润相当重要。

白花地丁第一片真叶出现后,土壤适宜温度为17-24℃,促进幼苗生长。真叶长出两片后,可开始施氮肥,早期喷施尿素。迅速生长期,床播的可先移植一次。植株可充分见光,若气温超过35℃以上,只需在中午太阳直射时,稍加以遮荫以降温。水肥管理,除了追施尿素外,可适当增加复合肥。浇水前保持盆土的适当干燥。

白花地丁根系已完好形成,有5-6片真叶,温度、湿度要求同迅速生长期,适当控制水分,可以增加复合肥或14-0-14的水溶性肥料的使用次数,加强通风,经过炼苗阶段,准备移栽上盆。白花地丁生长需要较高的硼。缺硼时,新叶呈杯状而且有皱褶,植株弱小,苗期缺硼的情形尤其严重。

白花地丁穴盘育苗的,有5-6片真叶时,可直接定植到12-14厘米口径的容器中。7-9月育苗期应注意避免正午太阳直射。在小苗上盆后,应给予全光照的环境条件;光照不足,营养生长旺盛,对开花不利。生长要求温度相对偏低,发芽适温18-22℃,生长适温为12-18℃。要满足元旦供花,首先需解决小苗生长期间的降温问题。必须注意经常通风,否则容易引起徒长和病害。生长速度相当快,日常养护须注意水肥的控制,浇水要适度,过湿容易造成茎部腐烂,多病害,过干容易造成植株萎蔫。在10-11月份气温已开始下降,此阶段白花地丁可以忍耐一定的干燥,不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一般以植株叶片的轻度萎蔫为基准。应勤施薄肥,生长期可用500倍的尿素和500倍的复合肥水释后间隔施用。初花期后只施复合肥和1000倍磷酸二氢钾。

白花地丁株型低矮、整齐,花色洁白、鲜艳,属美丽的观叶、观花地被,也适宜做微型盆栽。

白花地丁全草供药用,在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药形态皱缩卷曲成团状。叶片多碎断,全体呈绿色或灰绿色。蒴果夹果状。黑色种子多散存于碎叶之间。气青草味,味苦而持久。以枝叶青绿色,无杂质者为佳。

白花地丁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等地。生于沼泽化草甸、草甸、河岸湿地、灌丛及林缘较阴湿地带。

看更多新奇动植物,关注奇文导航,我愿为你导航!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茜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