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狼》课堂实录

《狼》课堂实录(精选13篇)

《狼》课堂实录 篇1

  执教襄阳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卞先红

  评析襄阳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林豪

  教学要点:

  因势利导,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领会文章主旨。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谁能说一个有关“狼”的成语?

  生①:狼心狗肺、狼狈为奸

  生②:狼吞虎咽

  生③:狼烟四起

  生④:狼子野心

  师:狼在我们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齐答):狡猾、贪婪、阴险……

  师:的确,狼历来就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而又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板书课题)

  〔点评:由学生熟悉的成语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齐读)“蒲松龄简介”)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和朗读停顿。

  (师范读完毕后投影展示生字)

  师:谁能把这些生字准确地读一遍?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ān)蔽(bì) 弛(chí) 眈(dān) 暝(míng) 隧(suì) 黠(xiá)

  (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师:谁能指出这位同学读得不理想的地方。

  生①:“其一/犬坐/于前”他读成了“其一犬/坐于前”,停顿有误。

  生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他的停顿也错了,读成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生③:“仍(réng)”他读成了“rén”。

  师:以上这几位同学听得都很认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边读边观察多媒体展示的五幅图,准备根据画面复述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愿意把课文复述一遍?

  (生①复述故事。)

  师:你复述得真好!

  生②:老师,我能比她复述得更好。

  师:你这么自信,请你复述一遍吧!

  生②声情并茂地复述。(全班热烈鼓掌)

  〔点评:生动的复述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这一做法,改变了过去学习文言文注重字词解释的传统做法。把学习的权利和时间还给了学生。〕

  师:确实很好!通过他们的复述,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请大家分组学习。

  要求:1、第一大组学习一二自然段,第二大组学习三自然段,第三大组学习四自然段。

  2、从字、词、句入手,疏通文意。

  3、注意把握故事情节及狼和屠户的心理。

  (讨论学习十分钟后,交流学习情况)

  第一组汇报

  生①:我们小组解决了以下问题(投影展示)

  1、“缀行甚远”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贪婪)

  2、“一屠晚归”中的“屠”是理解为“屠户”好,还是“屠夫”好?(用“屠户”更确切。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了:二者都有“以屠宰牲畜为业的人”但“屠夫”更注重的是引申义,而“屠户”则更注重本义。)

  生②:我们小组补充一个问题(投影展示)

  为什么屠户一开始不把骨头全部扔给狼?(我们认为屠户这样做是对狼抱有幻想)

  生③:我认为屠户这样做,是因为想拖延时间,想出对付狼的办法。(鼓掌)

  生④:我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投影展示)

  狼遇到屠户,为什么不一下子就把他吃掉?

  生⑤:我认为狼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狼一开始抱着试探心理,也表现了狼的狡诈。

  第二组汇报

  生①: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投影展示)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是描写屠户心理的句子。

  2、“窘”与前文的“惧”都是在写屠户的心理,而且“窘”比“惧”的意思更进一层。

  生②: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投影展示):为什么屠户这时候才采取行动?

  生③:因为屠户现在才明白,狼的主要目的是吃自己。

  生④:因为屠户比较善良,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他不想杀害生命。(鼓掌)

  生⑤:通过讨论我们小组明白了:(投影展示)狼的表现是“眈眈相向”。这也表现了狼的狡猾、阴险。

  第三组汇报

  生①: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投影展示)

  1、“屠暴起”中的“暴”应该重读,因为从这个字最能看出屠户的果断。

  2、狼没有一起进攻,而准备前后夹击,也表现了狼的狡猾。

  生②: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投影展示)屠户为什么这时候才杀狼?

  生③:屠户开始以为可以摆脱狼。也说明屠户是迫不得已才杀狼。

  师: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通过学习,我们对课文已经很熟悉了,现在请大家再来看黑板上的五幅画面,谁能概括本文写了屠户与狼之间的几件事?

  生①:我认为有四件事: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生②:我认为有三件事:遇狼——避狼——杀狼

  生③:他们都是从屠户的角度来看作者的思路,我从狼的角度把这个故事分成了四个层次:遇屠——追屠——诱屠——被杀(热烈鼓掌)

  师:你很善于思考问题,能从新的角度看问题!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课文内容,我们就选择一种最易于接受的观点。(板书归纳)

  遇

  惧

  屠 狼

  御

  杀

  〔点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研讨环节,学生们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一至四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谁能翻译本段?

  (生①通译全段)

  (生②再次翻译本段)

  师:本段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①:寓言告诉我们,遇到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不要害怕,要敢于和他们作斗争。

  生②:举个例子吧,如果在街上有个坏人向你要钱,你若给了他,下次他还会向你要。因此,我们要坚决拒绝,并及时报警。(全班鼓掌)

  生③:遇到恶势力,要当机立断,决不手软。

  (师再次强调寓意,板书: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多媒体展示寓意)

  师:请大家齐读寓意。.

  (多媒体展示板书,教师小结全文)

  师:请同学们对照本文,再来阅读一篇有关狼的文章《感恩狼》,看看两文中的狼有何区别和联系?

  (生快速阅读《感恩狼》后,交流阅读情况)

  生①:《感恩狼》中的狼知恩图报;《狼》中的狼恩将仇报。

  生②:狼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所以,看问题应从正反两方面来看,才会客观、正确。

  生③:大家都听说过印度狼孩的故事,狼和人一样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鼓掌)

  生④:狼对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澳大利亚就有因为捕杀狼而导致野兔破坏草原的例子。所以,我们不能滥捕滥杀狼。

  师: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高,能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后继续努力。下课。

  评析:这节课是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自主性。《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应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它使我们的学生观有了彻底的改变。过去我们讲究集体,忽略个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基本上是老师领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教参,走进标准答案。现在《课程标准》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学习是个体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带着新教材走向不同的学生,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作为主体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才会真正爱学语文。例如,这节课教师没有给学生提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提问题,互相之间提问题。还有,我们以前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要么是一个学生说了算,要么是教师说了算,而这节课教师一直在倾听每个学生的感受,允许理解的多向,答案的多元,不断给学生鼓励和掌声。因为阅读是一种和作者、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每个人都会产生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自我,教师只是帮助学生阅读。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新的意义,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学习过程是可设计的,又是不可设计的,教学中常常会有不可预料的情况,甚至会出现“无心插柳柳成阴”的现象,所以不能拿一个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语文教学只有在这种“模糊”与“精确”中同时展开,才有可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自主精神。

  2.合作性。本节课,学生们的回答多次赢得了听课教师和学生们的掌声。究其原因,是学生们的合作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教学的最精彩部分就是集体交流。这是学生在经历了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探究成果的初步展示。在交流中,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会产生碰撞;在交流中,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会得到培养;在交流中,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释放出学习的潜力,让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3.探究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学生学习语文的探究性就要体现在能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学习的资源。本节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思考习惯,在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向更高的层面拓展,力求摸索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还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空白,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如:让学生看图复述故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狼》课堂实录 篇2

  《狼》

  胡明道执教初一语文

  教师:同学们,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是我的同行,教书之余,他在路边摆一个茶摊,无偿为路人提供茶水,你要喝他的茶水,就为他讲一个故事。有一个故事,里头有个人流汗,有个人流血,还有一个在笑。我这个故事讲得好不好?学生齐答“不好”。

  教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生1:摆茶摊的人是谁?

  生2:故事中的人是谁?

  生3:为什么会流汗?为什么会流血?

  生4:老师怎么会有时间摆茶摊?

  师:这么多问题,一定想知道结果,对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摆茶摊的主人写的一篇文章《狼》。

  请同学们拿起书和笔,自己默默地读,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快快快。

  接下来,同学们互相讨论疑难,老师分小组布置任务,每6人负责一个自然段。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解决疑难的句子,二是说出本小组解决疑难的绝招。

  学生分小组讨论。约五分种后,老师让第一组的一名学生翻译,另一名学生指出:“我们的绝招就是加一个字把古文变成现代文。

  第二组:甲翻译。乙:有两个绝招,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二是参考注释。

  第三组:甲翻译,教师插问:回答我几个问题,哪是“放下”、“拿”、“互相看着”?学生一一回答。教师:我们试试“眈眈相向”。师生表演。

  乙:绝招就是根据注释和所在语境加以推断。

  第四组:甲翻译,师问:什么叫“暴起”?你们的办法是不是就在这里呀?

  乙:我们的方法就是古今不同意义的词要注意辨别。

  第五组:甲翻译。师问:“断其股”是什么意思?“股”到底是大腿还屁股?生答“是大腿”。乙:我们的经验就是把以前学过的古文用上。

  第六组:一学生翻译。师问:“罢了”在哪里?生答:是“耳”。

  乙:我们根据“亦……而…… ”确定它是“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

  教师:好,现在我们把大家的成果一起汇报出来,汇报的方式就是齐读。

  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现在你们说说这是什么故事?

  生(许多人):一个屠户和两只狼的故事。

  师:大家已经知道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理解了故事。

  教师串讲故事。

  教师总结学生学习的办法:查、加、改、联。

  那么,故事里流汗、流血、笑的人是谁?

  师:你们看过朱军的《艺术人生》没有?看过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没有?他们俩就有本领把别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

  我们现在就把流汗的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请后两闰的同学组成记者团,一起设计问题采访屠户和蒲松龄。前排的同学研究文本,猜猜他们会问什么问题,从文中找出答案的依据。现在分头准备。

  教师:(三分钟后)“面对面”言谈开始。看看发问的能否问到对方心里去,回答的能否把问题准确地回答出来。

  生1:屠户,你第一次流汗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流汗?

  生2答:

  生3问:第二次流汗是什么时候?

  答4:前后都有狼,而骨头都扔完了,我怕前后夹击,狼会吃掉我的。

  生5问:当你发现麦场上的草堆时,你怎么想的?

  生6答:我想这下好了,我有救了。

  生7问:当你看到一只狼装睡时,你为什么要杀他?

  生8答:我想这是最好的机会,莫失良机,先下手为强。

  生9问:你怎么会到草堆后面杀另一只狼的?

  生10答:并非故意。当我来到草堆旁随便转转时发现的。

  生11答:我想另一只狼一定就在附近,就四处找找,果然找到了。

  师(问生9):你觉得两个人的猜测谁更有道理?

  生12:请问经历了这些,你自认是个勇敢的人吗?

  生13答:应该是,基本上是。

  师:基本上是,你们同意吗?

  生答:同意。

  教师小结这部分的答记者问:屠户基本上是勇敢的,也还算机智的,对不对?(大家造成赞同)

  另一组针对“蒲松龄”的访问开始了。

  问:请问蒲先生,你为什么把故事安排在晚上?

  生1答:因为晚上更能突出恐怖的气氛。

  问:你为什么要笑?

  生2:因为狼想欺骗屠户,但手段并不高明,所以想笑。

  师补充问:写的是狼的故事,为什么故事的结尾却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而不是说“狼之变诈”?

  生3:由狼推广到别的禽兽。

  师(恍然大悟状):我懂了,不仅是狼,一切想害人的,只要想坑人,最后的下场一定是可悲的。

  生问:蒲先生,你为什么要写这个寓言?

  生4答:这个故事可以使后人得到启发。

  师问:蒲先生,你觉得自己写得最妙的地方在哪里?

  生5答:第4段第2句。(教师提醒他念出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教师示意他表演一下这几句所写,生微眯眼睛,慢悠悠地摇头晃脑。

  师:大家觉得这个“笑”字笑出了人的自豪。那么,在中国古典作品中狼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纷纷答:凶猛、贪婪。

  师:我刚才听到有同学喜欢看科普文章,动物大世界,说说那里面的狼是怎样的?

  生1:狼是群居动物,他们非常团结合作。

  师:现在有环保主义者提出要“拯救狼”。

  教师结合演示文稿告诉学生三个有关拯救狼的事实。然后问:“你觉得这是什么回事呢?是蒲松龄错了吗?还是环保主义都忘了要保护人类呢?

  现在就让大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文学狼”与“自然狼”的问题研究。

  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才是新时代同学的风貌,让问题伴随始终。

《狼》课堂实录 篇3

  执教襄阳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卞先红

  评析襄阳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林豪

  教学要点:

  因势利导,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领会文章主旨。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谁能说一个有关“狼”的成语?

  生①:狼心狗肺、狼狈为奸

  生②:狼吞虎咽

  生③:狼烟四起

  生④:狼子野心

  师:狼在我们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齐答):狡猾、贪婪、阴险……

  师:的确,狼历来就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而又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板书课题)

  〔点评:由学生熟悉的成语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齐读)“蒲松龄简介”)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和朗读停顿。

  (师范读完毕后投影展示生字)

  师:谁能把这些生字准确地读一遍?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ān)蔽(bì) 弛(chí) 眈(dān) 暝(míng) 隧(suì) 黠(xiá)

  (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师:谁能指出这位同学读得不理想的地方。

  生①:“其一/犬坐/于前”他读成了“其一犬/坐于前”,停顿有误。

  生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他的停顿也错了,读成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生③:“仍(réng)”他读成了“rén”。

  师:以上这几位同学听得都很认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边读边观察多媒体展示的五幅图,准备根据画面复述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愿意把课文复述一遍?

  (生①复述故事。)

  师:你复述得真好!

  生②:老师,我能比她复述得更好。

  师:你这么自信,请你复述一遍吧!

  生②声情并茂地复述。(全班热烈鼓掌)

  〔点评:生动的复述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这一做法,改变了过去学习文言文注重字词解释的传统做法。把学习的权利和时间还给了学生。〕

  师:确实很好!通过他们的复述,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请大家分组学习。

  要求:1、第一大组学习一二自然段,第二大组学习三自然段,第三大组学习四自然段。

  2、从字、词、句入手,疏通文意。

  3、注意把握故事情节及狼和屠户的心理。

  (讨论学习十分钟后,交流学习情况)

  第一组汇报

  生①:我们小组解决了以下问题(投影展示)

  1、“缀行甚远”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贪婪)

  2、“一屠晚归”中的“屠”是理解为“屠户”好,还是“屠夫”好?(用“屠户”更确切。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了:二者都有“以屠宰牲畜为业的人”但“屠夫”更注重的是引申义,而“屠户”则更注重本义。)

  生②:我们小组补充一个问题(投影展示)

  为什么屠户一开始不把骨头全部扔给狼?(我们认为屠户这样做是对狼抱有幻想)

  生③:我认为屠户这样做,是因为想拖延时间,想出对付狼的办法。(鼓掌)

  生④:我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投影展示)

  狼遇到屠户,为什么不一下子就把他吃掉?

  生⑤:我认为狼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狼一开始抱着试探心理,也表现了狼的狡诈。

  第二组汇报

  生①: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投影展示)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是描写屠户心理的句子。

  2、“窘”与前文的“惧”都是在写屠户的心理,而且“窘”比“惧”的意思更进一层。

  生②: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投影展示):为什么屠户这时候才采取行动?

  生③:因为屠户现在才明白,狼的主要目的是吃自己。

  生④:因为屠户比较善良,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他不想杀害生命。(鼓掌)

  生⑤:通过讨论我们小组明白了:(投影展示)狼的表现是“眈眈相向”。这也表现了狼的狡猾、阴险。

  第三组汇报

  生①: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投影展示)

  1、“屠暴起”中的“暴”应该重读,因为从这个字最能看出屠户的果断。

  2、狼没有一起进攻,而准备前后夹击,也表现了狼的狡猾。

  生②: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投影展示)屠户为什么这时候才杀狼?

  生③:屠户开始以为可以摆脱狼。也说明屠户是迫不得已才杀狼。

  师: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通过学习,我们对课文已经很熟悉了,现在请大家再来看黑板上的五幅画面,谁能概括本文写了屠户与狼之间的几件事?

  生①:我认为有四件事: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生②:我认为有三件事:遇狼——避狼——杀狼

  生③:他们都是从屠户的角度来看作者的思路,我从狼的角度把这个故事分成了四个层次:遇屠——追屠——诱屠——被杀(热烈鼓掌)

  师:你很善于思考问题,能从新的角度看问题!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课文内容,我们就选择一种最易于接受的观点。(板书归纳)

  遇

  惧

  屠 狼

  御

  杀

  〔点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研讨环节,学生们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一至四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谁能翻译本段?

  (生①通译全段)

  (生②再次翻译本段)

  师:本段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①:寓言告诉我们,遇到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不要害怕,要敢于和他们作斗争。

  生②:举个例子吧,如果在街上有个坏人向你要钱,你若给了他,下次他还会向你要。因此,我们要坚决拒绝,并及时报警。(全班鼓掌)

  生③:遇到恶势力,要当机立断,决不手软。

  (师再次强调寓意,板书: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多媒体展示寓意)

  师:请大家齐读寓意。.

  (多媒体展示板书,教师小结全文)

  师:请同学们对照本文,再来阅读一篇有关狼的文章《感恩狼》,看看两文中的狼有何区别和联系?

  (生快速阅读《感恩狼》后,交流阅读情况)

  生①:《感恩狼》中的狼知恩图报;《狼》中的狼恩将仇报。

  生②:狼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所以,看问题应从正反两方面来看,才会客观、正确。

  生③:大家都听说过印度狼孩的故事,狼和人一样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鼓掌)

  生④:狼对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澳大利亚就有因为捕杀狼而导致野兔破坏草原的例子。所以,我们不能滥捕滥杀狼。

  师: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高,能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后继续努力。下课。

  评析:这节课是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自主性。《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应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它使我们的学生观有了彻底的改变。过去我们讲究集体,忽略个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基本上是老师领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教参,走进标准答案。现在《课程标准》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学习是个体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带着新教材走向不同的学生,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作为主体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才会真正爱学语文。例如,这节课教师没有给学生提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提问题,互相之间提问题。还有,我们以前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要么是一个学生说了算,要么是教师说了算,而这节课教师一直在倾听每个学生的感受,允许理解的多向,答案的多元,不断给学生鼓励和掌声。因为阅读是一种和作者、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每个人都会产生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自我,教师只是帮助学生阅读。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新的意义,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学习过程是可设计的,又是不可设计的,教学中常常会有不可预料的情况,甚至会出现“无心插柳柳成阴”的现象,所以不能拿一个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语文教学只有在这种“模糊”与“精确”中同时展开,才有可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自主精神。

  2.合作性。本节课,学生们的回答多次赢得了听课教师和学生们的掌声。究其原因,是学生们的合作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教学的最精彩部分就是集体交流。这是学生在经历了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探究成果的初步展示。在交流中,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会产生碰撞;在交流中,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会得到培养;在交流中,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释放出学习的潜力,让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3.探究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学生学习语文的探究性就要体现在能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学习的资源。本节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思考习惯,在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向更高的层面拓展,力求摸索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还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空白,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如:让学生看图复述故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狼》课堂实录 篇4

  执教襄阳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卞先红

  评析襄阳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林豪

  教学要点:

  因势利导,引入故事的情景之中,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领会文章主旨。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谁能说一个有关“狼”的成语?

  生①:狼心狗肺、狼狈为奸

  生②:狼吞虎咽

  生③:狼烟四起

  生④:狼子野心

  师:狼在我们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齐答):狡猾、贪婪、阴险……

  师:的确,狼历来就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而又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板书课题)

  〔点评:由学生熟悉的成语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齐读)“蒲松龄简介”)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和朗读停顿。

  (师范读完毕后投影展示生字)

  师:谁能把这些生字准确地读一遍?

  缀(zhuì) 窘(jiǒng) 苫(shān)蔽(bì) 弛(chí) 眈(dān) 暝(míng) 隧(suì) 黠(xiá)

  (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师:谁能指出这位同学读得不理想的地方。

  生①:“其一/犬坐/于前”他读成了“其一犬/坐于前”,停顿有误。

  生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他的停顿也错了,读成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生③:“仍(réng)”他读成了“rén”。

  师:以上这几位同学听得都很认真,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边读边观察多媒体展示的五幅图,准备根据画面复述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愿意把课文复述一遍?

  (生①复述故事。)

  师:你复述得真好!

  生②:老师,我能比她复述得更好。

  师:你这么自信,请你复述一遍吧!

  生②声情并茂地复述。(全班热烈鼓掌)

  〔点评:生动的复述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这一做法,改变了过去学习文言文注重字词解释的传统做法。把学习的权利和时间还给了学生。〕

  师:确实很好!通过他们的复述,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请大家分组学习。

  要求:1、第一大组学习一二自然段,第二大组学习三自然段,第三大组学习四自然段。

  2、从字、词、句入手,疏通文意。

  3、注意把握故事情节及狼和屠户的心理。

  (讨论学习十分钟后,交流学习情况)

  第一组汇报

  生①:我们小组解决了以下问题(投影展示)

  1、“缀行甚远”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贪婪)

  2、“一屠晚归”中的“屠”是理解为“屠户”好,还是“屠夫”好?(用“屠户”更确切。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了:二者都有“以屠宰牲畜为业的人”但“屠夫”更注重的是引申义,而“屠户”则更注重本义。)

  生②:我们小组补充一个问题(投影展示)

  为什么屠户一开始不把骨头全部扔给狼?(我们认为屠户这样做是对狼抱有幻想)

  生③:我认为屠户这样做,是因为想拖延时间,想出对付狼的办法。(鼓掌)

  生④:我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投影展示)

  狼遇到屠户,为什么不一下子就把他吃掉?

  生⑤:我认为狼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狼一开始抱着试探心理,也表现了狼的狡诈。

  第二组汇报

  生①: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投影展示)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是描写屠户心理的句子。

  2、“窘”与前文的“惧”都是在写屠户的心理,而且“窘”比“惧”的意思更进一层。

  生②: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投影展示):为什么屠户这时候才采取行动?

  生③:因为屠户现在才明白,狼的主要目的是吃自己。

  生④:因为屠户比较善良,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他不想杀害生命。(鼓掌)

  生⑤:通过讨论我们小组明白了:(投影展示)狼的表现是“眈眈相向”。这也表现了狼的狡猾、阴险。

  第三组汇报

  生①: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投影展示)

  1、“屠暴起”中的“暴”应该重读,因为从这个字最能看出屠户的果断。

  2、狼没有一起进攻,而准备前后夹击,也表现了狼的狡猾。

  生②: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投影展示)屠户为什么这时候才杀狼?

  生③:屠户开始以为可以摆脱狼。也说明屠户是迫不得已才杀狼。

  师: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通过学习,我们对课文已经很熟悉了,现在请大家再来看黑板上的五幅画面,谁能概括本文写了屠户与狼之间的几件事?

  生①:我认为有四件事: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生②:我认为有三件事:遇狼——避狼——杀狼

  生③:他们都是从屠户的角度来看作者的思路,我从狼的角度把这个故事分成了四个层次:遇屠——追屠——诱屠——被杀(热烈鼓掌)

  师:你很善于思考问题,能从新的角度看问题!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课文内容,我们就选择一种最易于接受的观点。(板书归纳)

  遇

  惧

  屠 狼

  御

  杀

  〔点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研讨环节,学生们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一至四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谁能翻译本段?

  (生①通译全段)

  (生②再次翻译本段)

  师:本段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①:寓言告诉我们,遇到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不要害怕,要敢于和他们作斗争。

  生②:举个例子吧,如果在街上有个坏人向你要钱,你若给了他,下次他还会向你要。因此,我们要坚决拒绝,并及时报警。(全班鼓掌)

  生③:遇到恶势力,要当机立断,决不手软。

  (师再次强调寓意,板书:对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多媒体展示寓意)

  师:请大家齐读寓意。.

  (多媒体展示板书,教师小结全文)

  师:请同学们对照本文,再来阅读一篇有关狼的文章《感恩狼》,看看两文中的狼有何区别和联系?

  (生快速阅读《感恩狼》后,交流阅读情况)

  生①:《感恩狼》中的狼知恩图报;《狼》中的狼恩将仇报。

  生②:狼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所以,看问题应从正反两方面来看,才会客观、正确。

  生③:大家都听说过印度狼孩的故事,狼和人一样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鼓掌)

  生④:狼对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澳大利亚就有因为捕杀狼而导致野兔破坏草原的例子。所以,我们不能滥捕滥杀狼。

  师: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高,能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后继续努力。下课。

  评析:这节课是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自主性。《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应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它使我们的学生观有了彻底的改变。过去我们讲究集体,忽略个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基本上是老师领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教参,走进标准答案。现在《课程标准》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学习是个体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带着新教材走向不同的学生,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作为主体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才会真正爱学语文。例如,这节课教师没有给学生提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提问题,互相之间提问题。还有,我们以前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要么是一个学生说了算,要么是教师说了算,而这节课教师一直在倾听每个学生的感受,允许理解的多向,答案的多元,不断给学生鼓励和掌声。因为阅读是一种和作者、和文本对话的过程,每个人都会产生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自我,教师只是帮助学生阅读。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新的意义,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学习过程是可设计的,又是不可设计的,教学中常常会有不可预料的情况,甚至会出现“无心插柳柳成阴”的现象,所以不能拿一个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语文教学只有在这种“模糊”与“精确”中同时展开,才有可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自主精神。

  2.合作性。本节课,学生们的回答多次赢得了听课教师和学生们的掌声。究其原因,是学生们的合作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教学的最精彩部分就是集体交流。这是学生在经历了独立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探究成果的初步展示。在交流中,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会产生碰撞;在交流中,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会得到培养;在交流中,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释放出学习的潜力,让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3.探究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学生学习语文的探究性就要体现在能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学习的资源。本节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思考习惯,在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向更高的层面拓展,力求摸索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还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空白,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如:让学生看图复述故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狼》课堂实录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诵文言课文。

  2.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重点:目标35

  教学难点:目标4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尽量背诵

  2.看注释,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

  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教师讲解,狼可怕吗,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

  抽查三个朗读,后学生评价

  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

  4.抽查三个朗读,与刚才对比。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

  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

  一词多义: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2.讲解词性活用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其一犬坐于前。

  3.讲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

  5.抽查四人分段译课文。学生评价后教师纠正。

  五、大意理解:

  请学生谈谈初学课文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和屠户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六、练习背诵

  分段,抓住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由事情发展的先后结合关键词的方法练习背诵,自己先背,教师再组织男女生分别背最后齐背。

  七、教师小结:

  1.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助词,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八、作业

  [说课精要]本节的内容主要是疏通文意,进一步的理解留到下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导入

  老师讲述另一则狼的故事,(见课后)让学生对比,创设情境。

  教师过度:这则故事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狼具有相似处,狼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本性,这一节课我们将进行详细分析

  三、分析课文

  1.独立思考:按开端、发展、高了、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第一至四段的意思。

  提问后交流评价归纳:

  (l)开端:遇狼。(2)发展:俱狼、御狼。(3)高了和结局:杀狼。

  2.独立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

  提问后归纳:

  (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狠止而前狼又

  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遂入

  以攻其后也。

  3.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

  交流后归纳:

  (l)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的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自由发言: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归纳: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5.片断写作练习:《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100字左右,抽查三人)

  要点: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四、作业

  [说课精要]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结合说写讲的方法.

《狼》课堂实录 篇6

  教师:同学们,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是我的同行,教书之余,他在路边摆一个茶摊,无偿为路人提供茶水,你要喝他的茶水,就为他讲一个故事。有一个故事,里头有个人流汗,有个人流血,还有一个在笑。我这个故事讲得好不好?学生齐答“不好”。

  教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生1:摆茶摊的人是谁?

  生2:故事中的人是谁?

  生3:为什么会流汗?为什么会流血?

  生4:老师怎么会有时间摆茶摊?

  师:这么多问题,一定想知道结果,对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摆茶摊的主人写的一篇文章《狼》。

  请同学们拿起书和笔,自己默默地读,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快快快。

  接下来,同学们互相讨论疑难,老师分小组布置任务,每6人负责一个自然段。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解决疑难的句子,二是说出本小组解决疑难的绝招。

  学生分小组讨论。约五分种后,老师让第一组的一名学生翻译,另一名学生指出:“我们的绝招就是加一个字把古文变成现代文。

  第二组:甲翻译。乙:有两个绝招,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二是参考注释。

  第三组:甲翻译,教师插问:回答我几个问题,哪是“放下”、“拿”、“互相看着”?学生一一回答。教师:我们试试“眈眈相向”。师生表演。

  乙:绝招就是根据注释和所在语境加以推断。

  第四组:甲翻译,师问:什么叫“暴起”?你们的办法是不是就在这里呀?

  乙:我们的方法就是古今不同意义的词要注意辨别。

  第五组:甲翻译。师问:“断其股”是什么意思?“股”到底是大腿还屁股?生答“是大腿”。乙:我们的经验就是把以前学过的古文用上。

  第六组:一学生翻译。师问:“罢了”在哪里?生答:是“耳”。

  乙:我们根据“亦……而……”确定它是“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

  教师:好,现在我们把大家的成果一起汇报出来,汇报的方式就是齐读。

  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现在你们说说这是什么故事?

  生(许多人):一个屠户和两只狼的故事。

  师:大家已经知道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理解了故事。

  教师串讲故事。

  教师总结学生学习的办法:查、加、改、联。

  那么,故事里流汗、流血、笑的人是谁?

  师:你们看过朱军的《艺术人生》没有?看过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没有?他们俩就有本领把别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

  我们现在就把流汗的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请后两闰的同学组成记者团,一起设计问题采访屠户和蒲松龄。前排的同学研究文本,猜猜他们会问什么问题,从文中找出答案的依据。现在分头准备。

  教师:(三分钟后)“面对面”言谈开始。看看发问的能否问到对方心里去,回答的能否把问题准确地回答出来。

  生1:屠户,你第一次流汗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流汗?

  生2答:

  生3问:第二次流汗是什么时候?

  答4:前后都有狼,而骨头都扔完了,我怕前后夹击,狼会吃掉我的。

  生5问:当你发现麦场上的草堆时,你怎么想的?

  生6答:我想这下好了,我有救了。

  生7问:当你看到一只狼装睡时,你为什么要杀他?

  生8答:我想这是的机会,莫失良机,先下手为强。

  生9问:你怎么会到草堆后面杀另一只狼的?

  生10答:并非故意。当我来到草堆旁随便转转时发现的。

  生11答:我想另一只狼一定就在附近,就四处找找,果然找到了。

  师(问生9):你觉得两个人的猜测谁更有道理?

  生12:请问经历了这些,你自认是个勇敢的人吗?

  生13答:应该是,基本上是。

  师:基本上是,你们同意吗?

  生答:同意。

  教师小结这部分的答记者问:屠户基本上是勇敢的,也还算机智的,对不对?(大家造成赞同)

  另一组针对“蒲松龄”的访问开始了。

  问:请问蒲先生,你为什么把故事安排在晚上?

  生1答:因为晚上更能突出恐怖的气氛。

  问:你为什么要笑?

  生2:因为狼想欺骗屠户,但手段并不高明,所以想笑。

  师补充问:写的是狼的故事,为什么故事的结尾却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而不是说“狼之变诈”?

  生3:由狼推广到别的禽兽。

  师(恍然大悟状):我懂了,不仅是狼,一切想害人的,只要想坑人,最后的下场一定是可悲的。

  生问:蒲先生,你为什么要写这个寓言?

  生4答:这个故事可以使后人得到启发。

  师问:蒲先生,你觉得自己写得最妙的地方在哪里?

  生5答:第4段第2句。(教师提醒他念出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教师示意他表演一下这几句所写,生微眯眼睛,慢悠悠地摇头晃脑。

  师:大家觉得这个“笑”字笑出了人的自豪。那么,在中国古典作品中狼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纷纷答:凶猛、贪婪。

  师:我刚才听到有同学喜欢看科普文章,动物大世界,说说那里面的狼是怎样的?

  生1:狼是群居动物,他们非常团结合作。

  师:现在有环保主义者提出要“拯救狼”。

  教师结合演示文稿告诉学生三个有关拯救狼的事实。然后问:“你觉得这是什么回事呢?是蒲松龄错了吗?还是环保主义都忘了要保护人类呢?

  现在就让大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文学狼”与“自然狼”的问题研究。

  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才是新时代同学的风貌,让问题伴随始终。

《狼》课堂实录 篇7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文典型的文言实词。

  2. 锻炼学习搜集资料及总结能力。

  3. 树立人的智慧战胜一切的思想。

  教学重点:

  树立人的智慧战胜一切的思想是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会本文典型文言实词是本课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

  1. 七嘴八舌话作者。

  2. 指名学生进行介绍。

  3. 教师明确蒲松龄及其作品。

  二、 趣味导入

  播放有关狼的视频片段导入。

  三、 两三名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人对他们复述进行评价。

  四、 指名学生读课文,学生纠正错音、停顿。

  五、 投影出示,强化记忆下列文言实词。

  窘 (jiǒng) 苫(shàn) 奔(bēn) 眈(dān) 暝(míng) 遂(suì) 尻(kāo) 寐(mâi) 黠(xiá)

  六、 研读探究

  1. 文中有哪些语句能够表现狼的狡猾?

  2. 文中有哪些语句能够表现屠户的智慧? 3. 你怎样认识这件事? 教师明确:

  1.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暝,意暇甚”“意将遂入以

  攻其后也”。

  2. “投以骨”、“复投之”、“奔倚其下”、“持刀”、“劈狼首”、

  “断其骨”。

  3.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代表发言。

  比比看谁说的好。(人的智慧战胜一切引导)

  七、 学生重读课文感受人的智慧战胜一切。 八、 拓深学习

  1. 学生自读课文,试着背诵。

  2.

  投影出示,说出下列文言词语的含义。 止 缀 故 窘 苫 暝 遂 尻 寐 黠

  3.投影出示,说出下列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其一犬 一狼洞.坐于前 .其中

  4.再读课文,达到背诵。

  八、 作业设计

  展开想象和联想,将这篇文章改写成白话文。

《狼》课堂实录 篇8

  初中语文教案:《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

  3.复述故事大意。

  教学过程:

  1.知识导入。

  (1)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不同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造成内容的差距、认识的困难;一点是由于语言的演变,造成文字的差异、理解的障碍。这两点又以语言障碍为主。

  (2)文言文的语言障碍主要在词和句上,有很多词和句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和现代文不同,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不同的词句。

  (3)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读。开始时参看注解,会认会读;然后就要朗读,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才便于理解。

  (4)今天学习课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认识和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

  2.关于课文。

  这篇课文的有关知识要记住这样几点:

  ①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

  ②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③《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这一部分主要由教师讲授。

  3.认读课文。

  (1)教师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参看注解,划出生字生词;试通文句,弄清内容大意;

  小声默读一遍。

  (2)学生发问。

  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4.朗读课文。

  第一遍:要求读音准确。

  第二遍:要求大体顺畅。

  第三遍:要求读出语气。

  每一遍,教师均有讲评。

  5.默读课文,准备复述。

  教师给三五分钟让学生再默读识记,要求能大体复述故事情节。

  6.复述课文。

  找三个学生复述,每一次复述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作出讲评。

  第一次,找中间程度的学生,让他看着课文复述,实际上是对着课文口头翻译,大体译对即可。

  第二次,找中间偏上学生,要求对着课文较为准确地翻译。

  第三次,找上等程度学生,背着课文复述,要求不遗漏主要情节。

  7.掌握生字词。

  在这三次复述过程中,其他学生主要熟悉古今不同意义的字词。教师随订正随理出掌握的主要词语。

  拟挑出常用的、比较容易掌握的单音词,随讲随写黑板,让学生笔记,以便复习掌握。

  常用字词:

  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止:有两讲——

  上述的生字生词要入文作出准确解释,可让学生当堂翻译原句,不要只是单个记词义。

  另有两个词用的是引申义,书上有注释,教师可略加提示,学生懂得文中意思即可,不必深究。这两个词是: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可不单独讲解,以能理解文意为准。

  布置作业:

  1.按照记叙的顺序,看看本文叙述的故事可分成几个部分,用一个词(或词组)给每个部分作出概括。

  2.用现代汉语翻译最后一个自然段。

  3.思考练习一。

  4.做练习二、三,答案做在书上。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串讲课文。

  2.理清顺序、掌握结构。

  3.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意思。

  教学步骤:

  本课时不单独检查作业,将此过程溶入教学的相应环节中。

  1.串讲课文并理清叙事顺序与结构。

  (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叙述了屠夫和狼搏斗的故事。屠夫和狼的搏斗有一个过程,按照自然段的顺序来串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完整地叙述这个故事的。

  教师串讲,遇到上节课列出的重点词语可提问学生,归纳时也先提问,后订正。

  先看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我们不妨用两个字来概括,大家想,哪两个字合适?——可用屠夫“遇狼”来概括。

  再看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照样追赶。说明狼很贪,而屠夫呢?如果仍用两个字概括,可借用文中一个字来组词,这个字是什么?——可用屠夫“惧狼”来概括。

  再看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立,准备搏斗,这写了屠夫对狼的什么行为?文中似无可用之字,只能另行考虑。——可用屠夫“御狼”来概括。

  再看第4段,写屠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狼。这一段很清楚——可用屠夫“杀狼”来概括。

  (3)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恰好是事物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

  那么,这四个自然段,哪是开端,哪是发展,哪是高了,哪是结局呢?

  关键在于高了和结局都集中在第4段,第3段不是高了,第2、3段是故事的发展。这点学生是能理解的。可见怎样划分高了的结局,应该以文章本身的情况为准。

  (4)文章还有第5段。

  先检查上节课留的作业2,让学生念自己的译文,教师订正并讲评。

  这最后一段如果也用两个字概括,与上面组词形式相同,应是“?狼”呢?

  可用“评狼”二字概括。

  (5)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6)本文的整体结构应该怎样认识?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又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议论。

  这一教学环节是本课时的主体部分,包括串讲、理顺序、明结构。每一个进程均有板书,随讲随写。

  (1)本文从整体倾向看,主要写的是人呢,还是狼?即本文的主体是人,还是狼?

  让学生自由讨论,要求自己的观点必须在文中找到根据。

  此处势必出现分歧意见,可让双方争论,教师不必过早表明倾向。

  统一认识如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提问,给予某种暗示。

  (2)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结论:应是后者。

  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夫,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

  根据:

  ①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②行文。通过屠夫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③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夫在文中的出现,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其用意并不仅仅在赞扬屠夫的机智勇敢。

  (3)当然,应该认识到,人和狼的搏斗,矛盾的双方是不能缺少的。狼毕竟是被人战胜的;狼的“变诈几何”,是以人的机智勇敢为条件的。归纳时应将人和狼结合起来认识。

  中心意思:本文表明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这一归纳不应是唯一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概括。

  (4)本文中“狼”显然是个比喻,究竟比喻的是什么呢?

  从《聊斋志异》写狐仙鬼怪从来都是讽喻社会的黑暗、腐朽势力的,作者写这部书主要是“批判现实、表达思想”这一主旨来看,狼显然讽喻的是当时社会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这点,学生可以自己去体会,不必深究。

  3.词语与练习。

  订正练习二、三。

  练习二:

  1、2、3句各是前三个段的尾句,写的是狼的贪婪凶残;

  4、5、6句集中在第4段,写的是狼的阴险狡诈。

  练习三:

  此题放在第二册较难,不必要求具体确切掌握。可大体讲明:

  这六个“其”都是代词。

  现代汉语代词有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代什么要看上下文。这里主要看上文,即从上文中去寻找相应的人或事物。1句中,代狼;2句中,代麦场;3句中,代柴草堆;4句中,代柴草堆;5句中,代屠户;6句中,代狼。

  布置作业

  1. 熟读背诵课文。

  《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点]

  1. 能比较流利地熟练地朗读课文

  2. 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3. 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4. 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学生大笑),那么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那么究竟如何,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出示投影)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三、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读出紧张感,力求生动。

  2.提出听读要求 :听准字音,注意停顿,词义句义不懂处做记号。

  3.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学生当场发问,教师当堂解决。

  重点解决的字词: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缀:原意是连结,文中意是紧跟。 弛:原意是放松,文中意是卸下。

  其它不论实词还是虚词,可不单独讲解,以能理解文意为准。

  4.学生齐读课文,做到不掉字、不倒字、不多字,有节奏。

  5.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对朗读情况作评价。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请两位学生毛遂自荐讲述故事大意,其他同学共同品评其得失。)

  2.故事中的两只狼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3. 故事中的主体是人还是狼?为什么?

  4.故事中的屠夫是怎样一个形象?请试加以说明。

  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启发?

  (揣摩广思,自由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有道理的均需肯定。教师最后只能提自己的想法,不强加于学生。)

  明确:狼的本性是贪婪、凶残和狡诈,绝对不能对狼有半点怜悯之心。同样,我们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善于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布置作业』

  请大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课下在日记本上写一下,下节课集中展示。

《狼》课堂实录 篇9

  初一语文《狼》

  胡明道执教

  教师:同学们,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是我的同行,教书之余,他在路边摆一个茶摊,无偿为路人提供茶水,你要喝他的茶水,就为他讲一个故事。有一个故事,里头有个人流汗,有个人流血,还有一个在笑。我这个故事讲得好不好?学生齐答“不好”。

  教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生1:摆茶摊的人是谁?

  生2:故事中的人是谁?

  生3:为什么会流汗?为什么会流血?

  生4:老师怎么会有时间摆茶摊?

  师:这么多问题,一定想知道结果,对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摆茶摊的主人写的一篇文章《狼》。

  请同学们拿起书和笔,自己默默地读,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快快快。

  接下来,同学们互相讨论疑难,老师分小组布置任务,每6人负责一个自然段。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解决疑难的句子,二是说出本小组解决疑难的绝招。

  学生分小组讨论。约五分种后,老师让第一组的一名学生翻译,另一名学生指出:“我们的绝招就是加一个字把古文变成现代文。

  第二组:甲翻译。乙:有两个绝招,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二是参考注释。

  第三组:甲翻译,教师插问:回答我几个问题,哪是“放下”、“拿”、“互相看着”?学生一一回答。教师:我们试试“眈眈相向”。师生表演。

  乙:绝招就是根据注释和所在语境加以推断。

  第四组:甲翻译,师问:什么叫“暴起”?你们的办法是不是就在这里呀?

  乙:我们的方法就是古今不同意义的词要注意辨别。

  第五组:甲翻译。师问:“断其股”是什么意思?“股”到底是大腿还屁股?生答“是大腿”。乙:我们的经验就是把以前学过的古文用上。

  第六组:一学生翻译。师问:“罢了”在哪里?生答:是“耳”。

  乙:我们根据“亦……而…… ”确定它是“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

  教师:好,现在我们把大家的成果一起汇报出来,汇报的方式就是齐读。

  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现在你们说说这是什么故事?

  生(许多人):一个屠户和两只狼的故事。

  师:大家已经知道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理解了故事。

  教师串讲故事。

  教师总结学生学习的办法:查、加、改、联。

  那么,故事里流汗、流血、笑的人是谁?

  师:你们看过朱军的《艺术人生》没有?看过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没有?他们俩就有本领把别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

  我们现在就把流汗的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请后两闰的同学组成记者团,一起设计问题采访屠户和蒲松龄。前排的同学研究文本,猜猜他们会问什么问题,从文中找出答案的依据。现在分头准备。

  教师:(三分钟后)“面对面”言谈开始。看看发问的能否问到对方心里去,回答的能否把问题准确地回答出来。

  生1:屠户,你第一次流汗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流汗?

  生2答:

  生3问:第二次流汗是什么时候?

  答4:前后都有狼,而骨头都扔完了,我怕前后夹击,狼会吃掉我的。

  生5问:当你发现麦场上的草堆时,你怎么想的?

  生6答:我想这下好了,我有救了。

  生7问:当你看到一只狼装睡时,你为什么要杀他?

  生8答:我想这是最好的机会,莫失良机,先下手为强。

  生9问:你怎么会到草堆后面杀另一只狼的?

  生10答:并非故意。当我来到草堆旁随便转转时发现的。

  生11答:我想另一只狼一定就在附近,就四处找找,果然找到了。

  师(问生9):你觉得两个人的猜测谁更有道理?

  生12:请问经历了这些,你自认是个勇敢的人吗?

  生13答:应该是,基本上是。

  师:基本上是,你们同意吗?

  生答:同意。

  教师小结这部分的答记者问:屠户基本上是勇敢的,也还算机智的,对不对?(大家造成赞同)

  另一组针对“蒲松龄”的访问开始了。

  问:请问蒲先生,你为什么把故事安排在晚上?

  生1答:因为晚上更能突出恐怖的气氛。

  问:你为什么要笑?

  生2:因为狼想欺骗屠户,但手段并不高明,所以想笑。

  师补充问:写的是狼的故事,为什么故事的结尾却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而不是说“狼之变诈”?

  生3:由狼推广到别的禽兽。

  师(恍然大悟状):我懂了,不仅是狼,一切想害人的,只要想坑人,最后的下场一定是可悲的。

  生问:蒲先生,你为什么要写这个寓言?

  生4答:这个故事可以使后人得到启发。

  师问:蒲先生,你觉得自己写得最妙的地方在哪里?

  生5答:第4段第2句。(教师提醒他念出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教师示意他表演一下这几句所写,生微眯眼睛,慢悠悠地摇头晃脑。

  师:大家觉得这个“笑”字笑出了人的自豪。那么,在中国古典作品中狼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纷纷答:凶猛、贪婪。

  师:我刚才听到有同学喜欢看科普文章,动物大世界,说说那里面的狼是怎样的?

  生1:狼是群居动物,他们非常团结合作。

  师:现在有环保主义者提出要“拯救狼”。

  教师结合演示文稿告诉学生三个有关拯救狼的事实。然后问:“你觉得这是什么回事呢?是蒲松龄错了吗?还是环保主义都忘了要保护人类呢?

  现在就让大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文学狼”与“自然狼”的问题研究。

  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才是新时代同学的风貌,让问题伴随始终。 …

《狼》课堂实录 篇10

  课题:狼

  课型:讲读课

  主讲人:张秉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德育渗透:对本文主旨进行多角度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对于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对重点实词进行重锤敲击;

  ②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揣摩狼与屠户的心理。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生活动设计:①在梳理文章情节的基础上,讲故事有声有色的讲出来;

  ②进行创造性表演;

  ③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来完成一个成语活动:积累“狼”的成语

  附:狼心狗肺 狼子野心 狼虫虎豹 狼狈为奸 引狼入室

  狼吞虎咽 鬼哭狼嚎

  从古到今,关于狼的成语、小说、故事、传说很多,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狼的故事。

  二、 作家作品简介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字留仙,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蒲家庄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书房,“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全书共491篇,多以鬼狐故事,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表露作者的思想。

  三、 古诗文教学,读字当头

  (一)、初读文章、跨越障碍

  ①注音

  缀行甚远 驰担持刀 少时

  ②词句理解

  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③重锤敲击词语

  有很多的古汉语词,在今天现代汉语中仍有它的生命力,请找出下列实词仍在现代汉语中运用的成语。

  示例: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虎视眈眈

  训练:1、顾野有麦场

  2、前狼假寐

  3、一狼径去

  (二)、齐读课文,看图梳理情节,讲故事

  1、梳理情节

  A、本故事的主角是谁?b、讲了一个什麽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C、故事是怎样具体展开的?

  附:

  狼 屠户

  2、讲故事、做点评

  3、揣摩心理活动

  文中最精彩的是哪一部分?(御狼、杀狼)

  一排站在屠户的角度揣测其心理变化; 一排站在狼的角度揣测其心理变化;并做一下点评。

  4、表演点评

  请几位同学讲故事表演一下。

  5、分析人物特征

  屠户和狼各有什麽特点?

  附:

  狡猾 机智

  狼 屠户

  贪婪 果敢

  四、讨论主旨

  (1)、点明文章主旨的是哪一部分?(齐读)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为什麽?

  (3)、蒲松龄老先生写这一个故事,仅仅为了博得我们一笑吗?你有何启示?

  五、推荐《聊斋志异》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对其艺术成就最好地概括,深入阅读并用心体会其内容。

  板书设计

  叙事:

  狡猾机智

  狼屠户

  贪婪 果敢

  议论: 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

《狼》课堂实录 篇11

  此课的教学创意是:评价性阅读。

  评价,包括鉴赏和评论。评价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评价能力本身有不同层次,文章高远的立意,别具匠心的构思,有所领悟,是一种评价;对一个有特色的词或句子的体会,也是一种评价;就课文的片断、词句谈谈感受,也是一种评价方式。初一的学生文学水平有限,评价能力不强,只要好好引导,教学任务是可以完成的。

  评价性阅读训练,主要是为突出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实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这一点,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的第四点有明确要求:

  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的机械训练。

  评价性阅读训练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为主,教师适当引导,教师着力进行的是要考虑怎样引导学生评价,从而有步骤有层次地完成教学任务,进而提高学生能力。

  评价性阅读的教学方式,适用于精美短文,如:诗、词、散文、小说等一类课文的教学。

  [平台展示]

  主要教学过程:

  (一)预习识记,指导学生完成11个字的音形义的识记任务。

  音:缀 窘 苫 蔽 弛 眈 瞑 隧 黠 尻 寐

  要求会写,结合注释掌握字义。

  (二)初读课文,完成两项自学内容:1作者、作品及课文出处的识记。2借助课文注释,梳理文句,读懂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三)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评价式阅读。

  1.指导学生从屠户的角度对课文进行评价性阅读,读一段,评价一段。

  教师示范:第一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学生讨论,对二、三、四段进行评价,发言内容大致如下:

  第二段,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了与结局。

  2.指导学生从狼的角度评价课文。教师示范:第一段写的是两狼跟踪。

  学生互读互评,发言如下:

  第二段写两狼穷追。

  第三段写两狼逼人。

  第四段写两狼被杀。

  3.我们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对课文评价。如故事波澜,表现手法,情节结构,形象塑造等等。

  学生分组评价,教师组织交流。

  第一段:文章开门见山,写一人遇两狼,这是一个险恶的环境,夜行路上,行人罕见,屠夫身单力薄,一开始就造成了强烈的悬念,扣人心弦。

  第二段:投骨而不止狼,使人感到屠户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明屠户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

  第三段:屠户在情急中,迅速占领有利地势,准备与狼搏斗,与狼形成紧张的对峙局面。

  第四段:真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直到禽兽顷刻两毙,读者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第五段:这是一个议论段,既是对狼的嘲笑,又是对屠户机智勇敢杀狼的赞扬,点化中心。说明人具有狼所不可能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待像狼一样的阴险狡诈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4引导学生从用词造句的角度对课文评价,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写得好,写出了……表现了……”如“晚归”的“晚”字写得好,写出了时间,表现屠户在晚上无人时走路,环境十分险恶。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为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

  “缀行甚远”——表现狼贪婪的企图,险恶用心。

  “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狼的配合作战和虚张声势。

  又至——复投之,不能使它止,多么贪婪啊。

  一狼径去——看似无意攻击,实则声东击西,企图前后夹击置屠户于死地。多么狡诈阴险。

  “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闲无事,伪装轻松善良,实则暗施毒计,企图麻痹屠户表现其狡诈的本性。

  眈眈——写出了狼的凶残目光。

  洞其中——表现狼在迂回包抄,准备前后夹击。

  转视——写屠户的警觉,引出了更加惊心动魄的一幕。

  屠暴起——写出了屠户的勇敢与机智。

  数刀——表现屠户毫不手软。

  “顾”“奔倚”“弛担”“持刀”——表现屠户在险恶处境中,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急中生智,想方设法和恶狼斗。

  ……

《狼》课堂实录 篇12

  初一语文《狼》

  胡明道执教

  教师:同学们,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是我的同行,教书之余,他在路边摆一个茶摊,无偿为路人提供茶水,你要喝他的茶水,就为他讲一个故事。有一个故事,里头有个人流汗,有个人流血,还有一个在笑。我这个故事讲得好不好?学生齐答“不好”。

  教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生1:摆茶摊的人是谁?

  生2:故事中的人是谁?

  生3:为什么会流汗?为什么会流血?

  生4:老师怎么会有时间摆茶摊?

  师:这么多问题,一定想知道结果,对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摆茶摊的主人写的一篇文章《狼》。

  请同学们拿起书和笔,自己默默地读,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快快快。

  接下来,同学们互相讨论疑难,老师分小组布置任务,每6人负责一个自然段。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解决疑难的句子,二是说出本小组解决疑难的绝招。

  学生分小组讨论。约五分种后,老师让第一组的一名学生翻译,另一名学生指出:“我们的绝招就是加一个字把古文变成现代文。

  第二组:甲翻译。乙:有两个绝招,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二是参考注释。

  第三组:甲翻译,教师插问:回答我几个问题,哪是“放下”、“拿”、“互相看着”?学生一一回答。教师:我们试试“眈眈相向”。师生表演。

  乙:绝招就是根据注释和所在语境加以推断。

  第四组:甲翻译,师问:什么叫“暴起”?你们的办法是不是就在这里呀?

  乙:我们的方法就是古今不同意义的词要注意辨别。

  第五组:甲翻译。师问:“断其股”是什么意思?“股”到底是大腿还屁股?生答“是大腿”。乙:我们的经验就是把以前学过的古文用上。

  第六组:一学生翻译。师问:“罢了”在哪里?生答:是“耳”。

  乙:我们根据“亦……而…… ”确定它是“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

  教师:好,现在我们把大家的成果一起汇报出来,汇报的方式就是齐读。

  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现在你们说说这是什么故事?

  生(许多人):一个屠户和两只狼的故事。

  师:大家已经知道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理解了故事。

  教师串讲故事。

  教师总结学生学习的办法:查、加、改、联。

  那么,故事里流汗、流血、笑的人是谁?

  师:你们看过朱军的《艺术人生》没有?看过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没有?他们俩就有本领把别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

  我们现在就把流汗的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请后两闰的同学组成记者团,一起设计问题采访屠户和蒲松龄。前排的同学研究文本,猜猜他们会问什么问题,从文中找出答案的依据。现在分头准备。

  教师:(三分钟后)“面对面”言谈开始。看看发问的能否问到对方心里去,回答的能否把问题准确地回答出来。

  生1:屠户,你第一次流汗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流汗?

  生2答:

  生3问:第二次流汗是什么时候?

  答4:前后都有狼,而骨头都扔完了,我怕前后夹击,狼会吃掉我的。

  生5问:当你发现麦场上的草堆时,你怎么想的?

  生6答:我想这下好了,我有救了。

  生7问:当你看到一只狼装睡时,你为什么要杀他?

  生8答:我想这是最好的机会,莫失良机,先下手为强。

  生9问:你怎么会到草堆后面杀另一只狼的?

  生10答:并非故意。当我来到草堆旁随便转转时发现的。

  生11答:我想另一只狼一定就在附近,就四处找找,果然找到了。

  师(问生9):你觉得两个人的猜测谁更有道理?

  生12:请问经历了这些,你自认是个勇敢的人吗?

  生13答:应该是,基本上是。

  师:基本上是,你们同意吗?

  生答:同意。

  教师小结这部分的答记者问:屠户基本上是勇敢的,也还算机智的,对不对?(大家造成赞同)

  另一组针对“蒲松龄”的访问开始了。

  问:请问蒲先生,你为什么把故事安排在晚上?

  生1答:因为晚上更能突出恐怖的气氛。

  问:你为什么要笑?

  生2:因为狼想欺骗屠户,但手段并不高明,所以想笑。

  师补充问:写的是狼的故事,为什么故事的结尾却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而不是说“狼之变诈”?

  生3:由狼推广到别的禽兽。

  师(恍然大悟状):我懂了,不仅是狼,一切想害人的,只要想坑人,最后的下场一定是可悲的。

  生问:蒲先生,你为什么要写这个寓言?

  生4答:这个故事可以使后人得到启发。

  师问:蒲先生,你觉得自己写得最妙的地方在哪里?

  生5答:第4段第2句。(教师提醒他念出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教师示意他表演一下这几句所写,生微眯眼睛,慢悠悠地摇头晃脑。

  师:大家觉得这个“笑”字笑出了人的自豪。那么,在中国古典作品中狼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纷纷答:凶猛、贪婪。

  师:我刚才听到有同学喜欢看科普文章,动物大世界,说说那里面的狼是怎样的?

  生1:狼是群居动物,他们非常团结合作。

  师:现在有环保主义者提出要“拯救狼”。

  教师结合演示文稿告诉学生三个有关拯救狼的事实。然后问:“你觉得这是什么回事呢?是蒲松龄错了吗?还是环保主义都忘了要保护人类呢?

  现在就让大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文学狼”与“自然狼”的问题研究。

  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才是新时代同学的风貌,让问题伴随始终。 …

《狼》课堂实录 篇13

  《狼》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聊斋志异》里有《狼三则》,都表现了狼的奸诈狡猾这一主题,本文是其中一篇,蒲松龄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机智的屠夫战胜两只狡猾奸诈的狼的故事,表明了面对以狼为代表的恶势力时,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最终胜利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能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理解并掌握“苫蔽,顾,假寐,眈眈,洞,遂,黠,犬坐”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并了解古今异义以及词类活用的文言现象。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多角度的阐释自己对文本寓意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3

  课时:一课时

  三教法,学法

  情景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小组探究法(我主要用在探究并阐明文本寓意)

  学法:小组合作法朗读法提问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堂开始时在PPT上播放狼的图片,边看边请学生回答对狼的印象如何?(奸诈,狡猾,团队合作,聪明,若有学生回答出聪明等词,教师可以引导说,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狼这篇文章,看看到底是狼聪明还是人聪明)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给下列汉字注音

  缀,窘,苫蔽,眈眈,瞑,尻尾,假寐,黠

  2,解释下列文言词的含义

  缀,并驱如故,顾野有麦场,苫蔽,弛担持刀,眈眈,犬坐,意暇甚,暴起,洞其中,隧入,尻,盖,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重点在于解释词类活用的文言现象)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有感情朗读

  学生自读(每组派一个代表朗读)教师课文评价并指导,然后老师范读,最后听录音。

  (四)文本研习

  1.熟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在前面多次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概括一下这个故事(要求语言简练,概括全面)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提问不懂的字词,让其他学生进行解答,发挥大家的积极性,遇到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教师再进行讲解。

  2.深入思考,进行探究

  问题一:默读课文,并划出文中写狼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表现了这两只狼的哪些特点。

  贪婪:“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如故。”

  狡猾: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问题二:文中除了写狼,还写了屠夫,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文章是通过什么来刻画屠夫的?请在课本中圈出屠夫与狼搏斗的动作,并分析,你看到了一个的屠夫。

  通过动作描写,第3段的“顾”,“弛”,“持”和第4段的“暴”,“劈”“毙”“转视”“断”等动词,“顾”,“弛”,“持”和第4段的“暴”“劈”“毙”表明屠夫的勇敢和善于抓住时机,转视表明屠夫的谨慎、小心。

  问题三:(1)两只狡猾贪婪的狼被屠夫“毙之”,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2)这句话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尽管狼很狡猾凶残,玩弄阴谋,但在与人的斗争中,只会自食其果,因为人有着狼没有的智慧和力量。

  (3)作者在这里只是嘲讽的狼吗?

  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狼,而是狼所代表的黑暗的恶势力。面对这样的恶势力,我们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问题四:作为一个故事,文章在第四段就已经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增加第五段,是否画蛇添足?以前学过的哪篇文章在文章结构上(先叙述后议论)和本文相似?

  这可以说是一种体式,在《聊斋志异》里基本上每篇文章,在叙述后蒲松龄都会发表一下自己的评论了,上学期学过的《伤仲永》,和这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类似,都是先叙事后议论,不仅这些,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文章后面就有“太史公曰”,这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的格式,只不过蒲松龄做了一些调整。

  3.课外拓展阅读

  (1)阅读《聊斋志异》《狼三则》其中的其他两则

  (2)参看电影《狼图腾》,深入思考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狼,并写成一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3)展开想象力,把本文改编成白话文;同时将两者进行对比,初步领会本文语言的简洁凝练之美。

  五板书设计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狼》课堂实录内容介绍后,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长按可复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