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古城格局复原之句容县城

导语:古城格局复原之句容县城句容市历史古村及遗址

一、句容历史和简介

句容今属镇江市,其于西汉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置县。

“句容”之名按传统文献来自山水之形:因境内有句曲山,又有河流绕城,山水弯曲曰句((句通勾)),怀抱其邑为容;另一说水绕县城成勺状,县城为口,处于其中便是句字。

然而以上说法多有附会之嫌,考虑句容是江苏省建制较早的县之一,而江南早期邑名如姑苏、余杭多为古吴越语音译而来,“句”据考证在古越语中为“个”意,“容”音同壮侗语译音“岽”(意为森林),如此句容之名是指树木繁盛之处了。

其邑踞金陵京口间咽喉,领三茅宝华之圣境,襟带九曲秦淮,津汇大江吴水,亦为仙人欣往之山水形胜处。

古城格局复原之句容县城

《句容县志》县境图

二、句容的城市格局

2.1.城墙

句容城池形状很不规则,尤其是南城墙依河流而布凸起多处,倒是符合“勾回弯曲”之“句”和“饱和圈地”之“容”,在东西南北四端开四处主城门(另有一小南门)。

吴赤乌二年始筑句容子城,周长三百九十丈。唐天祐八年于今址修建六城门;到明朝正统年间仍以牌杉为城防,成化弘治年间增筑城门。

嘉靖三十三年才始筑砖城,周长一千三百一十丈,高二丈六尺,开五城门,

清康熙十三年题各门曰东门太平、西门致远、南门登瀛、北门广运、小南华阳(四主门城楼分别名为宜春、朝阙、华阳、望江)。

古城格局复原之句容县城

古城格局复原之句容县城

古城格局复原之句容县城

句容城门旧照

句容古城地图

2.2.衙署

县衙,在县城正北略偏西,唐天祐六年始迁现址,宋元丰二年增修,淳祐年间筑子城建谯楼,明洪武年间撤旧谯楼而新建。

有正堂三间曰亲民,穿堂三间名退思,左右耳房分别为皎日甘露,仪门三间,谯楼三间,东西司房各六间,监狱十间等。中堂后有易井堂,传为晋代县人颂邑令而设;

仪门为敕书楼旧址,后园有爱山亭。都察院,在县治东一百步,洪武五年建,清代废而改建县仓。

西察院,在县治西三皇庙旧址,宣德八年改建成以驻使客,正统二年改句曲书院,成化二十年改府馆,后废。

云亭驿,在县治西,曾被裁革,成化二十三年复立,后废而改建西仓。

望仙驿,旧在县南大街,即今县学处。税课局,在县大街三思桥东。

阴阳学,在县治东北隅真武庙旧址。僧会司在崇明寺,道会司在青元观。

2.3.仓储、慈善

县仓原在县治清明堂西,建于永乐元年,雍正年间以县治东察院旧址改建。

预备仓在县治西一里,正统十年始建,有东西仓廒各十六间,缭以土垣。

另茅山、琅琊、上容、移凤四乡各有东西南北四仓,县治西北七十里有岁积仓,县北七十里河口镇有官盐仓。

养济院,旧在县治西南,久废,乾隆十三年以崇明寺东三间平房恢复。育婴堂,雍正十八年建于邑东马槽巷,乾隆十三年改于小南门尼庵。

古城格局复原之句容县城

《句容县志》县衙图

2.4.文庙

县学即文庙,始建于唐开元十一年,宋元丰年间迁址县署南。

大成殿似为副阶五间,前出月台围以石栏,两旁廊各五间庑各十一旁,

其前戟门五间(两旁各祠名宦乡贤,门外木栏七架),再前为棂星门三石坊、泮池(北有石栏)、万仞宫墙及泮宫坊、节孝祠,屏墙有东腾蛟西启凤二坊,东南有文星阁三层;

大成殿后有明伦堂五间及斋舍各九间(西斋内有学库),敬一亭一座,尊经阁上下各五间,阁西忠孝祠为独立院落(正厅三间,祀颜真卿、张孝子、江万里等),

明伦堂东有土谷祠四间、道义之门、儒学门,教谕训导二署在西路。

其旁有义台张氏忠孝祠,因文庙旧址便是唐代张孝子庐墓处,故祠始终建于文庙附近,现有计划新建义台街仿古街区。县学有学田二百二十五亩九分在县城四周,

古城格局复原之句容县城

《句容县志》学宫图

2.5.试院、书院

督学察院(试院)以往驻金陵,万历年间为便利考生而以华阳书院旧基扩建,照墙至御碑亭共七进,东有燕喜楼。

华阳书院,万历二十三年由李文定公春芳创建,旧在都察院东,现在督学察院西,正堂为知本堂,现书院主体建筑仍然留存,已搬迁至葛仙湖。

另县内古有茅山书院、句曲书院、三友书院、江左书院。

古城格局复原之句容县城

《句容县志》试院图

2.6.庙祠

社稷坛,在县治西一里许,旧在子城北,后多次移建。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县治东南二里许。

厉坛,在县治东北兴教寺东。

先农坛,在东门外。

城隍庙在东南隅学宫旁,另有都城隍庙在县治南临泉乡祀纪信。

关圣庙四所分别在东门外、西门外、东南隅、大南门内,其中东南隅庙后有三义庙。

文昌阁在崇明寺东南,西门外建刘猛将军庙正房三间,东门内有照明太子文孝庙,南门南塘立陈杲仁武烈庙,

李卫国公庙在县治东南,县城还有东南隅真武庙、东盐巷刘明府君庙、西郭外西祠山庙、东门内龙王庙、东门外秘书郎庙、姜巴路茅司徒庙。

崇明寺大殿右和茅山上宫右各有李文定公祠,

城内有三思桥南四贤祠、西察院左姜公祠。

县城东南隅、福祚乡、承仙乡各有孔氏后裔所立家庙一座,县东四十五里有延陵季子庙,县东三十里有颜鲁公祠,

2.7.道观、佛寺

青元观,又名葛仙观,在县治西南隅,传为葛洪葛贤故宅,内有炼丹井及紫薇太清茅山真武五院。

县内诸观除茅山三宫五观,还有玉晨观、崇元观、报元观、清真观、崇寿观、天圣观、藏真观、紫阳观、五云观、元阳观、天一真庆观、绍真观、升元观等,绝大多数在茅山上下。

崇明寺为城内最大佛寺,在县治东北,始建于西晋。寺内藏经院玉带楼传为明代文定公李春芳读书处,后李公供玉带于寺。另寺内钟楼始建于唐,传武宗灭佛时全寺仅钟楼和山门存焉。

宋太平兴国年间寺内树一木塔“大圣塔”,元祐八年改建为砖塔,高40多米,七级飞耸,八面玲珑,一直为城内制高点。民国十五年全寺毁于火仅存塔身,七十年代塔被拆除。

另外县治东北有兴教寺,县内有天王寺、赤山圆寂寺、延福寺等。

句容崇明寺

2.8.胜迹

三台阁,在西郊鸣鹤山上,崇祯十二年为祈福文运而建,雍正十二年建石塔其上,当代和大观塔均重建于葛仙湖。

县治南四十里有览秀楼,取览三茅秀色之意。

县城东南隅有升仙楼,坊郭东南集仙桥有集仙楼。

县北六十里琅琊乡有琅琊城,传东晋司马睿南渡居处,

另东阳镇有南齐竹里城,县南有南梁仁威垒,县北有晋大业垒。县城北门外八里有葛洪旧宅,传为葛仙翁飞升之处。

古城格局复原之句容县城

句容三台阁

茅山当为句容第一名胜,其地在县治东南,兼与金坛成界山。山又名句曲山,有大茅、二茅、三茅之峰,传为西汉茅家三兄弟成仙之处,并以此得名。又有华阳洞,传为三十六洞天中第八洞天,晋代成上清派祖庭,唐代定为润州镇山。山上有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崇禧万寿宫三宫。

古城格局复原之句容县城

《句容县志》茅山图

除了道家仙府,句容还有宝华山为释教宝地,在县北六十里,峰峦起伏,为县外屏障,又传为秦淮水源,其旧名华山,因南梁僧宝志来此结庵讲经而更名。山上有隆昌寺传为律宗祖庭,万历三十二年李太后梦莲花生于山,故以宝华之名敕建铜殿一座,左右各有一无梁殿祀文殊普贤,至今仍存为句邑大观。

古城格局复原之句容县城

三、句容的历史遗存

句容县城现今的遗存极为稀少,大概是苏南遗留最少的旧县城,就连城池格局都消失的毫无踪影。仅有华阳书院留存并为句容博物馆,另有包括太平天国守王府在内的零星住宅。葛仙湖除了搬迁华阳书院,还重建有三台阁、大圣塔及葛仙观,算是展现了句容儒释道三大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