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北京今年首批7项市级疏堵工程已完工

导语:北京今年首批7项市级疏堵工程已完工北京今年首批7项市级疏堵工程已完工的项目

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了解到,今年首批市级疏堵工程已完工,包括永丰路与西北旺南路路口改造、东四环辅路与垡头路路口改造、西五环增设晓月苑出口等7项工程,年内计划完成市级疏堵工程20项。

据了解,今年组织开展的疏堵工程还将重点关注路口秩序及慢行系统优化,如建设太阳宫北街下穿京承高速行人地下通道、优化东三环十里河路口交通组织等。

北京今年首批7项市级疏堵工程已完工

改造后的永丰路与西北旺南路路口,各种交通设施焕然一新。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海淀这一路口改造后,通行能力提升约10%

今天(4月27日)下午3点,记者在永丰路与西北旺南路路口看到,改造后的路口通行秩序较好,机动车可以顺畅驶过,行人、自行车的路权也得到了保障,道路上增设了自行车过街路线的彩色铺装,路口中间还增设了行人过街安全岛,方便一次绿灯无法通过路口的行人安全等候。这个路口正是此次7项疏堵工程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北京今年首批7项市级疏堵工程已完工

永丰路与西北旺南路路口改造后,增设了行人过街安全岛。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据北京市交管局秩序处优化科科长李磊介绍,永丰路与西北旺南路路口为小角度异形交叉路口,从西北旺南路一直往东走就是上地软件园,周边IT企业聚集,交通出行需求量大,每天早高峰时段车辆非常多。但原先向东的右转车道设计得并不适合现在的交通流量,只有一条车道,早高峰时段等候的车辆甚至都排到了下一个路口。

为缓解该路口交通拥堵、提升路口秩序,提升软件园周边交通服务水平,北京市交通委、市公安交管局及海淀区相关部门多次到现场调研解决方案,共同推进该项目实施。

北京今年首批7项市级疏堵工程已完工

永丰路南向北方向调头车道挪至斑马线后,避免影响行人通过路口。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据了解,改造中对该路口进行了全方位提升。一方面扩容路口右转通道,由于永丰路右转至西北旺南路(南向东)方向高峰期交通量高达1700辆/小时,原设置的1条专右车道、1条直右车道无法满足交通需求,本次调整为2条专右车道,解决路口排队延时问题,缓解路口主要矛盾。同时利用道路南进口中央隔离带空间,新增南向南掉头车道。

北京今年首批7项市级疏堵工程已完工

由永丰路右转至西北旺南路(南向东)方向,右转车道增加至两条,缓解早高峰时段的拥堵情况。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另一方面,打通进口瓶颈。受隔离带阻隔,该路口北进口由路段5条车道渐变为4条,存在道路瓶颈,本次通过降井、拆除障碍物等措施将5车道延伸至路口。

此外,还通过改造优化慢行交通组织。原路口非机动车行驶路径不明确,本次调整非机动车流线、增设地面彩色铺装,并在路口设置二次过街岛3处,提升慢行出行环境。

北京今年首批7项市级疏堵工程已完工

永丰路与西北旺南路路口改造后,增设了非机动车通过路口区域的地面彩色铺装。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目前该路口改造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预计路口整体通行能力提高约10%,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改造现有路口,优化秩序缓解拥堵

据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城养中心”)介绍,此次完工项目主要特点是针对大型居住区、企业聚集区和医院周边出行不畅点段,通过优化现有路口、增设道路出入口、局部路段拓宽、完善慢行等措施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今年首批完工的7项市级疏堵工程中,3项为路口优化改造项目,除了永丰路与西北旺南路路口改造外,还有东四环辅路与垡头路路口改造、朝阳公园桥下路口慢行完善工程。

东四环辅路与垡头路路口改造项目同样主要解决异形路口交通秩序问题。改造后减少了车流交织,减少主路入口车辆排队、公交车进出站对辅路直行影响,提高路口通行秩序。

朝阳公园桥下路口完善工程主要解决行人过街不便问题,本次改造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宽度、在道路中间设置二次过街设施,保障行人出行安全。

增设道路出口,打通堵点

据城养中心介绍,首批完工的市级疏堵工程中包括2项增设出口工程。

其中,市民关注度较高的一项就是增设西五环晓月苑出口。晓月苑地区受周边铁路、高速路制约,与外部交通联络通道较少、出行困难,近年来有不少市民呼吁对此处进行改造。

为此,市交通委会同市公安交管局、丰台区城管委(交通委)及宛平街道,利用五环主路外侧边沟,在西五环内环新增一处主路出口,去往晓月苑地区可缩短通行距离约3.5公里,预计可减少通行时间10-15分钟,缓解该地区数万居民出行问题。目前项目主体已完工,正在调整交通标志标线,出口匝道计划于4月28日夜间开放使用。

另外一项工程是增设西四环内环玲珑路北出口。现况出口距离玲珑路约70米,因出口交通量大,导致出口车辆右转并线困难,车辆在玲珑路出口处滞留影响主路通行。本次在玲珑路北、四季青桥南之间增设一处主路出口,去往彰化路等交通需求可通过新增出口驶出,缓解玲珑路出口交通压力。

局部路段拓宽,最大化利用道路空间

除了针对路口的改造外,今年已经完工的7项市级疏堵改造中,还涉及一些对道路拓宽的工程。

例如,苏州街妇幼保健院门前道路拓宽。该医院就诊排队车辆较多,辅路机非混行,车辆进出医院停车场在主辅隔离带进出口处交织,交通秩序混乱。本次疏堵改造工程通过拆除主辅路隔离带、调整公交站台位置、加宽非机动车道等措施,改善医院门前出行环境。

北四环内环辅路(学院桥东)拓宽,主要解决交通合流导致的拥堵及北大医学部出行不便问题。学院桥东主路出口2车道与四环辅路2车道共4条机动车道合流后,在约70米范围内渐变至2车道,存在道路瓶颈。本次通过利用辅路中央隔离带、压缩车道的方式,将困难路段由2车道调整至3车道,同时方便北大医学部北门交通出行。

据城养中心介绍,今年组织开展的疏堵工程还将重点关注路口秩序及慢行系统优化,如建设太阳宫北街下穿京承高速地下通道,解决行人过街难问题;在圆明园西路增设非机动车道,保障骑行空间;优化东三环十里河路口交通组织等。另外,计划7月底前陆续完工第二批市级疏堵工程,年底前共计完成20项。下一步,城养中心还将根据道路拥堵状况、两会建议提案、市民需求等加大市级疏堵工程项目储备,不断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