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姚崇状告张说,唐玄宗震怒严惩张说,为何李林甫说:姚崇输了?

在大唐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开元盛世。这既是盛唐的巅峰,也是衰落的起点。

在这段时期,既有姚崇张九龄等名相辅佐唐玄宗治理朝政,也有李林甫等奸臣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其中,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是唐朝著名的四大贤相之一,演绎成了一段段历史佳话。

姚崇与同时期的大臣张说曾有一段载入史册的斗争经历,姚崇曾经成功状告张说不法事迹,让唐玄宗勃然大怒,但时为御史中丞的李林甫却不看好姚崇,这是为何?

1.姚崇与张说

神龙之变后,李隆基成功登上皇位,放眼天下,经历了武则天和太平公主阴盛阳衰的动乱时期,动乱让朝廷奄奄一息,朝中官吏都各怀鬼胎,人心不安。

姚崇状告张说,唐玄宗震怒严惩张说,为何李林甫说:姚崇输了?

为了让朝廷迅速进入轨道,李隆基果断提拔一批贤臣做宰相,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姚崇。

姚崇原本是武则天时代的宰相,以秉公执法、多谋善断著称。武则天晚年,深得武则天宠幸的张易之想要把长安大德寺的僧人调到定州的私置寺院,中饱私囊,被僧人状告。张易之多次向姚崇说情,但姚崇不为所动。张易之在武则天面前状告姚崇,姚崇被贬职为司仆寺卿。

但这次小小的挫折并没有改变姚崇的耿直范,在神龙之变中,姚崇站在发动变动的张柬之这边,把武氏家族撸下马。但令众人大跌眼镜的是,姚崇出于君臣之情,公然为落魄的武则天落泪,很快就遭到了上台势力的打压。本是预谋变动的有功之臣,却遭贬黜。

姚崇状告张说,唐玄宗震怒严惩张说,为何李林甫说:姚崇输了?

不管是武则天在位时面对张易之这等权贵,还是武则天下台后墙倒众人推的现实,姚崇始终不改自己的耿直本色,这种正直的品格让当时还是太子的李隆基非常欣赏。于是李隆基在平叛太平公主的变乱后,迅速启用了姚崇,予以重任。

对其他人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姚崇在上任前,还跟李隆基讨价还价了一番,要求李隆基答应自己的十个条件。其中一条就是整顿吏治,严惩腐败。

李隆基答应了。

而张说,此时担任李隆基的中书令,也是宰相级别的人物,以贪财著称,就是姚崇要拉下马的第一号人物。这是姚崇一贯以来不避权贵的作风。但最终的结果,却让姚崇意想不到。

2.李林甫的暧昧

在唐玄宗时期,还没有发展出后来宰辅大臣相互掣肘的群相制度,可以说还是独相。张说和姚崇同样都是同中书门下,但张说所担任的紫薇令,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长,大唐宰相位置,也是姚崇的上司。

张说对姚崇同样心怀忌惮,嫉妒姚崇的才华和能力,曾极力阻止唐玄宗征召姚崇入朝。但姚崇还是成功入朝,情急之下张说跑到岐王李隆范府。

姚崇状告张说,唐玄宗震怒严惩张说,为何李林甫说:姚崇输了?

这李隆范,是唐睿宗的第四子,与唐玄宗是同胞兄弟。史载“爱儒士,无贵贱为尽礼”,可以说没有什么亲王的架子,很多人都喜欢走岐王的门路。张说此刻拜访,也许只是想联络感情,为日后谋条退路。

其他白衣之士结交岐王,倒是无关紧要。但朝中大臣结交亲王,却是皇帝不能容忍的,驸马都尉裴虚就“坐私与李范游”被贬到岭南。张说是百官的焦点,拜访岐王的消息,很快就流传出去。姚崇经过调查,掌握了实锤证据,报告了唐玄宗。

唐代史料笔记《松窗录》记载。上怒曰:“卿归中书,宜宣与御史中丞共按其事。”唐玄宗勃然大怒。

御史中丞,是唐代负责弹劾监察百官的官职,品秩不高,在唐朝时只有四品,却是皇帝的左膀右臂。此时御史中丞,就是后来遗臭万年的李林甫。

姚崇状告张说,唐玄宗震怒严惩张说,为何李林甫说:姚崇输了?

但此时的李林甫,还只是一个循吏,在很多人眼里,甚至还是一个精明能干、执行力很强的官员,担任着御史中丞的职责,是负责监察执法的能吏。

姚崇带着圣旨来到中书省,向李林甫传达旨意。张说是和李林甫同在一屋檐下办公的上司,但李林甫听完圣旨,知道张说这次是真栽了,没有半点犹疑,还主动给出了捉拿的策略,“多智,是必困之,宜以剧地。”

原本张说是在中书府办公,只是此时已经下班回自己的府邸。李林甫希望能带上一队人马,直接去府上把张说抓回来,体现了极强的执行能力。否则以张说的能量,如果拖上一拖,可能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可姚崇摇了摇头,说道:“丞相得罪,未宜太逼。”姚崇考虑张说毕竟还是当朝丞相,这样明火执仗地去府上拿人,不够体面,也不符合程序。姚崇还是命令李林甫带上诏书,把张说传诏回来。

李林甫冷笑了一下,说道“公必不忍耶!说当无害。”他认定了姚崇不够狠心,无法扳倒张说。虽然如此,却没有违抗姚崇的命令,让下属小御史带上诏书,二人一同前往张说府上。

可诡异的是,李林甫“中路以马坠告”,让小御史自己前往张说府上宣诏。这样一来,李林甫既没有违抗了姚崇的圣旨,也不会在捉拿张说的事情上给自己留下后患,让小御史拿着圣旨出面,自己一早就想好了脱身之计。

姚崇状告张说,唐玄宗震怒严惩张说,为何李林甫说:姚崇输了?

出于李林甫意料的是,小御史到了张说府上,很顺利地宣诏,张说也没有迟疑地跟着小御史回到中书省,等待唐玄宗的惩处旨意。难道李林甫看走眼了?

3 张说凭一句话解困

话说小御史到了张说府上宣召,张说听完诏书,似乎没有任何慌乱,只往身旁的侍从看了一眼,换好衣裳就随同小御史前往中书省。让小御史不得不感慨宰相气量果然不凡。

实际上,在小御史来之前,张说府上才刚刚经历了鸡飞蛋打的一幕。

姚崇状告张说,唐玄宗震怒严惩张说,为何李林甫说:姚崇输了?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在姚崇得到唐玄宗授意赶往中书省的同时,张说要倒了的消息就早已在宫里宫外传开了,有一书生曾得到张说的恩惠,听闻这一消息,赶紧跑到张说府上通风报信,并自称可以带上珍宝前往权贵处,为张说说情。

这个书生曾在府上教书,张说深知书生能言善辩,自己也曾于他有过恩惠,对书生深信不疑。只是书生真的能帮自己脱身吗?

张说此时也别无他法,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张说一向以贪财著称,府内的珍宝不计其数,但身处险境,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即便书生真是骗子,大不了也就损失一件珍宝。但若书生说的是真的,张说现在拥有的一切都灰飞烟灭了。

张说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当即就有了主意,并嘱托让九公主为自己向唐玄宗说情时,一定要带上一句最要紧的话,切记切记。

于是,书生带上张说的书信和珍宝,前往九公主宅中,前脚刚出张说府邸,小御史就夺门而入,两人擦肩而过,都在与时间赛跑。

有了张说的书信和珍宝,书生很顺利地就见到了九公主,九公主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女儿,平日里张说也对九公主恭敬有加,多有来往。得知张说有难,九公主连夜进宫,面见唐玄宗。

姚崇状告张说,唐玄宗震怒严惩张说,为何李林甫说:姚崇输了?

在唐玄宗面前,九公主述说了一番张说如何劳苦功高,唐玄宗毕竟还是念君臣之情的人,心里已经开始有所动摇,但仍坚持要治张说的罪行。于是九公主把张说教自己说的那句最重要的话说了出来“上独不念在东宫时,今反用谗耶?”

唐玄宗听到这句话,心头一震,一番往事回忆在心头。当年,唐睿宗登基,立李隆基为太子,张说为太子侍读,二人在东宫每日学经论道,也曾有过一番亲密的师生情谊。

更重要的是,当时李隆基虽贵为太子,但太子之位却是摇摇欲坠,太平公主虎视眈眈,时刻想把李隆基拉下马,唐睿宗也时刻防备着李隆基变乱篡位,甚至想要拉拢张说。关键时刻正是张说劝说唐睿宗,让李隆基监国,才将一场危机化解在无形之中。

人都是念旧情的,贵为九五至尊的唐玄宗也是如此。此刻唐玄宗听到九公主这句话,不仅想起了张说与自己的师生之情,更想起了当年张说辅佐自己登基的功劳,于是当即下令,命高力士前往御史台宣召,对张说既往不咎。

张说顺利脱身,让李林甫非常庆幸,没有因为这件事与张说结下梁子。

可姚崇真的输了吗?

4 姚崇与李林甫

后来,张说虽然被贬出中枢,姚崇成功登顶相位。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张说不久就凭借在朝中经营多年的人脉重新回到朝廷,担任丞相的位置。而此时的姚崇因年事已高,不久就撒手人寰,给子孙留下了张说这样的大敌手。

姚崇死前病重,在床榻上嘱托子孙,要在奠礼上利用张说贪财的心理,让张说帮自己起一块神道碑,再趁着张说反悔前请唐玄宗确认碑文内容,用不可更改的碑文化解二人的嫌隙。

姚崇死后,张说果然如姚崇所料行事,事后张说感慨“死姚崇犹能算生张说。”盛唐时期的一对冤家对手就此了结了恩怨,姚崇子孙后代被张说迫害的风险也化解在无形当中。

在这件事情上,姚崇与张说是对立的双方,唐玄宗决定二人拉锯方向的焦点,此时的李林甫还不是主角,充当着观察者的角色。可真如李林甫所判断的,在这件事上,姚崇输了吗?

对唐玄宗来说,他最在意的是臣子的忠诚。最不能容忍的是朝内大臣勾结亲王,也许再走一步就是谋朝篡位了。因此当从姚崇处得知张说向岐王表忠时,即便张说已经贵为宰相了,也被唐玄宗一把拉下。

同样的道理,后来让唐玄宗网开一面的,还是张说的忠诚,“上独不念在东宫时,今反用谗耶?”在唐玄宗身为太子却摇摇欲坠时,是张说曾经坚定地站在自己这边,这过往的经历已经证明了张说对自己的忠心不二。

姚崇状告张说,唐玄宗震怒严惩张说,为何李林甫说:姚崇输了?

由此也证实了李林甫的后来判断,张说作为三朝老臣,只要有一定回旋的空间,就一定能咸鱼翻身。

在李林甫看来,姚崇一开始抓住了张说向岐王表态这个最要命的问题,几乎可以说是胜券在握。所以李林甫刚听到姚崇的传诏时,一下审时度势,迅速表态,既然要出手就要快准狠,不可对方留下反击的余地。

一旦张说缓过神来,就会对负责执行命令的自己有力回击。因此当姚崇否定了李林甫的突击逮捕建议后,李林甫当即打起了小算盘,把诏书交给下属小御史,两人一同前往,自己再半途故意坠马。这样一来,一方面没有得罪姚崇,另一方面也避免被日后咸鱼翻身的张说记恨在心。实在是老奸巨猾。

可以说,唐玄宗考虑的是张说对自己的忠心,李林甫考虑的是自己的利害得失,两人思考判断的出发点都很相像,因此后来李林甫才能深得唐玄宗的信任,把持为害朝政二十年。

姚崇状告张说,唐玄宗震怒严惩张说,为何李林甫说:姚崇输了?

但姚崇不同。姚崇从踏入仕途开始,考虑的就不是自己个人的利害得失。也正因于此,他才敢硬扛武则天的红人张易之,他才会在武则天倒台后还公然落泪同情。他行事始终是耿直为公,公心为上,也从来不怕因此承担得罪人,从这一点出发,就能理解他在与张说斗争中的行为方式,理解他与李林甫的行为方式的差异。

姚崇难道会不清楚李林甫担心张说咸鱼翻身的小九九吗?姚崇与张说可以说是一对老对手,彼此知根知底,因此他也才会在状告张说时一下击中要害,也因此后来才会有“死姚崇犹能算生张说”,姚崇能成为历史名相,精明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也未必会输给李林甫。

但不同的是,与张说斗争,为的并不是自己的私人恩怨,而是为了整顿吏治。他始终坦坦荡荡,从容不迫,即便是可能会被张说还击也毫不畏惧。唐玄宗已经宣召御史台,“共按其事”,那就按御史台的程序走,在还没有盖棺定论前,张说还是当朝宰相,即便是传召归案,也要予以应有的尊重。

小结

同样的精明,姚崇是出于公心,因此在任宰相短短几年里整顿吏治、灭蝗救灾,被誉为救时宰相,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成了后世景仰的贤相;而李林甫则是出于私心,在任宰相时结党营私,为非作歹,甚至为了一己私利损害了边将拜相的传统,埋下了安史之乱的隐患,成了遗臭万年的奸臣。

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谁赢谁输,谁更高明,更是一目了然。

参考信源

《新唐书》

《旧唐书》

《松窗录》

《明皇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