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不重用赵云,直到临终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导语: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不重用赵云,直到临终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221年,刘备率军讨伐东吴。在刘备大军的火速进军下,东吴十几个城池被攻破,东吴孙权大惊失色,随即派出东吴名将陆逊为大都督,迎战刘备大军,陆逊充分利用有利地形,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

刘备被围困夷陵三峡,众将士拼死抵抗,死伤无数,眼见士兵不停的倒下,刘备感到万念俱灰,这时,一员大将从天而降,斩杀了吴军将领朱然,将刘备救出。

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不重用赵云,直到临终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影视剧照刘备)

这员大将就是蜀国五虎上将之一——赵云。

赵云在人们心中有很强的存在感,他的故事众所周知。赵云有勇有谋,在当时也是屡建奇功,被公认为三国最完美的将军,但他却一直没有一个像样的官职,是他不够忠心吗?

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不重用赵云,直到临终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赵云剧照)

一、孤身乱军救幼主

建安十三年,曹操攻打荆州,派人劝降驻守樊城的刘备,但刘备不想投降于曹操,令曹操大怒,决定进兵樊城。

由于刘备兵力不足,无力守城,诸葛亮建议刘备立即放弃樊城,去襄阳,赵云负责一路护送

曹操不想放过刘备,一路追杀,在经过长坂的时候,刘备妻儿被冲散,赵云发现刘备妻子没有跟上队伍,便只身一人去寻找。

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不重用赵云,直到临终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赵云找到刘备妻子)

行军的将领有人看到赵云原路返回,觉得赵云有可能去投奔曹操了,赶紧告知了刘备,可刘备却说,赵云非常忠诚,不用担心。刘备凭什么这样信任赵云呢?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瓒割据一方,很有名声,许多英雄豪杰来投靠于他,希望共谋大业。赵云和刘备也先后投奔公孙瓒。在此期间刘、赵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从此成为好朋友。

刘备在公孙瓒处呆了一段时间后,就离开公孙瓒单独拉队伍去了。

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不重用赵云,直到临终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公孙瓒 剧照)

赵云是平民百姓出身,在那个战乱年代,他深深体会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的痛苦,他精炼武艺,希望能辅助明君创立一个太平盛世,然而公孙瓒在得势后却骄横起来,放纵部下鱼肉百姓,赵云意识到公孙瓒不是个仁义的主公,随后就借故离开了公孙瓒。

后来赵云又几次遇见刘备,他发现刘备具有雄才伟略,仁义宽厚,日后必定有所成就,就决心跟随刘备。

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不重用赵云,直到临终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赵云投奔刘备)

几年来,刘备和赵云共同经历了许多战争,成了患难与共的兄弟。

刘备知道赵云心思细腻,料定他是发现了很重要的事情需要解决才离开的。

果然没过多久,赵云就把甘夫人送过来后,又急忙折返回去,从曹魏包围圈中找到了当时刘备唯一的幼子刘禅,再次回来时已是血染战袍。

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不重用赵云,直到临终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赵云救刘禅)

刘备见赵云洁白的铠甲都被献血染红了,他人也是疲惫不堪,怀里还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孩子,赵云看见刘备后跪于其面前,向刘备忏悔他没能保护好糜夫人.

夫人如今已丧命,只救回了幼子,他颤颤巍巍的打开包裹孩子的铠甲,幼小的孩子竟然在赵云怀里睡得非常香甜,刘备感慨万千,接过孩子却掷于地下说:“为了你这个不谙世事的小东西,让我差点损失了一员大将!”

二、尽职尽责多次救主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不重用赵云,直到临终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赵云救下刘禅)

建安十四年,刘备趁着曹魏与东吴交战之际,带领蜀军夺取了荆州四个郡,东吴孙权坐不住了,觉得自己吃了大亏,为了夺回荆州所有权,东吴提出与刘备联姻,以家中小妹孙尚香为诱饵,目的是趁刘备来东吴提亲时,将其软禁起来,让蜀国拿荆州地盘换取刘备。

刘备此时若去东吴,就是入龙潭虎穴,很可能有去无回。反过来想,如果由此和东吴结为联盟,对蜀国也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为了蜀国的未来,刘备决定冒险去东吴提亲。

提亲又不能带太多人,赵云就主动请命保护刘备的安全。也多亏了赵云周密部署,尽职尽责,与东吴周瑜斗智斗勇,最终娶得美人归,令东吴&34;。

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不重用赵云,直到临终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刘备孙尚香在东吴大婚)

221年,刘备率领大军西征攻打益州。在蜀国的东吴暗探将这一消息迅速传达给了孙权,孙权打算趁此机会夺取蜀国荆襄之地,但其母亲坚决不让发兵攻打蜀国。于是孙权派人告诉他妹妹孙尚香,要她将刘备儿子刘禅带来东吴做人质,要挟刘备拿荆州来换刘禅。

赵云当时担任中留营司马,为刘备守卫后方,管理军事和治安,巡查中发现刘禅被孙尚香带走了,瞬间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火速赶到江边,将幼主刘蝉救回。

赵云凭借自己超强的武功和缜密的心思,多次救主于危难之中。试想,如果没有赵云的忠心护主,刘备便后继无人。

由此可见,赵云对刘备是绝对的忠诚,难道是赵云得罪过刘备?

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不重用赵云,直到临终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刘备与赵云 剧照)

三、两次劝谏刘备

在刘备平定益州后,有些将领向刘备提建议,希望他将益州的田产房屋赏赐给有战功的将领,用来收买人心。

赵云听说后觉得不应该这样,他劝谏刘备说:“益州的百姓常年经受战乱,丢失了田园和住处,已经非常凄惨了,不应该拿百姓的田产作为奖品,应该先把房屋田产归还给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

刘备心里清楚这也是自己最初的心愿。

刘备刚刚在益州站稳脚跟,用些好处来收买人心也是正常的,但违背了他施行仁政的初心,赵云这一番话坚定了刘备的初心,再三思考后,就采纳了赵云的建议

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不重用赵云,直到临终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赵云与刘备)

当然刘备不会因此与赵云产生隔阂,他也明白赵云一心为民的愿望。但刘备作为一方统帅,也要顾及其他部下的情感需求,毕竟人与人的追求不一样,刘备还要依靠这些人打天下,让更多的百姓获得理想的生活,赵云显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建安二十四年,在关羽的骁勇奋战下,蜀汉地盘一再扩大。前方战事屡屡告捷,可后方荆州却一度处于空虚状态,原本作为盟友的东吴这时候背信弃义,突然趁虚而入夺取了荆州。

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不重用赵云,直到临终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关羽被擒)

为了从东吴夺回荆州,关羽不顾身心疲惫匆忙迎战,结果腹背受敌,被东吴擒杀。张飞前去给关羽报仇,没想到却被手下叛军范疆、张达所害,范疆、张达在惊恐之下逃去了东吴。

关羽、张飞接连遇害,东吴又不肯交出凶手,令刘备悲愤交加,一时失去了理智,决议攻打东吴,给关、张报仇雪恨。

赵云清楚此时攻打东吴,必定凶险异常,损失惨重。赵云苦苦相劝,但刘备还是执意出兵攻打东吴,赵云只好留在江州当后应,以备不时之需。

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不重用赵云,直到临终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赵云劝谏刘备放弃东征)

赵云心里惦记着刘备的安危,寝食难安,他派人密切监视战局动向。后来听说吴、蜀已开始交战,立即引兵出动,准备好随时接应刘备。

到了一定地点后,赵云日夜观望着东南一带浓密的森林,一点也不敢放松,当时正值7月,天气炎热,刘备大军就驻在那里。

突然,森林那边烧起了漫天大火,赵云立即意识到刘备可能面临着巨大的难关,便马不停蹄的奋勇冲杀而去,及时赶到救下了即将被擒的刘备。

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不重用赵云,直到临终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赵云飞奔夷陵救刘备)

赵云的劝谏,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刘备不要忘记初心,其实这些劝谏也正中刘备下怀。

对于赵云这样一个忠心无二,有勇有谋的人才,却没有得到一个像样的官职,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围绕在刘备左右做些护卫工作,似乎从来就没有被重用过,直到临终之际刘备才说出了真相。

四、刘备临终托孤

大败而归的刘备暂时住在白帝城休养,此时,他早已积劳成疾,生命危在旦夕。刘备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将赵云叫到病床前,告诉他自己早已将赵云视为知己,他也深知赵云心愿。

这些年的患难与共,他刘备已经离不开赵云了,但现在自己却要与他分别了,希望自己死后他能好好照顾自己儿子。

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不重用赵云,直到临终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刘备临终托孤于赵云)

从刘备临终前对赵云的嘱托中,我们也明白了他一直不“重用”赵云的原因,事实上他早已将赵云视为知己挚友,做为他最信任的人了,甚至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家人托付于他。

赵云没有想到自己在刘备心中有这么高的位置,感动不已。

我们不得不佩服刘备作为一代枭雄的用人之术,一般要留住一个人常用的办法是给他加官进爵,可刘备却能根据一个人的思想需求合理安排岗位,知人善用

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不重用赵云,直到临终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刘备)

在乱世之中,赵云最的大理想是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一种大爱,可是仅凭借一己之力是无法实现的,而刘备有这个能力,保护刘备,也就是保护着自己的理想,所以赵云不计较个人利益和名声地位,无怨无悔地干着刘备安排的各项工作。

找准属于自己的道路,踏踏实实干适合自己的事,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也是一种修养,你认为呢?

参考资料

剑眉枉凝. 刘备为什么不提拔赵云[J].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必读), 2018(3):1.

张松旭, 董晗. 赵云为什么要誓死追随刘备[J]. 领导科学,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