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在徐州,中心三区“去工业化”的力度太过头了

最近几年,“工业立市,产业上市”成为了很多城市的经济发展定位与路线,拥有“老工业基地”名号的徐州也是成员之一。

在工业门类远不及如今丰富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徐州能成为工业基地,除了煤炭工业外,也离不开主城区相对多元化的工业产业,例如机械制造、食品生产加工、纺织、钢铁等。

继续市区外围煤炭资源的枯竭后,主城区近20年的城市扩张带来的工业外迁使得徐州主城区变得不再“工业化”。

其中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中心三区”——鼓楼、泉山、云龙长期走在“去工业化”并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导的模式下。

在徐州,中心三区“去工业化”的力度太过头了

在三区里,除了泉山区在原九里区撤销后“拿到”了城北经济开发区(现泉山经济开发区)外,云龙、鼓楼两区不仅没有自己的工业园区,甚至还实行了“工业退城”。

以三区在2022年的GDP构成为例,鼓楼区全年度实现GDP363.89亿元,其中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仅有57.66亿元,仅占比15.8%,已不足两成。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高达84%。

作为曾经徐州老工业基地中的实力担当,如今不足2成的工业经济占比着实令人唏嘘,“去工业化”的力度太惊人了。

在徐州,中心三区“去工业化”的力度太过头了

鼓楼区2022GDP情况

云龙区2022年实现GDP461.4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贡献的增加值仅有52.91亿元,甚至不及鼓楼区。

第三产业的增加值高达407.41亿元,占全区的比重高达88.3%,堪称不折不扣的“三产型”地区。

在徐州,中心三区“去工业化”的力度太过头了

云龙区2022年GDP情况

泉山区虽然有自己的泉山经济开发区可以用来打造工业,且工业增加值要高于鼓楼、云龙2区,但在自身的产业构成上,第二产业的比重实际并不高。以2022年上半年的情况为例,全区36.61亿元的二产增加值仅占10.6%。

在徐州,中心三区“去工业化”的力度太过头了

虽说主城区扩张伴随着区域内的工业比重降低是一大客观规律,但从过去的工业基地到如今的工业增加值占自身GDP的比重不足2成的情况来看,徐州中心三区“去工业化”的力度属实太过头了。

那么省内其他地级市主城区内的市辖区还发力工业吗?

以常州的天宁区、钟楼区为例,两大市辖区均是常州主城区的核心区域,与徐州泉山、云龙、鼓楼的特征基本一样。

2022年,天宁区的GDP高达930.42亿元,虽然第三产业比重最高,但第二产业245.06亿元的增加值占比达到26.3%;

钟楼区第二产业增加值267.5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30%。

两区不论是二产增加值体量,还是比重,都要高于徐州的鼓楼、云龙、泉山3区。

在徐州,中心三区“去工业化”的力度太过头了

常州天宁区2022年GDP情况

在徐州,中心三区“去工业化”的力度太过头了

常州钟楼区2022年GDP情况

那么徐州主城区有工业集中的区域吗?

有,但主要扎堆聚集在由徐州市本级主导的国家级开发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自1992年7月开始发展至今,这里的企业有的是从“中心三区”搬迁至此,有的是通过不断招商引资而来。长期以来,这里都是主城区工业大项目招商引资、落户的主阵地,政策、资金、用地指标等重点倾斜,但这种“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的做法也有不妥之处。

因为经开区假如在产业升级、培育、招引等方面做不到全市领跑的话,那对主城区乃至整个市区整体工业份额的提升都是不利的。

在徐州,中心三区“去工业化”的力度太过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