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规律性正念冥想训练,是否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规律性正念冥想训练,是否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青少年是未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

规律性正念冥想训练,是否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因此,在青少年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提供各种有效培养的训练方式。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自我效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各种高认知的、开放性的问题,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人格。

正念冥想源于古印度佛家禅修中的一种,面对现代人们的焦虑与压力加剧现状,它逐步被视为有效帮助我们改善心理、情绪、身体和精神的重要调节方式。

随着研究的深入,正念冥想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这一研究领逐渐备受关注。根据前人研究发现,正念冥想的影响效果表现在人的认知层面和情绪调节层面。

正念冥想训练带来的并非是一种盲目乐观的感情,认为一切都将是美好的。

规律性正念冥想训练,是否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而是强调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当下的体验,通过改善对外界刺激的感官认识,实现问题状态的有效重组,深化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产生更新的观念。

在情绪调节层面,冥想训练有助于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使个体及时调节消极情绪。

在以往的创造性思维影响因素研究中,较差的情绪调节能力往往伴随着较多的负性情绪,使个体的注意范围受限,不利于创造性思维。

因此,可以合理推断正念冥想的干预方式很可能会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规律性正念冥想训练,是否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短期冥想与长期的冥想方式皆有利于提升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能够产生新颖想法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成分,能帮助个体在任务中根据一个概念触发多个概念的连锁反应,从而扩大思维维度广域性。

规律性正念冥想训练,是否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Horan认为正念冥想对发散思维的影响,具体聚焦在冥想过程中发生的注意力策略改变、注意的调节、以及躯体放松和心智宁静等。

而这种注意训练策略的发展可以包含发散思维思维过程中的多种注意要求。

Colzato等发现资深冥想者作为被试进行35分钟的止禅。结果发现冥想显著促进了被试的发散性思维表现。

这意味着对于个体而言,冥想可以作为认知训练工具,逐步个体的增强认知灵活性。

从而激发个体的发散思维产生新颖观点,稳定培养个体的认知控制和特定的心理状态偏好。

由此推测,无论是短期冥想还是长期冥想,都可以增强认知灵活性,形成弱的自上而下加工,促进发散思维表现。

规律性正念冥想训练,是否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规律性正念冥想训练,是否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冥想可以提升聚合思维的发展,但不具有绝对性

聚合思维是解决问题时倾向寻求一种最好或最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

通常思维的过程是实现对现有问题状态的提炼与再组织,聚焦于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逻辑、速度和精度等。

实验一中,只有七周和一周的冥想训练方式促进了顿悟效果的提升,并且在实验二中,加入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变量后,发现对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具有局限性。

依据前人的研究,冥想是增强聚合思维的一种可操作方式。

它通过注意力的转移、觉下念头和知觉,维持警觉的内省机制,帮助个体从思维僵局的情境中解脱出来实现顿悟激发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深加工。

规律性正念冥想训练,是否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但Ren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冥想干预发现冥想后的顿悟效果并不显著,这可能与参与顿悟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关。

其中包含了对识别可解决与不可解决问题的元认知能力、以及个体一段时间的知识累积,认知范围的广域性。

同时Ding发现觉察冥想会产生抑制认知策略自上而下的加工的效果,这种认知控制会损害顿悟任务中所需的搜索认知策略以及思维分析能力。

因此可知,冥想对聚合思维的积极影响不具有绝对性,其过程较为复杂,仍需一定的证据来论证它的具体影响机制。

规律性正念冥想训练,是否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科文化对创造性的影响具有特殊性

研究通过正念冥想的干预探索文理学科背景的不同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规律性正念冥想训练,是否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们发现文理学科文化对创造性任务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以往不少研究表明知识经验对创造性任务有重要影响。但并未具体细分知识经验的结构和类别。

有研究表明从文理文化中获得的文化知识的不同,可以促使个体对与文化相关的信息进行精细加工的方式选择不同,而该过程对创造性任务的解决有不同的影响。

创造性思维具有领域特殊性,不同的知识技能可以促进与之对应的创造性表现,拥有与给定任务相关的知识资源和特殊领域技巧可以增强创造性表现。

在研究中,被试仅在完成非常规用途任务中体现了用文、理学科文化背景的不同带来的结果差异。

规律性正念冥想训练,是否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因此,文理学科文化经验的不同恰恰在正念冥想训练后在非常规用途和顿悟文理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由于创造性思维这一问题涉及的因素较多,其的具体机制未来应注重加入更丰富和先进的研究方法手段,从而让实验设计差异化明显,效果更显著。

规律性正念冥想训练,是否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男女生在创造性得分上的差异

通过对高中生在非常规用途和顿悟问题任务的创造性测验上的表现进行分析,可发现性别仅对创造性任务表现和正念冥想水平的提升有显著影响。

其中流畅性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对灵活性、独特性及总分则无显著影响。

造成该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发散思维的流畅性维度是由个体能想到物品不寻常用途的想法的个数来衡量。

规律性正念冥想训练,是否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而有关性别的“常识性假设”,人们普遍认为在母语运用中女性比男性更有天然优势。

这种刻板印象会产生导致男生语言能力不如女生的认知概念,进而影响男女生在创造性方面的表现。

当然,性别对创造性的影响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因素的调节。

如有研究比较了私立院校学生和公立院校的创造性表现,结果发现在公立院校,性别仅对数学和文学领域、手工和美术领域的创造性有显著影响。

但对如音乐、表演领域的创造性无显著影响,而在私立院校结果恰恰相反,这说明性别的影响作用是有条件的。

此外,有研究发现不同性质的测验料对性别与创造性的关系有不同影响,特别是在图形任务方面,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规律性正念冥想训练,是否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因此在实验一中,顿悟问题任务中,男生的顿悟效果显著大于女生。

总之,在今后研究中应选取维度被试、利用多种测量方式来探究性别对创造性的影响机制。

结论

研究创新的从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角度研究正念冥想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机制,分别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

探究了正念冥想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影响以及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在冥想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

研究结论如下:1)正念冥想的训练周期越长,对青少年的创造性成绩表现越好。并且正念冥想训练在创造性任务中表现出即使效果性。

规律性正念冥想训练,是否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具体表现为:七周>一周>一次。

2)正念冥想训练对少年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在男女性别上表现出部分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维度,以及顿悟问题任务中。

具体表现为:冥想干预后,女生的流畅性得分显著大于男生;男生的顿悟效果显著高于女生。

3)正念冥想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效果在文理学科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具体表现为,文科被试比理科被试得到改善的时长花费更短。

4)从创造性信念角度分析,发现正念冥想对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影响过程中,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存在差异性。

规律性正念冥想训练,是否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具体表现为: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在正念水平与独创性得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在正念水平与流畅性得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在正念水平与灵活性得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在正念水平与顿悟问题任务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

不足与展望

1)被试的冥想干预时间方面。研究的实验对象为高中生群体。

由于学生课程安排比较紧张,无法在统一时间进行冥想干预。因此为了保证实验组实现短期冥想干预,研究根据学生每天有空的时间进行安排。

这种方式虽然保证了实验的实施,但是无法保证干预在每一天的同一时段进行,无法实现干预效果的同步性。

规律性正念冥想训练,是否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将采取更完善的实验设计,以便对无关变量进行更严格的控制。

2)干预效果的追踪测量。

实验设计考虑到被试群体是高中生,高中群体课程压力较大,不方便多次到学校收集数据,以免打扰上课时间。因此研究的整个实验时长设计较短。

干预后数据收集只能在干预后当天进行,但研究数据无法回答在干预后更长的时间段里的效果。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里可以尝试增加追踪施测,从而进一步探索正念训练对创造性思维的长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