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二战德军交错负重轮有什么好处?其缺点又是什么?

最近忙的事情比较多,很多观众的提问我都没来得及回答。今天挑了2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德国交错负重轮有什么好处;第二个问题,川军是不是太过神化了。今天,就这2个问题,我简单回答一下。因为有的问题时间比较久了,我没来得及截图,所以今天就不上截图了。

第一个问题,德国交错负重轮有什么好处。

二战德军交错负重轮有什么好处?其缺点又是什么?

这个问题是昨天我观众群里一朋友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尽量就用大白话来说吧,太复杂的话,会涉及到压强啊等等的。

交错负重轮大家都知道吧,二战时期德国坦克的那个轱辘,平行多排位置交错。好多军迷认为这样设计,会增加坦克的机动性。其实这个不完全对,机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速度,二是越野能力。

交错负重轮的确会增加越野能力,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好比咱们现在的汽车,全时四驱外加底盘自动调节。这么说肯定是不严谨的,您能理解就行。

二战德军交错负重轮有什么好处?其缺点又是什么?

但速度上,跟交错负重轮没关系,那是动力和传动的事情。

所以,交错负重轮的第一个好处,就是越野能力。

第二个好处是省橡胶。

坦克的那个轮子不是大铁片子,中坦和重坦级别的,是必须得塞橡胶的。用交错负重轮,因为压力分散,确实是可以增加橡胶的使用寿命。

第三个好处是安全。

二战德军交错负重轮有什么好处?其缺点又是什么?

二战时期大多数坦克都是没有履带防护板的,比如日本的特二,它就不是交错负重轮,单排的,一炮下去这玩意就是铁皮棺材。用了交错负重轮,那就不一样了,外边轮打坏了,内侧轮还能接着转。

所以,交错负重轮的好处,基本上就是这三个。

但是二战之后,没有国家采用交错负重轮的。最大的原因是在于维修。二战时期,早期的虎式等坦克,交错负重轮是4排,如果最里边一排的轱辘坏了,那外边三排全要拆。这不是拆你家二八大杠,那玩意是中型坦克或重型坦克。

所以,二战后为了提高坦克的越野能力,增宽履带,顶多做双排负重。为了提升安全,加装履带防护板。基本就是这个样子。

二战德军交错负重轮有什么好处?其缺点又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川军是不是被太过神化了。

这个问题在我的中国军魂节目系列里,有不少朋友提及。我不知道大家认为被太过神化的部分是哪一部分。但是公认的数据,大家应该是认可的,抗日全国各省市出兵最多,后勤物资捐献最多。

苇哥就比较喜欢讲实话,在当时,四川的确不是沦陷区,它也是我们公认的大后方,所以出兵最多,出钱出粮最多。但是,真正核心的问题在于,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把四川换成其他的省市,是否也会做出同样的贡献和牺牲,而且是自上而下,特别整体的。

二战德军交错负重轮有什么好处?其缺点又是什么?

我知道这个假设或者可能得出来的结论会很危险,但是这个问题,大家自己想一想,尤其是那些认为川军被过度神话的观众们。

壮士出川,西充八百壮士,死字旗,这些全是真事儿。出川抗日,到其他省份不被其他军阀待见,也是真事儿。至于被第五战区接纳,就是老李,而且成第五战区第二梯队的主力,那是另外一段历史才能解释的,得从蒋桂矛盾说起。

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提得再具体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