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陈毅带头批粟,使他丢掉总长一职,粟裕却说:老总是好意用心良苦

陈毅和粟裕是一对著名的黄金搭档,二人最早相识于南昌起义,当时粟裕是总指挥部警卫班长,陈毅是25师73团政委。起义成功后,敌人调集重兵前来围攻,为了避免和敌人硬拼,起义队伍主动撤出了南昌,准备前往广东开辟根据地。途经三河坝的时候,遭到敌人优势兵力围攻,苦战后失利。粟裕跟随朱老总和陈毅先是在湘南转战,不久后来到了井冈山,和毛主席带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陈毅带头批粟,使他丢掉总长一职,粟裕却说:老总是好意用心良苦

之后陈毅和粟裕都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之前,粟裕奉命出任红七军团参谋长,跟随部队一路转战,最后和方志敏率领的部队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红十军团,粟裕出任参谋长,1935年1月,红十军团奉命南下,在谭家桥和王耀武部遭遇,苦战后失利。之后敌人调集重兵将红十军团包围在了怀玉山,粟裕带领先头部队苦战后杀出重围,到达闽浙赣苏区后出任挺进师师长。

粟裕跟随部队离开瑞金后不久,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陈毅因为腿伤被留了下来,在南方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数次遭遇危险。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毅和粟裕在新四军重聚,当时陈毅是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粟裕是第二支队副司令。1939年8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陈毅出任指挥,粟裕为副指挥,两人由此开始搭档。

陈毅带头批粟,使他丢掉总长一职,粟裕却说:老总是好意用心良苦

在战场上,粟裕展现出了极高的指挥艺术,率部打了不少胜仗。陈毅对粟裕的军事才能十分欣赏,当华野成立时,他主动向毛主席建议:军事上多由粟裕下决心。毛主席采纳了陈毅的意见,决定将野战军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粟裕得知后表示:“我长期在陈毅同志领导下工作,对他十分尊敬和钦佩,在他的领导下心情很舒畅,现在中央要我担负这个重责,我决心竭尽全力地挑起这副担子,当好陈毅同志的助手,使陈毅同志有更多的时间抓全局。”

在二人的默契配合下,华野打了一个又一个大胜仗,淮海战役更是以60万大破敌军80万,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对此陈毅评价说:“粟裕将军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常胜记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他进一步说:“粟裕同志可算为理论与实践兼优的人,战役指挥很高明,他长期在实际战争中锻炼,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

陈毅带头批粟,使他丢掉总长一职,粟裕却说:老总是好意用心良苦

与此同时,粟裕对陈毅也十分尊重,认为战役的胜利离不开陈老总的大力支持,正是有了他的坐镇和统揽全局,自己才能够心无旁骛地专心军事指挥。后来当毛主席要调陈毅去中野任职并让粟裕担任华野司令员兼政委时,他坚决推辞,并一再要求让陈毅留下来。虽然后来陈毅还是去了中野,但在粟裕的请求下,他依然还是华野的司令员兼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和粟裕这对黄金搭档才分开,陈毅先是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后来又兼任了外交部部长。粟裕则继续在军中任职,担任了总参谋长。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召开,粟裕在这次会议上成了被批判的对象,被强加了好几条“罪名”,每一条都十分严重。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陈毅无法直接为粟裕辩解。为了给老搭档解围,他采用了“明批暗保”的办法,第一个带头对粟裕进行批判,不过批的却是他的“个人主义”

陈毅带头批粟,使他丢掉总长一职,粟裕却说:老总是好意用心良苦

和大会定下的几项“罪名”相比,“个人主义”无疑轻了许多,对于陈毅的良苦用心,粟裕很是感激。会后,粟裕虽然不再被批判,但总长的职务却被撤销,来到中科院担任了副院长。“文革”期间,陈毅也受到了冲击和批判,连看病都成了问题。当时粟裕的处境也很艰难,但他还是多方为陈毅奔走,为他说话,并多次前往医院看望。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了陈毅的儿子,在当时的情况下,粟裕此举是很难得的,足见二人的友情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