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南梁开国皇帝:迷恋佛教,四次舍身寺院,为何下场凄惨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不会错过后续更精彩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南北朝时期,国家战乱,民不聊生,老百姓时有饿死,但皇帝被饿死,还是天下少有。

这位被饿死的皇帝就是萧衍,他曾经为促进佛教大肆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可为何被饿死了呢?

南梁开国皇帝:迷恋佛教,四次舍身寺院,为何下场凄惨

萧衍曾经是齐国雍州刺史,后起兵夺权,建立梁国。

生于南北朝时期,闻百姓苦,萧衍内心十分困苦,因此他坐上帝位之后便励精图治,希望改变天下格局,还人民太平生活。

可待天下稳定,朝堂上的各种隐患被消除殆尽,萧衍就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他沉迷佛法,已经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

南梁开国皇帝:迷恋佛教,四次舍身寺院,为何下场凄惨

如今看来萧衍的行为就像是追星的小迷妹一样,他为了促进佛教的发展大兴土木,在全国上下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庙,比如大爱敬寺,大智度寺,同泰寺寺庙内的装修也是相当豪华。

南梁开国皇帝:迷恋佛教,四次舍身寺院,为何下场凄惨

在皇帝的带动下,全朝上下各个阶层都开始修建寺庙,当时的梁朝刮起了佛教之风。

修建佛寺已经无法满足萧衍追星的愿望了,他开始体验僧人生活。

公元527年,萧衍第一次走进了同泰寺,当了三天和尚。

经过三天佛法的洗礼,萧衍茅塞顿开,回到朝堂之上,立刻下令大赦天下。

公元529年,萧衍第二次走进了同泰寺,这一次他穿上了袈裟,决定常住寺庙。

南梁开国皇帝:迷恋佛教,四次舍身寺院,为何下场凄惨

当朝皇帝决定出家成何体统,朝堂内外议论纷纷,大臣十分惶恐,大臣来到同泰寺外集体磕头,请求萧衍回朝。

萧衍不在意在同泰寺外磕头的大臣,但他很敬重和尚,和尚的极力劝说,让萧衍不情愿的回了皇宫,坐在了皇位上。

可不久之后,他又去了同泰寺,如此反复四次舍身寺院,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也是历史独一份。

迷恋佛教的萧衍并未得到佛祖的保佑,反而在晚年时期被活活饿死了。

南梁开国皇帝:迷恋佛教,四次舍身寺院,为何下场凄惨

初登帝位时的萧衍没有子嗣,他为保天下太平,把侄儿萧正德过继过来,萧正德被封为太子。

可不久之后,萧衍有了自己的儿子,被封为太子的萧正德就被废掉了,改封为西封侯。

一朝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显得如此儿戏,惹得朝堂上太子一党十分不满,同时萧衍本人又迷恋佛教,反复四次舍身寺院,因此太子一党便有了想要推翻他的想法。

南梁开国皇帝:迷恋佛教,四次舍身寺院,为何下场凄惨

在萧正德门下有一个大将名字叫做侯景,侯景当初是东魏大将,被政敌排挤迫于无奈才投靠到梁朝。

当时很多大臣极力反对萧衍收留他,但是萧衍觉得此人颇有才能,便把他封为大将军。

事实证明,古人所说的“一女不侍二夫,忠臣不侍二主”的结论是正确的。侯景发现皇族内乱之后,便从中挑拨,他告知萧正德可以帮助他起兵,让萧正德做皇帝,这场叛乱被称之为“侯景之乱”。

南梁开国皇帝:迷恋佛教,四次舍身寺院,为何下场凄惨

当然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侯景帮助萧正德夺位自然有自己的打算。

侯景和萧正德带着叛军攻进了建康城,把当朝皇帝萧衍困在了净居殿,不允许任何人给他送吃食。

一开始侯景还命人送一些粗茶淡饭给萧衍,后来干脆不送了,就这样一朝皇帝被活活饿死了。

发生叛乱之后的萧衍也没有选择自救,反而在净居殿内吃斋念佛,这一次他不是舍身到寺院,而是舍身给佛祖了。

南梁开国皇帝:迷恋佛教,四次舍身寺院,为何下场凄惨

总结:

不同的皇帝死法也不尽相同,然而被饿死的皇帝还是历史少有的。

众人看来皇帝众星捧月,锦衣玉食,可皇帝也被饿死,恰恰说明了世间没有永恒之物,想要保证不被淘汰,必得奋斗,佛系无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