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妈妈,为什么别人开车,你骑电动车?” 妈妈回答实诚 但不建议

现在的孩子太早熟了,才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就已经知道和同学攀比了。

为什么别人开车,你骑电动车?

同事欣姐家女儿今年6岁,上幼儿园大班。由于离公司不远,欣姐每天都骑着小电驴上班,还能顺路送女儿上幼儿园,这几年孩子都是坐电动车去上学。

“妈妈,为什么别人开车,你骑电动车?” 妈妈回答实诚 但不建议

前几天,小娃突然来了一个灵魂拷问:“妈妈,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开车上下学,只有我坐电动车?”

欣姐当时就愣住了,没想到6岁的小朋友会问这个问题。以前只知道傻吃傻玩的小妞,竟然也学会“攀比”了?这可不是一个好信号。

欣姐告诉女儿:别人的父母能开车,是因为他们小的时候努力学习,长大了才能挣很多钱,才有车。妈妈小时候没好好学习,长大后没有足够的钱去买车,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别学妈妈

回答完,欣姐说在孩子脸上看到了满满的失望。于是便在线求助,她问:这样的回答是不是太功利了?会不会让孩子觉得“钱”比学习重要?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引导?

“妈妈,为什么别人开车,你骑电动车?” 妈妈回答实诚 但不建议

问题一出,不少同事参与到了讨论:

有人觉得,这样会让孩子过早地将学习与利益联系起来,太商业化,反而打击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人说,物质是人们生存的基础,挣钱是让生活水平提高的方法,让孩子知道,有人为改变生活,通过学习、才能、努力赚钱,没什么不好的。

看到侃侃而谈的同事,内心多少有些触动。

回答时请注意

心理学上,孩子们5岁就开始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了,一旦孩子感受到自己与周围同学的差异时,若没有及时引导,就很可能心理失衡,滋生攀比、或自卑心理。

“妈妈,为什么别人开车,你骑电动车?”这种问题,父母给出的回答很关键,会直接影响孩子的金钱观。

1,不要遮遮掩掩

作家薛涌刚搬到美国时,生活拮据,一家三口只能挤在阁楼里。女儿的好朋友对她说:你们连住的房子都不是自己的,连车都没有?

薛涌如毫不遮掩地告诉女儿:我们现在还没有钱买。

他说:父母的态度,才是孩子正确面对贫富差距的关键。遮遮掩掩不仅遮不了穷,反而让孩子看到家长心虚,就觉得穷是低人一等。

“妈妈,为什么别人开车,你骑电动车?” 妈妈回答实诚 但不建议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无动于衷。

薛涌如建议:与其躲闪,不如让孩子看到父母努力改善家庭状况,随着收入的改善,孩子就会对贫富“免疫”

2,不要哭穷

不少父母喜欢借类似的问题,鼓励孩子上进,于是会跟孩子说:别人家有钱,有厉害的爸妈,你看咱家啥都没有,所以你只有好好学习一条路,知道吗?

“妈妈,为什么别人开车,你骑电动车?” 妈妈回答实诚 但不建议

但这种“哭穷式”教育,反而容易让孩子形成“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即便孩子长大,也可能因为一些对金钱的过度重视,而错过一些重要的成长机会。

除此以外,据调查,被父母“哭穷式教育”长大的孩子,更容易缺乏财务管理的能力,他们对于自己的财务状况缺乏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方式。

孩子开始攀比怎么办?

首先,带孩子认识生活的真相

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和好朋友比较。记得外甥女上中班是就问过:妈妈,我们家是不是很穷呀?为啥别人的家那么大,咱们家小不说,小区还特别旧?

“妈妈,为什么别人开车,你骑电动车?” 妈妈回答实诚 但不建议

记得当时嫂子是这么回答的:

宝贝,咱家虽然经济上不是特别富裕,但咱们精神上很富足呀。你看,爸爸和妈妈每天都努力工作、生活;宝宝也很棒,每天高高兴兴去学校学本领,我们三个人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小家变的更好。

你要知道,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些人一出生就坐拥很多家产,不用为生计发愁,而有些人出生在贫穷地区,可能连饭都吃不饱。你现在有的,已经是爸爸、妈妈在能力范围内能给你最好的了。”

当时刚上一年级的外甥女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从那以后很少再问这样的问题。

其次,将孩子的物质攀比心,引导为精神攀比

当发现孩子出现攀比行为时,先不要慌。可以尝试将孩子的“物质攀比”往“精神攀比”的方向引导。

看到过一个女孩的自我介绍,她说:我叫蔡畅,性格非常好。但我一直有个外号叫蔡胖,看我的体型就知道了。我家是收废品的,父母很累,因此我一直有个特别土的梦想,就是给我妈买个大别墅……

“妈妈,为什么别人开车,你骑电动车?” 妈妈回答实诚 但不建议

短短数语,不仅让我看到了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还让人看到的女孩的真诚和坦荡。

蔡畅这么大的孩子,都好面子,“我家是收废品的”这样的话,很少有人会放在自我介绍中,这足以看出这个孩子内心的强大。

然而小时候的她,可不会这么落落大方。那时她也自卑过,为什么别人的父母有体面的工作,自己的父母却要又脏又累地收废品

爸妈发现女儿的心情低落后,开始引导女儿用积极地态度面对一切。比如:收废品时间更自由,收废品能见识到各式各样的人,收废品是尽自己所能保护环境等等。

在父母的鼓励下,女孩开始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在废品摊帮忙,也开始打开自己,尝试去学琴、跳舞、学习书法。

在父母的鼓励下,这个曾经出门就躲父母身后的女孩终于开始变得幽默、开朗、自信。

最后,引导孩子看到“拥有的”

很欣赏外甥女问类似问题时,嫂子的做法。她没有遮遮掩掩地糊弄孩子,而是大方的告诉孩子,虽然我们物质上不富有,但爸爸妈妈在努力用精神富有来弥补。

“妈妈,为什么别人开车,你骑电动车?” 妈妈回答实诚 但不建议

其实那天嫂子还带着孩子玩了一个“我有,你没有”的游戏。她让孩子花一些时间思考一下自己拥有的物品、和特别想要的东西,列在纸上。当然也包括一些非物质财富比如爱、友情、亲情等。

那天外甥女列的表格里,我看到这样的描述:

“我每天晚上都有妈妈讲睡前故事,但桃子就不行,因为桃子妈妈每天到家很晚”;“我家很小,但我有个大大的书架,满满一书架的书,上次倩倩来我家还说好羡慕”;“我特别想要一个自己的玩具屋,但若是牺牲爸妈陪我的时间去换,那就算了。”……

当孩子真的静下心来列自己“拥有的”和“想要的”时,他们会发现,自己其实比大多数人要富有很多。

所以你看,只有帮孩子正视差距、放平心态,不回避,孩子才会坦然面对,并且自信应对。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问过类似攀比的问题吗?你是怎么解释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