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我的妈妈(2)

妈妈性格开朗但思想却非常保守,在当时的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她认为的婚姻之道,一些外向喜欢表达的男子,她总认为是举止轻浮,靠不住,直至媒人介绍了爸爸。

爸爸的家庭在当地可以说是干部家庭,爷爷是老革命,当时在县里任职,奶奶是北撤时的妇女主任,有六个子女,大伯是扬州高校的领导,姑姑们在外地和当地的也都有不错的工作,爸爸是最小的儿子,上学时就是学霸,考取高中后放弃了去当了,在部队顺利提干。

媒人介绍时,爸爸正在越南参加抗美援越战役,趁来家探亲期间和妈妈见了第一面。妈妈说,当时的参战的艰苦一目了然,爸爸被晒又黑又瘦,就像个洋鬼子,但爸爸的领章帽徽下真诚的目光打动了妈妈,尽管村里的人七嘴八舌,说三道四,但妈妈看中了。奶奶托了不同的人打听妈妈,妈妈的声誉很好,家里也就没有意见了,

1968年,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派系斗争很激烈,爷爷又是老革命,爸爸是军人,更加让造反派紧盯着找茬,剑拔弩张,好在大家没出差错,爸爸妈妈的婚礼在一本本毛主席语录的见证下完成了,妈妈走出了村子,来到了当时公社所在地,从姑娘变成了媳妇。

闭上眼,在我脑海里时常回忆起小时候住过的老家的样子,那是当地最好的一处院落,一个大大的院子,从爬满木香花的门廊走进来,左边是一片小的竹子园,旁边是压水井,再往里是家里石磨,右边是一棵开满粉色花团的百日红花(紫薇)树,紧挨着的就是五间青砖大瓦房是主屋,东边的三间爷爷奶奶和姑姑住,妈妈住在最西边的那间。冲门的直对面就是厨房了,在左边墙角处是一处茅房。这就是我童年记忆中的老家的模样。一个花香四溢的院落。

爸爸婚假后就回了部队,和他想的一样,妈妈留在了老家照顾爷爷奶奶,当时家中5口人,除了爷爷奶奶还有的姑姑和刚出生的表哥,姑父也在外当兵,姑姑婚后就一直住在爷爷奶奶家。妈妈能干的本领体现出来了,天还没亮就起床推磨,白天下地出工,晚上洗衣挑水,在老家有两口井,一口是碱水井,离得比较近,一口是大寺庙的甜水井,离得比较远,家里爷爷奶奶只喝甜水井的水,挑水的差事几乎全是妈妈的,妈妈累了一天,有时挑水时偷偷的挑一挑碱水井的水混在水缸里,但每次都被挑嘴的爷爷发现。爷爷是个看上去严厉但心地善良的人,他看妈妈辛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将就了。随着相处的增多,门第观念的差距,劳动分配的不公,生活中的小摩擦也不断增多,妈妈过的很辛苦。

那段日子妈妈说是她一生中最难熬的时光,两个来自不同家庭环境的婚姻,总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爸爸远在部队,妈妈和姑姑的年纪相仿,有时会因为一些事起争执,奶奶总是向着姑姑,妈妈很委屈,妈娘家比爸爸家条件差太多,两个妹妹还小,她无人安慰,妈妈默默承受着来自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满心的委屈和心酸。她说只有爸爸一年一次的探亲假,才让她感到是她这段日子的盼头,爸爸来家探亲的这一段时间,家中的水不用妈妈挑,都是爸爸承担了,爸爸来家时也会给妈妈买好看的新衣服和鞋子,安慰和开导妈妈,有了爸爸的调和沟通,妈妈和家里的关系会好许多。但是好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每次爸爸回去时妈妈就会伤心的掉眼泪好久。

妈妈即便是现在说起那段时光也会很难过。 就算怀孕到了临产,妈妈还是每天下地干活,生我和弟弟妈都是难产,生我时,妈妈先是在县里的医院住院,由于难产转院到徐州的市级医院,当时妈是一个人住院,没医生也没家人陪着,啥都没带一个人坐火车去徐州, 在火车上羊水就破了,下车爸爸接车直接被120送进了医院,胎位不正,我是坐着出生的,妈妈经历九死一生生下了我,刚生下的我是由战友拿来的枕巾包起来的。

做月子妈妈留在了爸爸部队,这一个月是妈妈最开心的一个月,爸爸心疼妈妈,把妈妈照顾的无微不至,妈妈每天都过的很开心,直到一封家里来的催回的信,妈妈意识到很快就要和爸爸分开了,家里的活不能没人干,那时的话就是要回去抓革命,促生产,妈妈带着万般不舍带着小小的我回到了老家。

大约在 1972 年,借着爷爷的影响力,有点文化的妈妈成为了一名代课老师,小学语文王老师,这让妈妈有了点工资,其实那时爸爸在部队也有工资,但他每月工资除去自己花销要给家里一部分生活费,每次探家时给家人买礼物,几乎没有剩余,那时的爸爸也年轻没有意识到妈妈的窘迫,刚结婚的妈妈不好意思问爸爸要钱,总是在爸爸走后偷偷的翻遍每个角落,期望在哪里爸爸偷偷留了钱,但每次都失望而归,多少年后,爸爸问妈妈,家里有吃有喝,你要钱干吗?妈妈说在别人孩子吃好吃的时候,我孩子哭着想吃时,我没钱;在我的孩子生病吃药挂水时,我没钱;在我妈妈妹妹来婆家看我我想留她们吃饭时,我没钱;当我需要添一件新衣服时,我没钱。。。。当然妈妈也可以开口向爷爷要,爷爷也是会给的,妈妈是个要强的,受不了要钱后私下里奶奶和姑姑的闲言碎语,能不开口的她绝不开口。

妈妈的工资让妈妈经济上有了一定的改善。在磕磕绊绊中度过了和爸爸两地分居的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