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适时优化江苏区划,建议减少1市,保留12市,无锡、扬州二分泰州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下游,东靠上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南临浙江,是我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综合性交通枢纽,同时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022年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875.6亿元,经济总量仅次于广东,位居全国第2位,人均GDP为14.4万元,人均居全国第3位(省区第1位)。

总体来说,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江苏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发展质量,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与广东省“并驾齐驱”的经济强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标杆”。

适时优化江苏区划,建议减少1市,保留12市,无锡、扬州二分泰州

江苏总面积为10.72万平方公里,下辖13个地级市,常住人口8505万,是我国第四人口大省,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省外人口还在持续向省内流动。

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经济“晴雨表”,这些年在工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加快科技研发、城乡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与此同时,适当优化行政区划,推动城市优化组合,形成协同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或将会成为江苏“另辟蹊径”发展经济的一条有益探索。

最近几年,隔壁安徽省,通过一列行政区划改革和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潜能得到全面释放,为此,结合江苏城市发展实际,提出如下意见建议,供大家交流探讨。

适时优化江苏区划,建议减少1市,保留12市,无锡、扬州二分泰州

思考一:无锡、扬州“二分”泰州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句话对于区域发展来说,同样具有可以借鉴的一面。1996年,扬州与泰州“分家”,其实从城市带动能力,扬州东部地区发展以及来自其他方面综合考虑,使得扬州和泰州被拆分。

经过近30余年的发展,扬州和泰州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发展,如今扬州城区与泰州城区距离非常近,未来扬泰同城,将会成为发展大趋势,泰州回归将会成为重振扬州经济辉煌的重要“助推器”。

适时优化江苏区划,建议减少1市,保留12市,无锡、扬州二分泰州

扬州

为此建议一:设立新扬州市,以原扬州行政区划为基础(不含宝应县),将泰州(不含泰兴、靖江)划入扬州。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新扬州市常住人口约700余万,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成为江苏第五个万亿城市。另外,扬州宝应县划入淮安,推动淮安城市发展南移。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人认为,泰州之所以发展成如今这样的成绩,主要是当年拆分之后,泰州作为地级市的优势发挥出来了。

对于这一点,小编也非常赞同,正是泰州升格地级市,才有了如今的巨大成绩,但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特别是扬泰同城加速推进的条件下,泰州回归或将是“双城”崛起的难得机遇。

扬州与泰州“合并”之后,主城区通过规划形成一个主体,逐渐淡化双城的格局,必要时将政府驻地迁至杨泰交汇区域,并最终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适时优化江苏区划,建议减少1市,保留12市,无锡、扬州二分泰州

建议二:设立新无锡市,以原无锡市行政区划(不含宜兴)为基础,将原隶属于泰州的泰兴、靖江划入,推动无锡跨江发展。

无锡作为长三角经济圈中心城市之一,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发展质量都非常高,但同时无锡行政区划较为“畸形”,除了行政区划主体部分,还包括一个类似于“飞地”的宜兴。

适时优化江苏区划,建议减少1市,保留12市,无锡、扬州二分泰州

无锡

一方面城市发展空间受到挤压,两边的苏州和常州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再加上产业同质化严重,竞争加剧。

另一方面宜兴发展空间充足,但无法隔空传释放,因此无锡跨江发展,或将成为无锡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拓展了一片“新天地”,形成“一江两岸”盛景。目前安徽芜湖、马鞍山、铜陵全部通过区划调整实现了跨江发展。

适时优化江苏区划,建议减少1市,保留12市,无锡、扬州二分泰州

宜兴

思考二:宜兴、丹阳划入常州

常州市,位于江苏省南部,是长三角经济圈中心城市之一,也是苏锡常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

这些年,常州市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新能源产业风生水起,被誉为“中国新能源之都”。

不过目前常州的GDP总量仍然没有突破万亿元,可以说是一个“准万亿城市”,在苏南地区,长期位居苏州、无锡之后,非常“憋屈”。

建议将镇江的丹阳、无锡的宜兴划入,再加上这两个县级城市,生活习惯、语言、文化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历史上也很有渊源,区划调整后,大幅提升常州城市发展空间,有望与无锡“并驾齐驱”。

适时优化江苏区划,建议减少1市,保留12市,无锡、扬州二分泰州

南京

思考三:南京“合并”镇江

南京,江苏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是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和综合性交通枢纽,同时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和中国东部地区中心城市。

尽管从目前来说,南京直辖可能性不大,但进一步拓展南京发展空间将是推动江苏发展的重要途径。

由于南京偏居江苏西南一角,三面被安徽包围,再加上安徽4个地级市进入南京都市圈规划范围,安徽的马鞍山、滁州成为承接南京辐射的最大受益者,反观省内其他地级市承接南京的辐射并不是很多,也使的南京有些“被动”。

适时优化江苏区划,建议减少1市,保留12市,无锡、扬州二分泰州

镇江

为此建议,将镇江(不含丹阳)划入南京,实现南京城市发展空间向东延伸,区划调整后,南京经济总量接近2万亿元大关,全面缩小与苏州之间的差距。

镇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作为南京副中心城市打造,助力南京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另一个建议就是,支持苏州晋级为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提升苏州城市发展的高度。

最后,保留江苏其他地级市大致格局不变。

以上仅为小编个人建议,欢迎提出更多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