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康熙传位遗诏亮相,揭开雍正夺位之谜?我们被谣言骗了

导语:康熙传位遗诏亮相,揭开雍正夺位之谜?我们被谣言骗了

公元1722年12月20日的夜晚,庄严肃穆的紫禁城中正上演一场争论至今的千古悬案。

九子夺嫡,笑到最后

统治大清60年的康熙皇帝在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驾崩,为了争夺至尊皇位而闹的沸沸扬扬、兄弟反目、同室操戈的“九子夺嫡”也终于要宣告结束。

九位皇子形成五个阵营。大阿哥胤禔一派主张立长;以废太子二阿哥胤礽为首一派主张立嫡;纯粹在这场夺嫡之争中打了个酱油的三阿哥胤祉一派;以八阿哥胤禩以及十四阿哥胤禵为首一派,主张皇子贤能;最后一个阵营则是以四阿哥胤禛为首,十三阿哥胤祥为辅。

康熙传位遗诏亮相,揭开雍正夺位之谜?我们被谣言骗了

在明争暗斗,血雨腥风中,太子与大阿哥胤禔最终被康熙帝幽禁,终生不见天日。三阿哥胤祉因在夺嫡一事上涉世不深,威胁不大,最后侥幸保住了一条命,后期还是因祭奠怡亲王遭到雍正厌恶,也被幽禁景山,不足道也。

实际上,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一队,和四阿哥胤禛为首、十三阿哥胤祥为辅的一队,是最后杀入皇位决赛圈的两只狠队。最终的胜利者,大家都知道是四阿哥雍正,他拿出遗诏,继承皇位,但他皇位的正统性却一直遭到民间的质疑。

传位十四子被改成传位于四子?

在野史以及各大影视剧的描绘中,一直盛传雍正得位不正。说是康熙的传位诏书上,原本写着“传位十四子”,但四阿哥趁着十四子与八子远在边疆,鞭长莫及,在诏书的“十”上加了一横,修改为“传位于四子”。登基后,雍正又急不可耐地将十四弟软禁在景陵,好似是做贼心虚,将此事渲染的更加扑朔迷离。

例如经典电视剧《雍正王朝》,曾描绘雍正帝在康熙帝病重之时,喂其毒酒,再召来在外等候的隆科多,将“传位十四阿哥”中的“十”改为“于”,以此来篡位成功。

康熙传位遗诏亮相,揭开雍正夺位之谜?我们被谣言骗了

然而稍微有一些历史常识的朋友都会马上意识到,这绝对是无稽之谈,甚至会让很多人贻笑大方。先不说,在中国古代,使用的是繁体字,于往往写作於,如何能加一笔改动。清朝做为满洲政权,这种国家大事,难道只用汉语吗?清朝的诏书是汉文、满文、蒙文三种文字书写而成的,而满语中只有单词,没有介词,这又如何更改?雍正改字的说法可见是多么经不起考证。

康熙遗诏究竟写了什么?

说了这么多,不如我们直截了当的来看看遗诏的正文内容。

遗诏一式四份,分别藏于台湾故宫,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康熙身边传教士马国贤还带着一份英文版康熙遗诏,在伦敦出版。

康熙传位遗诏亮相,揭开雍正夺位之谜?我们被谣言骗了

康熙遗诏

2013年,辽宁博物馆的《康熙皇帝遗诏》曾公开亮相,让我们有幸一睹真容。只见它长150厘米,宽80厘米,由金色的绢布书写,总字数多达1700多字。大段文字在歌颂康熙皇帝的丰功伟绩,仅最后一小部分指明传位事宜。

只见遗诏写道:“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显而易见,在提及皇子时,不能直呼四子,而要加上前缀,皇四子、皇十四子,这再次证明了,改字的不可能。且文章读下来,文笔流程,排版整齐,纸面整洁,不像是有改动的印迹。

康熙传位遗诏亮相,揭开雍正夺位之谜?我们被谣言骗了

遗诏的疑点究竟在哪?

实际上,史学家对于遗诏的疑问,并不在于其内容的修改,而是遗诏本身的真假。

根据《上阁内谕》和《清世宗实录》记载,康熙十三日驾崩,没有亲笔写下遗诏,而是由隆科多口头宣读遗命,等到三天以后的十六日,康熙遗诏才被润色写于纸上公布。遗诏经过了第三人加工,又如何能保证其内容的真假。

雍正二年,雍正帝曾对大臣说前年十一月十三日,父皇下旨传位时,我竟不知,我若知道,自别有道理。父皇宾天之后,隆科多才宣旨告诉我。

雍正四年,清除异己以后,雍正帝又改口:“皇考升遐之日,召朕之诸兄弟及隆科多入见,面降谕旨,以大统付朕”。意思是,康熙驾崩之前,召见了诸位皇子和科隆多一起当面接旨,见证了皇位传于雍正一事。

这么大个事,总不能雍正记忆错乱,雍正对于传位现场的说法显然前后矛盾。按照人之常情推断,很可能是他登基前期,忙于和十四阿哥与八阿哥争斗,清除异己,根基尚且不稳,并不敢太过放肆,说法委婉。而后期,皇位稳固,大权在握,自然要为自己的名声努力,让自己的皇位来的合法,正统。

康熙传位遗诏亮相,揭开雍正夺位之谜?我们被谣言骗了

但话又说回来,这些疑点固然引人深思,可是我们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雍正的皇位究竟是否有猫腻。但可以确定的是,雍正继承了康熙的治世之能,与父亲一起缔造了康乾盛世,不愧为一个好皇帝。比起百姓的安居乐业,这个皇位,是不是康熙给的,大家觉得还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