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印度冻结47亿中企资产,打官司也要不回来,富士康却还迁往印度

导语:印度冻结47亿中企资产,打官司也要不回来,富士康却还迁往印度

本文原创,请勿抄袭和搬运,违者必究

外企在印度市场投资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很多外企都有亲身经历,在印度市场赚到钱之后,想要对母公司汇款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印度却以此为由扣押外企的资产。

比如中国的小米集团就遭到了印度47亿人民币的资产扣押。小米打官司也要不回来,在这关键时刻富士康却还往火坑里跳。

印度冻结47亿中企资产,打官司也要不回来,富士康却还迁往印度

印度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对于企业而言,印度市场潜在的利润空间也很大。投资进入印度市场,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和商机。

另外印度的人工成本相对低廉,对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印度的市场优势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看到不少外企相继到印度市场投资。

尤其是智能手机厂商,印度排名前列的手机品牌几乎都是中国品牌,而苹果也看重印度的制造业人口优势,不断加大投资力度。

印度冻结47亿中企资产,打官司也要不回来,富士康却还迁往印度

如今苹果在印度已经生产7%的iPhone产能。去年苹果公司在印度取得了60亿美元的销售额,正逐渐打开印度高端消费市场群体。可印度市场的钱真的有这么好赚吗?就算赚到钱了,能顺利带回家吗?来看一则消息就明白了。

根据印度媒体传来的消息,印度卡纳塔克邦的一家法院驳回了小米申诉555.1亿卢比(约47亿人民币)的扣押申请。小米集团表示,在印度市场的业务符合当地相关法律法规。

印度冻结47亿中企资产,打官司也要不回来,富士康却还迁往印度

事情发生在去年5月份,印度对小米展开了调查,表示发现小米将价值555亿卢比的外汇,以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名义给小米集团等3个海外实体汇款。印度强调,这违反了印度的《外汇管理法》,因此印度对小米的相关款项进行了扣押。

如今印度驳回了小米的资产解冻申请,意味着这笔钱拿不回来了,直接被印度没收。

这件事到底谁在理呢?印度的执法看似是有理有据,但其实显得吃相难看。一直以来,印度都在对外企的外汇款项做文章,小米并不是印度第一个冻结资产的中企,vivo,字节跳动等中企也遭受过印度的资产冻结。

印度冻结47亿中企资产,打官司也要不回来,富士康却还迁往印度

回顾外企在印度市场的投资历史,会发现案例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印度海关总署在2014年1月向高通公司发出税收追缴通知,要求其缴纳约7.6亿美元的税款。高通公司随后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印度税务机关对其计算税款的方式存在错误。

随后的时间,涉及高通公司的税务案件不断升级。高通公司也在此期间召开了多场媒体发布会,进行维权。这起纠纷案最终引发了印度财政部启动对高通公司的调查,并在2015年开始向该企业征收款项。

印度冻结47亿中企资产,打官司也要不回来,富士康却还迁往印度

在完成这一征收工作之后,印度政府和税务机关开始了对其他外国企业的调查和征税。这些企业要求印度政府再次审查,但印度政府坚称,这一征税行动在法律和收税手续上都是合法的,不会轻易放弃相关的诉讼和征税工作。

时至今日,印度依然没有放弃对外企的“特殊照顾”,用看似合理合规的理由,让外企把资产留下来。要么直接扣押没收资产,要么让外企把这些钱投资印度市场。

可是市场是别人的,法律法规由他们说了算,甚至为了让自己的行动措施符合规定,印度还专门修改过法案,可谓是让外企防不胜防。

印度冻结47亿中企资产,打官司也要不回来,富士康却还迁往印度

有不少外企受不了印度市场的投资环境决定撤出印度市场,比如去年7月份荣耀手机厂商宣布退出印度市场。有人离开,就有人进去,富士康还在迁往印度。

根据富士康公布的计划,未来将在印度投资800 亿卢比(约66亿人民币)建厂,创造5万个工作岗位。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外企被印度扣押资产,富士康为何还要往火坑里跳?或许是抱紧了苹果公司的大腿。

印度冻结47亿中企资产,打官司也要不回来,富士康却还迁往印度

苹果正在印度加大投资规模,对解决印度人口就业问题,提高制造业经济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印度给苹果提供了很多政策上的支持,只为了让苹果留下来。

而富士康作为苹果最大的代工厂,爱屋及乌之下也能得到印度的支持。估计富士康并不担心受到印度的特殊待遇,只是印度本性难移,将来苹果,富士康在印度赚到钱后,难保印度不会再次变脸。

同意的请点赞,欢迎转发,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