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三观尽毁的伪圣人朱熹,致守寡儿媳怀孕,诱纳两尼姑为妾?

导语:三观尽毁的伪圣人朱熹,致守寡儿媳怀孕,诱纳两尼姑为妾?

三观尽毁的伪圣人朱熹,致守寡儿媳怀孕,诱纳两尼姑为妾?

庆元六年(1200年)三月初九,南宋理学家、思想家朱熹,在世人的一片唾骂声中郁郁而终,这位曾经的儒学大家,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呢?朱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说到一个人死后的名声,那要么是流芳百世,要么就是遗臭万年。但就有这么一个人,他在去世的时候经历了先遗臭,再留芳再遗臭的三个过程。并且这名声好的时候呢,那是好到被誉为孔子之下第二人,名声差的时候呢,那就是千年来禁锢思想的罪魁祸首了。这个人就是朱熹,对于朱熹他的人生经历,他的哲学主张,他写过的书,绝大多数的人包括我在内,其实并不了解。对于这位明清两代与孔夫子并驾齐驱的人物,在我们印象中最深刻的只有两点,一个就是程朱理学作为明清科举唯一的标准答案。

三观尽毁的伪圣人朱熹,致守寡儿媳怀孕,诱纳两尼姑为妾?

“存天理,灭人欲”强调愚忠和歧视女性,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导致了之后华夏文明跟不上世界发展的节奏,由盛转衰。其二,就是朱熹说一套做一套,身为儒学大家,自己却上到对母亲不孝,下到生活作风问题,这都是记载在史书上白纸黑字写着的活生生的一个伪君子。

大家都在说朱熹在自己儿子死后没多久就将自己的儿媳妇肚子搞大了,还说朱熹早就贪图儿媳妇的美色,一直就想找机会。后来更奇葩的版本就是朱熹还诱奸了两个尼姑,大家注意这其中的用词,是诱奸,完全就是将朱熹描述成了一个变态。而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朱熹是这些人的心腹大患。

其实对于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捧到白璧无瑕,或者踩到焦如黑炭,都是很不理性的行为。我们先从程朱理学禁锢思想来说吧,其实就这点而言,朱熹还是挺冤枉的。首先朱熹只是理学的完善者,而非开创者。北宋时期,《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和苏轼同榜进士的程颢、程颐,都是理学这个门派中朱熹的前辈。

三观尽毁的伪圣人朱熹,致守寡儿媳怀孕,诱纳两尼姑为妾?

好比我们小时候啊,总以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长大以后才知道,原来这俩哥们都只是改良者一样的道理。其实朱熹活着的时候,理学是被打压的,甚至理学的门生是无法参与科举的。可以说,直到朱熹死的那一刻,都是被摁在地上摩擦的。但颇具幽默的是,在朱熹死后,一代代的帝王发现了理学中有利于自身统治的价值,开始不断抬高其地位。从元代开始,朱子集注就成为了科举对于四书五经注解的标准答案,再到明清,可谓是愈演愈烈。从而朱熹这位理学的集大成者代表人物的地位也被无限拔高。所以,如果单从理学禁锢思想这方面来讲呢,这朱熹既不是发明者,也非统一文人认识论的推动者。真要说他是个啥,你要说他是个靶子,我倒觉得还挺贴切的。另外很搞笑的时候,我在网络上查了一下,喷朱熹理论喷的最猛的三个论据。一个是他说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被无数人嘲弄。其次就是朱熹强制女性裹小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内核。这六个字简直就是反人类嘛,但这又很令老朱难过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北宋理学家程颢说的,因为大家都喜欢把程朱理学放在一块儿讲,所以这锅啊朱熹也就算在一块儿里背了。至于裹小脚,其实从汉唐开始就已经有了缠足的风俗,具体啥时候开始呈现了燎原之势呢?谁也说不清。有趣的是,理学这波人,无论是朱熹的前辈程颢,还是朱熹的再传弟子[车若水],对于裹小脚,都是非常反对的。而朱熹以行政命令让女子缠足的故事,是民国一本风俗志的书中所记载的。具体这件事的真伪,从宋朝到民国几百年过去了,只能说存疑。最后就是那句“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了,我跟你们说啊,就算你再讨厌朱熹,以后喷他的时候都别乱用。因为拿这句话做论据,

三观尽毁的伪圣人朱熹,致守寡儿媳怀孕,诱纳两尼姑为妾?

那就显得非常没有文化了,“存天理,灭人欲”看字面意思呢,好像是让大家摒弃七情六欲,相当的不科学。但事实上这句话朱熹的解释是,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说通俗点呢,就是要克制住自己无限泛滥的愿望。在这一点上,现代人无比推崇的王阳明也是认同的,只是和朱熹格物的方法论不同。王阳明的方法是致良知,所以喷人的时候啊,还得悠着点。你看啊,以上三个网络论文考点,一个和朱熹没关系,一个存疑没有定论。另外一个呢是后人的理解出现了偏差。那要让你再说出第四个程朱理学的槽点。哈哈,说不出了吧,说不出就对了,正经人谁研究那玩意儿。说完朱熹替理学背的那些锅,接下来该说说咱们朱夫子的人品,朱熹的不孝和生活作风问题,是白纸黑字写在史书里的。咱们来回顾一下这段故事啊。

三观尽毁的伪圣人朱熹,致守寡儿媳怀孕,诱纳两尼姑为妾?

公元一一九六年,隶属韩侂胄一派的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了赵汝愚一派的朱熹,列举了朱熹的十大罪状,其中就不乏几条完全颠覆之前朱熹人设的无下限花边新闻。当时的皇帝是宋宁宗,因为朱熹之前老在皇帝面前说什么控制自己的欲望。这宁宗早就看朱熹不顺眼了,正好借着韩、赵二人的派系之争,让老朱赶紧滚蛋。这件事情,最后的结果就是宰相赵汝愚被贬,朱熹告老还乡,宋明两代的御史是可以风闻言事的,就是你听到什么就能说什么,不必有确凿的证据。所以这所谓的十大罪状本来还没什么说头。你要知道这在其他人身上,更离谱的罪状都有,但是问题就在于什么?朱熹他自己承认了,在他告老还乡前,上呈的谢表里就有一句“谅皆考覆以非诬”翻译过来,就是相信这些都是他们考证过的,并非诬陷。从而即使在之后朱熹被平反,宋史中也写明了朱熹是被诬陷的。但从朱熹自己嘴里蹦出来的非诬二字,也成为了他,后世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但其实有很多人不了解谢表是个什么东西,在宋朝,谢表就是你回家前给皇上写的一封感谢信,态度要端正,言辞要谦虚。这就跟你在学校里写检讨书一样,你就算再不服气也要写,态度不好呢,就继续整你。

三观尽毁的伪圣人朱熹,致守寡儿媳怀孕,诱纳两尼姑为妾?

宋朝的谢表非常多,就拿苏轼来说吧,东坡先生刚不刚烈,《巫台诗案》中直接写诗怼皇帝。而在之后的《到黄州谢表》里,你去看看原文,那也是把自己写的一文不值,满满的求生欲。另外用此类八卦新闻作为弹劾内容的,在宋朝其实一点都不新鲜,欧阳修也被弹劾过和侄女有染,王安石也被弹劾过,和儿媳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只能说他们没被后世攻击的太厉害,所以这些事儿就没被放大。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主观推测,对于事实的真相,八百年都过去了。咱们在这瞎扯也是没完没了的,那我们就看那个时候吧,朱熹死后,大家公认的南宋社会,人狠话也多的辛弃疾,这位大哥算得上嫉恶如仇了吧。并且作为韩侂胄的拥护者,性格在工作层面早就和朱熹、杨万里这波人给撕破脸,但依然不远万里跑来奔丧,在朱熹坟头留下了“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的名句。

三观尽毁的伪圣人朱熹,致守寡儿媳怀孕,诱纳两尼姑为妾?

那如果你要说明清两代帝王对于朱熹的褒奖是由统治阶级的诉求在里面放着的话,那口无遮拦,见谁怼谁的豪放派大哥辛弃疾他是图个什么呢?是没看过一本朱熹的书,就在那喊:朱熹是伪君子!或者是地摊文学受害者瞎了,还是身处那个年代的辛弃疾,他瞎了呢,说了这么多,并非我有多推崇朱熹。朱熹一生写过无数的书,反正我是一本都没正经看过。但对于现在网络上无限黑和无限踩的行为,我还是觉得非常不好的。朱熹也就是个文人,一个哲学家,对于他而言,做做学问,把自己的观点记录下来,这谁能想到自己死后能整出这么一大摊子的事来,这上哪儿说理去?另外,对于程朱理学现在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对于王阳明的心学就无脑地吹,对于程朱理学呢就无脑地踩,殊不知这俩是同源的,就叫宋明理学。

三观尽毁的伪圣人朱熹,致守寡儿媳怀孕,诱纳两尼姑为妾?

阳明公也从未全盘否定过理学,二者的目的是一样的,只是方法论上有区别,心学也是在理学基础上的一次修正和升华。你一边捧王阳明,一边踩程朱,这就无异于你一边说的红烧肉真好吃,一边说猪肉真的是垃圾食品。社会是在进步的,从我们现代先进思想的角度回望过去,不但宋明理学是荒谬的。汉代的二十四孝,你去看看,也荒谬的令人发指。本草纲目里也一样,有许多匪夷所思的方子记载。那几万年前的原始人那就根本不是人了。但人类文明就是这么一步步从蛮荒到愚昧,到理性,到智慧,这么走过来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在面对先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时应该抱有的态度。一味全盘否定,或者一味的无脑神话,都是对过去的一种不尊重。其实别说这些,即使我们现在课本上认知上的一些东西,你到千百年后,在后人聊天吹牛的时候,可能也会吐槽一句,这都是些什么东西呀?二十一世纪的人怎么都那么蠢呀,假如你要是听到了又会有怎样的感想呢?

三观尽毁的伪圣人朱熹,致守寡儿媳怀孕,诱纳两尼姑为妾?

结语:我们以后在议论和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无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算是圣人、名人、罪人、好人、坏人、普通人都不能够一味地跟风,人言亦言或者随波逐流,要不就捧上天,要不就踩到底,都是非常不理智的做法。其实朱熹的理学观点,在封建社会时代,并没有什么的不妥之处,只是因为派别间的政治矛盾斗争失败,导致被打压,歪曲。而后来更是被明清两代的统治者利用他的理学观点作为科举的标准,这简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呀!而到了现代,却又受到人们的唾弃和深恶痛绝。所以说,评论一个人必须要客观、公正、全面、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