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被灭以后,为何“老秦人”没有复国?

问: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被灭以后,为何“老秦人”没有复国?

答:

项燕临终前发下毒誓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果然,三个楚国人陈胜、项羽、刘邦掀翻了大秦帝国。而秦朝被灭后,曾经的“老秦人”却集体跪倒在项羽、刘邦脚下,完全没了当年的血性。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被灭以后,为何“老秦人”没有复国?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三个楚国人灭掉秦国的说法不是真相,老秦人你能复国也怪不得他们。

事实上,秦末的战争有“三大战役”,第一场是陈胜领导的自发性生存之战,第二场是项羽领导的旧贵族复辟之战,第三场是刘邦领导的士族阶级,与项羽领导的贵族阶级之战。

这三场战役,“楚三户”虽然出尽了风头,但本质上它们绝不是楚国人的“复仇战”。秦帝国之所以低头认怂,也不是“老秦人”太尿,而是这个群体早就消亡了。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被灭以后,为何“老秦人”没有复国?

首先我们要弄清一个概念:题干中的“楚三户”和“老秦人”中的“户”、“人”是什么概念?

“楚虽三户”中的这个“户”,不是我们认知中的普通楚国人,“老秦人”中的那个“人”,也不是指秦国普通老百姓,它们都特指旧贵族阶级。

搞清楚了这个概念,我们才能看清秦末战争的本质,也才能搞清楚“楚三户”能灭秦,而“老秦人”却不能复国的原因。

秦国真的是被“楚三户”灭了?“三大战役”揭示历史真相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被灭以后,为何“老秦人”没有复国?

从秦末到西汉建立,战争持续了八年,看似乱糟糟,但从本质上来讲,它其实是三个阶段,三种不同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过程。

第一场战役:陈胜吴广起义,一场自发性的生存之战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领导一群戍卒在大泽乡起义。尽管后人对这场起义的细节一直存在争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义军的主体是一群生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他们的起义是为了生存,而不是政治目的。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被灭以后,为何“老秦人”没有复国?

但凡以生存为目的的战争,它的持续性和影响力虽然很有限,但它的破坏性一定是无与伦比的。因此大泽乡起义的火种一经点燃,立刻展现出摧枯拉朽之势。

短短一个月,义军连克五县,人数扩展到数万人,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大秦帝国瞬间战火四起。

但很快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就体现出来,短视、内讧、散漫的劣根性,让他们迅速走向败亡。不过,他们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点燃火种,破坏旧秩序。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被灭以后,为何“老秦人”没有复国?

第二场战役:灭秦战争,六国旧贵族的复辟之战

就在陈胜杀得兴起的时候,却浑然不知自己给别人做了嫁衣。随着项梁、项羽、熊心、赵歇、田荣、韩成、魏咎等人的加盟,义军的性质已经发生了转变,农民起义的壳子,已经被贵族集团所侵占。

是的,此时唱主角的已经不再是大泽乡的那群戍卒,而是战国的六国旧贵族阶级,义军的诉求也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变成了“恢复六国分封”。

随着陈胜吴广的败亡,灭秦战争已经完全演变为旧贵族阶级的复辟之战。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被灭以后,为何“老秦人”没有复国?

第三场战役:楚汉战争,士族集团对贵族阶级的胜利

后人一直争议:刘邦究竟凭什么战胜项羽?我觉得争论二人的高下没有意义,一句话就可以解答:

项羽代表的是没落的旧贵族集团,刘邦代表的是新兴的士族集团,一个面对过去的历史回头路,一个是面向未来的光明大道,您说历史的车轮会向着谁?

没错,楚汉战争就是一场士族集团对旧贵族集团的胜利,因此项羽、熊心、赵歇、田荣、韩成、魏豹必然失败,唱主角的一定是刘邦。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被灭以后,为何“老秦人”没有复国?

三大战役,表面上唱主角的是三个楚国人,本质上却是农民点火、贵族唱戏、士族收割,他们联合绞杀了秦帝国,并创建了一个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士族阶级政权——西汉。

强悍的“老秦人”为何不能复国?他们先于秦帝国灭亡了

既然别人能做,为何“老秦人”就不能扮演这个角色呢?因为“老秦人”不是士族阶级,而是贵族阶级,他们早就灭亡了。

在秦孝公之前,秦国与六国的治理模式没有差别,都是以“宗法制”为法统,实行家族式的国家治理模式。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被灭以后,为何“老秦人”没有复国?

那时候的国君其实是一姓家族利益的代表人,国家大政决策由势力最强盛的大佬们共同拍板,他们的身份叫“卿大夫”。当然,卿大夫们与国君都是血亲,这叫“家天下”。

在秦国,这些掌握实权的卿大夫世家就叫作“老秦人”。后来秦国逐渐打破了这种模式,“老秦人”在秦国越来越被边缘化了。

秦献公、秦孝公在位时,他们继承国君之位都要由“老秦人”集体决策,秦孝公推行“商鞅变法”时,遭遇了甘龙、公子虔、杜挚等老秦贵族的强烈反抗。

秦惠王在位时,老秦集团虽然趋于瓦解,但以樗里子、公子华等为代表的宗室子弟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被灭以后,为何“老秦人”没有复国?

秦昭襄王在位时,秦国大力推行客卿制度,广泛吸纳六国人才,老秦势力被进一步弱化。

秦始皇在位期间,宗法制被彻底瓦解,世卿世禄制被职业官僚制度所代替,士族阶级开始兴起,老秦人失去了特权,作为政治势力,他们已经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即便如此,秦二世依然对宗室子弟不放心,对他们采取了残忍的屠杀。

想当年,晋国宗室相残,导致公室势力掏空了宗室,进而发生了“三家分晋”。齐国打压宗室,给田氏崛起创造了条件,导致“田氏代齐”。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被灭以后,为何“老秦人”没有复国?

同样,“老秦人”的凋零,在维护了“皇权独裁”的同时,事实上也让皇权失去了拥护的基础。

我虽然不赞同“秦始皇如果采用分封制,就不会亡国”之说,但您得承认,假如“老秦人”还存在的话,大秦帝国绝不会那么容易被项羽灭掉。

“老秦人”沦落和“楚三户”坚挺的密码机——商鞅变法

同样生活在一片蓝天下,为何楚国的旧贵族生命力那么顽强?而老秦人就那么脆弱呢?答案就是:在那场伟大的“商鞅变法”中,老秦人“被革命”了,而楚国的旧贵族一直处于“安乐死”。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被灭以后,为何“老秦人”没有复国?

战国七雄大多都曾经变革,但没有一家像秦国那样彻底,就在六国修修补补之时,秦国却来了一场“革命”。

是的,我个人认为“变革”二字不足以概括商鞅的成就,因为他彻底摧毁了“宗法制”,打碎了“世卿世禄制”,并架构了中央集权和大一统的新模式。

这套制度的直接受害人就是“老秦人”,被剥夺了特权的他们,不得不靠战功博取富贵,而不是当“啃二代”。

楚国则不一样,他们到死都一直在王权与旧贵族集团的利益纷争中苦苦挣扎。这种内耗就是楚国衰弱的根源,同样是六国灭亡的根源。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被灭以后,为何“老秦人”没有复国?

但让人无语的是,正因为楚国的贵族是“安乐死”,所以他们居然熬到了陈胜吴广起义。而“老秦人”历经六代国君的打击,早就死了。

所以,在秦末的战争中我们看不到“老秦人”保家卫国的身影,更不可能看到他们对抗刘邦,恢复秦帝国的举动。

那么,“老秦人”都哪里去了?总不能被商鞅变法变没了吧?当然不会,老秦人自从被剥夺特权后,他们成了普通的士族阶级,甚至以农工商为业的平民。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被灭以后,为何“老秦人”没有复国?

从秦法上讲,他们与普通百姓无异,叫作“编户齐民”。

为恢复秦帝国而战?他们会一缩脖子:“俺一介草民,哪有那本事?”

为祖上的基业而战?他们会连连摇头:“俺一介草民,凭啥操那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