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老人老了和小孩小时候差不多,为什么很多人嫌弃老人,不嫌弃小孩?

问:老人老了和小孩小时候差不多,为什么很多人嫌弃老人,不嫌弃小孩?

答:

感谢提问:

孩子代表希望,老人犹如夕阳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也就是说繁殖是生命物质延续存在的基础、外部营养物质是确保生命存活的基础。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

孩子刚出生时只有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出生8个月左右开始能爬、1岁左右能走&能试着说话、3岁以后可以自己独立吃饭&排便、7岁以后基本实现行动自主、15岁以后基本具备完全独立民事行为能力、年过花甲【60岁】之后独立生存能力开始下降&直至个人最终回归大自然......现代人类个体生命轨迹犹如完整的抛物线、独立自主生存能力不会突然驾临也不会突然消逝。因此,从个体生理机能方面比照,幼小的孩子与年迈的老人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幼小的孩子几乎没法独自长大成年、年迈的老人根本不可能安享晚年。

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对莫斯科大学数千名中国留苏学生和实习生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确,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是一切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与消费财富的初始缔造者和忠实受用者,有孩子的家庭就能憧憬未来生活幸福、青少年朝气蓬勃的国家便能世代和谐繁荣发展。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黄昏之后便是光芒消散、余温消退。假设把人类个体生命比作一轮小太阳,那孩子指定在清晨初升阶段,年迈老者自然接近于日暮黄昏。同时,绝大多数自然生命都喜欢在阳光明媚之时茁壮成长,人类的绝大多数主动劳动创在也都在昼间完成。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意思是一年的工作要在春天计划好,一天的工作要在早晨计划好。常用于激励人刻苦学习,充分利用学习时间,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作为自然生命体系中的一员,所有人类个体出生之后都必将走向死亡。因此,任何期待生生不息的人类民族都必须积极生育,生育能力低下的民族大概率会被自然淘汰。相反,老人离世便能部分腾退对自然资源的占有,空出来的资源空间便能转交给新的生命使用。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也可以表述为:一个系统的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系统的能量的多少。同理,可供人类消耗使用的生活物资也不会凭空产生,人类辛勤管护植物之后才能收获蔬菜+水果+谷物等粮食、勤勉饲养动物幼崽之后才能得到肉+蛋+奶等动物蛋白。当然,任何人类社群主动劳动创造的消费物资都存在分配问题,某种群体分到的多、其他群体可用的便会被迫减少。

《猴子掰玉米》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猴子掰玉米》本为教孩子们做事要专心而撰写的童话故事。但是,如果这个故事没有明确的结尾呢?没有明确结果不正是现代人类劳动创造持续不断探索前行的方向吗?肩扛背驮—>畜力辅助—>畜力车辆—>附带动力机械车辆—>附带动力智能驾驶车辆、山岩石洞—>茅草房—>土坯瓦房—>楼房—>别墅、兽骨刻字—>竹简—>纸张—>虚拟电子书......人类主动劳动创造一直都在开拓创新中不断“龟速”前行,人类个人也在代际轮替中变得愈发聪慧。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植物每时每刻都需要吸入水分和微矿物、动物每时每刻都需要消耗蛋白质维持生理活动平稳、微生物一刻也不能离开寄主......人类社群生命犹如河流,孩子便是源头。所以说,孩子代表希望,老人犹如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