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北洋最后一次内战:1927年奉吴战争,吴佩孚凄凉谢幕

导语:

北洋最后一次内战:1927年奉吴战争,吴佩孚凄凉谢幕

北伐军与学生(剧照)

1926年夏,北伐军在两湖战场打垮了吴佩孚集团,北洋末期三巨头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三去其一。

实际上,北伐军只是打垮了吴佩孚主力,吴佩孚并没有彻底崩溃,他退守河南,时刻想反攻湖北。

真正终结吴佩孚的,不是吴佩孚的死敌北伐军,而是他名义上的盟友张作霖。

1927年春,张作霖以对付北伐军为名,假道灭虢,出兵河南,消灭了吴佩孚势力,迫使吴佩孚踏上了凄凉蜀道。

奉军与吴佩孚的这次战争,称为奉吴河南战争,这是北洋内部最后一次内战。

北洋最后一次内战:1927年奉吴战争,吴佩孚凄凉谢幕

张作霖、吴佩孚

01

在汀泗桥、贺胜桥以及武汉战役中,吴佩孚十万主力折损,丢失了湖北。

湖北是吴佩孚复出后的基本盘,武汉的税收和汉阳兵工厂的武器,是吴佩孚的生命线。

丢失了生命线,吴佩孚再难翻身。虽然还占据河南,麾下还有10余万人马,但河南情况复杂,吴军内部分崩离析,吴佩孚对地盘和军队的控制力度比较弱。

如果北伐军不掉头去收拾孙传芳,而是沿京汉线北上,吴佩孚恐怕立马就玩完了。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吴佩孚的处境。

乱世,河南是四战之地,吴佩孚退守河南后,三面受敌。

南边,吴军和北伐军在武胜关(位于鄂豫边境,北屏中原,南锁鄂州)对峙。

北洋最后一次内战:1927年奉吴战争,吴佩孚凄凉谢幕

吴佩孚三面受敌

西边,从甘肃开来的冯玉祥大军,击败了镇嵩军(镇嵩军此时听吴佩孚号令),解了西安之围,准备东出潼关,向河南杀来。

北边,直鲁联军(奉系杂牌)褚玉璞,趁火打劫,强占了吴佩孚控制的保定、大名,奉军重兵集结于直隶河南交界处,准备随时借道河南,进攻北伐军。

相比外患而言,更让吴佩孚感到崩溃的是内忧。

吴佩孚复出之后,手下大将有齐燮元、靳云鹗、寇英杰、魏益三、王为蔚、王维城、田维勤等人,这些人背景很复杂,像一锅大杂烩。

齐燮元曾是江苏督军,资历比吴佩孚还老,以前就不听吴佩孚号令,后来被奉军打成光杆后,才投奔吴佩孚。

北洋最后一次内战:1927年奉吴战争,吴佩孚凄凉谢幕

1926年底,吴佩孚被压缩到了河南一隅

靳云鹗原先是皖系,后转投直系,追随吴佩孚南征北战,吴佩孚复出期间,靳云鹗出了大力,但二人因为河南督办人选和对奉路线分歧,矛盾日深。

靳云鹗是吴佩孚集团的二把手,手下有军队,很难对付。从武汉撤军后,靳云鹗驻军鸡公山,对吴佩孚阳奉阴违,而与北伐军联系频繁,谋划归顺南方。

寇英杰原是王占元的手下,田维勤来源于胡景翼的国民二军,都不是嫡系,魏益三以前是奉军,因参与郭松龄倒戈而脱离奉军,几经辗转才投靠吴佩孚。

不是嫡系部队,用起来不顺手。

更何况吴佩孚屡战屡败,将领们已对他失去信心,心生异志,士兵军心涣散,厌战情绪蔓延。

北洋最后一次内战:1927年奉吴战争,吴佩孚凄凉谢幕

《黑社会以和为贵》剧照

02

对吴佩孚而言,最大的威胁在西面,也就是冯玉祥的军队。

1926年12月14日,吴佩孚任命田维勤为援陕总司令,率领王为蔚、王维城等部,火速出兵陕西,对付冯玉祥。同时,要求靳云鹗、魏益三防守豫南。

命令下达后,各将领置若罔闻。

靳云鹗公开发表《上吴佩孚书》,说“饥军不能应战”,王为蔚、王维城附和,称必须发放军饷才能开拔。

吴佩孚丢失了湖北,以及直系保定、大名等重要的粮饷供应地。

大军军饷粮秣匮乏,无力再战,这既是实情,更是将领们抗命的绝佳理由。

吴佩孚治军向来严厉,自然不能容忍明目张胆的抗命行为。

北洋最后一次内战:1927年奉吴战争,吴佩孚凄凉谢幕

《功夫》剧照

他命令解除靳云鹗的职务,派寇英杰、田维勤等,率部星夜南下信阳,包围靳云鹗所部,将其缴械。

靳云鹗接到免职命令后,表面遵令去职,暗地里指示心腹将领发动兵变,打出了反吴的旗号。

开赴信阳执行缴械任务的田维勤,见势不妙,在途中宣布中立。

同行的寇英杰,孤掌难鸣,也闪到了一边观望。

紧接着,与靳云鹗关系较好的魏益三,致电吴佩孚,要求他与北伐军议和。

吴佩孚更加气愤,派出了王维城部,要他和田维勤一起,解决魏益三。

魏益三根本不惧,公开站到靳云鹗这边,一起对抗吴佩孚。

吴佩孚无奈,只能坐困愁城。

北洋最后一次内战:1927年奉吴战争,吴佩孚凄凉谢幕

张作霖(剧照)

吴佩孚在河南不进、不退、不战、不和,让张作霖很不爽。

此时,张作霖在天津会议上,当上了北洋集团的盟主,理论上,北洋集团的事,他都能过问插手。吴佩孚天天要反攻湖北,结果自己内部都搞不定,不是耽误事吗?

张作霖决定派兵南下干预。

奉军南下,有两个既定方向:一是沿津浦路南下,进军江南,帮助孙传芳对付北伐军,二是沿京汉线南下,进军河南,“帮助”吴佩孚反攻湖北。

孙传芳能屈能伸,八面玲珑,他已臣服于张作霖,并请求奉军援助自己。

吴佩孚比较刚,他对张作霖当盟主无动于衷,也不向奉军求援——这既关乎面子,也有现实考量,奉军并不会真心帮他,搞不好会引狼入室。

北洋最后一次内战:1927年奉吴战争,吴佩孚凄凉谢幕

安国军司令张作霖在天津检阅美军部队

03

从北洋整体利益角度考虑,吴佩孚这样僵着也不是办法。

外不能反攻武汉打败北伐军,内不能统一军令重振旗鼓。一旦冯玉祥或北伐军进入河南,奉军再入豫抵抗,就会处于被动地位。

从战略上考虑,奉军必须抢先进入河南,一来与津浦线上的张宗昌相互策应,二来对北伐军施加压力,从而减轻江南战场孙传芳的压力,三来可以防止北伐军趁吴佩孚虚弱而占领河南。

张作霖焦急不已,三天两头给郑州发电报,询问吴军动向。

意思很明显:吴二哥如果对付不了革命军,不如让出一条路,让奉军上。

吴佩孚还是不肯松口,张作霖只能霸王硬上弓。

北洋最后一次内战:1927年奉吴战争,吴佩孚凄凉谢幕

奉军、直鲁联军两路进兵

1927年1月26日,张作霖在北京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兵分两路进入河南:褚玉璞率领直鲁联军,沿陇海线进攻开封,张学良、韩麟春率领奉军,沿京汉线进攻郑州。

2月5日,直鲁联军先锋孙殿英占领了豫东归德(商丘),第二天,奉军先锋荣臻占领了豫北彰德,奉吴河南战争揭开帷幕。

大军进入河南后,张作霖发了两封通电,分别向北洋各实力派以及河南诸将,解释奉军开进河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通电中,张作霖指责吴佩孚半年来一直叫喊反攻,却没有任何进展,致使北伐军气焰日张,作为盟主,他无法坐视北洋集团垮掉,所以大军才取道河南,誓收武汉,进取湘粤。

这几份通电,简直是在打吴佩孚的脸。

北洋最后一次内战:1927年奉吴战争,吴佩孚凄凉谢幕

张作霖(剧照)

河南不止是你吴佩孚的地盘,它也是北洋集团的重要前线,关乎整个北洋集团的安危,所以只能委屈吴大帅了。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大家都在一条船上,你不行就让开,让行的人上,总不能连累大家陪你一起玩完吧。

直鲁联军和奉军进入河南后,吴佩孚手下的将领面临重新站队。

一向亲奉的寇英杰率先响应,归顺了张作霖,并充当带路党,为奉军打开了豫东大门。

在寇英杰影响下,豫东镇守使郭振才、河南军务帮办米振标也倒向了奉军。

直鲁联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开封。

与此同时,京汉路上的奉军,在彰德收编了齐燮元的部队,在新乡缴了王为蔚所部的械,将战线推进到黄河北岸——对面就是坐镇郑州的吴佩孚。

北洋最后一次内战:1927年奉吴战争,吴佩孚凄凉谢幕

奉军的法式“雷诺”FT-17型坦克在河南战场亮相

04

吴佩孚的部下中,靳云鹗、魏益三是坚决反奉的。

2月12日,魏益三领衔通电,推举靳云鹗为河南保卫军总司令,率领各军反奉。

靳云鹗一面争取北伐军的支持,一面积极缓和与吴佩孚的关系。

他从鸡公山跑来郑州面见吴佩孚,表示愿意继续拥戴吴大帅,建议与北伐军订立和约,联合山西阎锡山、安徽陈调元,打退胡匪,中兴直系。

吴佩孚这个人,满脑子儒家纲常思想,把忠义看得很重,经常为声名所累,他平生最恨不忠不义、翻云覆雨的人,比如冯玉祥。

他觉得和张作霖拜了把子,二人就是兄弟,出兵打张作霖不义。

所以,他同意靳云鹗领衔反奉,却不准他打自己的旗号,吴自己则在幕后居中协调。

北洋最后一次内战:1927年奉吴战争,吴佩孚凄凉谢幕

吴佩孚书法:定天下

很快,靳云鹗在郾城就任河南保卫军总司令,河南26名直军将领联名通电谴责张作霖六大罪状,正式向奉军宣战。

大敌当前,原先分崩离析的河南军队一下子团结了起来,要共同对抗奉军强龙入境。

2月25日,吴佩孚在郑州召开军事会议,调兵遣将,奉吴两军全面对峙。

奉军早在2月中旬就开到了黄河北岸,之所以迟迟未过河,有两个原因:

一是争取阎锡山。阎锡山有倒向北伐军的趋势,如果奉军过河,阎锡山冲出娘子关,截断京汉路,奉军有被抄后路的危险。

北洋最后一次内战:1927年奉吴战争,吴佩孚凄凉谢幕

娘子关

二是争取吴佩孚。奉军认为吴佩孚已大权旁落,成了靳云鹗的傀儡,邀请他去北京,只要吴离开河南,奉军就可以和靳云鹗大干一场了。

然而,结果并不如人意。

阎锡山依旧骑墙望风,不肯站在奉军这边,吴佩孚也坚决不肯离开。

事已至此,什么也别说了,开打吧。

这时候,陇海路上直鲁联军去帮孙传芳了,进攻河南的是来自豫北的奉军。

3月7日,奉军下达总攻击令,兵分三路强渡黄河:中路是于珍率领的第十军,集结于黄河北岸,因黄河铁桥(位于郑州以北)已被炸断,只能搭浮桥抢渡;东路是荣臻率领的第十七军,自修武渡河;西路是赵恩臻率领的第十一军,自阳武渡河。

北洋最后一次内战:1927年奉吴战争,吴佩孚凄凉谢幕

民国时期的郑州黄河铁路大桥

05

战争打响后,奉军西路、中路均遭到了吴军顽强抵抗。

中路战斗尤其激烈。

张学良亲自指挥,以重炮猛轰黄河南岸,掩护工兵搭设浮桥,吴军在南岸阵地,居高临下炮轰奉军,准确率极高,多次击退奉军渡河。

张学良下令趁夜色偷渡,吴军早已准备了探照灯,照哪儿打哪儿,打得奉军人仰船翻,损失极大。

正面抢渡多次受阻后,奉军调整了方向,集中兵力向东路进攻,顺利在阳武渡河,占领了中牟,威胁郑州。

守卫黄河防线的吴军,担心被奉军截断退路,弃阵后撤,3月14日,中路奉军渡过黄河,16日,西路奉军在温县渡河。

奉军三路大军合围郑州。

北洋最后一次内战:1927年奉吴战争,吴佩孚凄凉谢幕

张学良

吴佩孚撤离郑州,退往巩县,靳云鹗率部退往新郑。

吴军丢失了黄河防线,但主力并未受损。

趁奉军得意之际,靳云鹗调集军队,联合魏益三、米振标(又反正了)在开封发起反击,大败奉军,击伤奉军将领于珍。

20日,靳云鹗率军反攻郑州,两军在郑州外围反复拉锯。

24日,为突破奉军阵地,靳军前敌总指挥高汝桐,亲自乘坐装甲车从正面冲锋,奉军也以装甲车应对,两车无意间被挂钩挂在了一起,拆分不开,只得开足马力互相猛拽,上演了一场惊险的速度与激情。

北洋最后一次内战:1927年奉吴战争,吴佩孚凄凉谢幕

《速度与激情》

激战中,奉军装甲车不讲武德,对靳军装甲车开了一炮,由于是抵近射击,这一炮威力极大,直接贯穿装甲车,打死了高汝桐。

高汝桐是靳军的灵魂人物,他死后,靳军群龙无首,全线溃退,战争竟以这样戏剧化的结果而告终。

此后,靳云鹗又组织了几次进攻,但元气已伤,反攻疲软。

无奈,靳云鹗退守豫南,归顺了武汉国民政府。

之后,武汉国民政府派唐生智率军北伐,靳云鹗被编入北伐军左路军,继续对付奉军。

奉军打败了吴军,夺取了河南大部,但却没能抵挡住唐生智、冯玉祥两路大军围攻,很快就撤出了河南——这意味着奉吴战争基本上白打了,奉军不仅没能在河南挡住革命军,还造成了北洋集团的严重内耗。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北洋最后一次内战:1927年奉吴战争,吴佩孚凄凉谢幕

靳云鹗

06

说完了奉吴战争和靳云鹗,再交代一下吴佩孚的结局。

吴佩孚退到巩县后,处境很艰难。

这时,阎锡山给他送来了温暖。

阎锡山见吴佩孚困顿,热情地表示要接济吴佩孚给养,还劝吴移居山西,共同对付奉军。

吴佩孚很有志气,谢绝了阎老西。

张作霖也来送温暖,他邀请吴佩孚去北京,还让奉军给吴佩孚送去了米、面、大洋,表示愿意和吴佩孚合作,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吴佩孚明白,奉军想利用他的号召力,收编河南形形色色的军队,压榨他最后一点剩余价值。他果断拒绝了。

吴佩孚自认为,让开了奉军南下的通道,就可以脱离战争旋涡,不料天意弄人,此时,冯玉祥大军出动了。

北洋最后一次内战:1927年奉吴战争,吴佩孚凄凉谢幕

洛阳、巩县、郑州地理位置

冯玉祥大军东进,兵锋直逼洛阳。奉军在郑州,吴佩孚所在的巩县,位于洛阳和郑州之间,位置很尴尬,两边碍眼——冯玉祥要消灭吴佩孚和奉军,奉军嫌吴佩孚挡路,让他闪到一边。

就这样,吴佩孚被撵出了巩县。

吴佩孚率领残部,一路颠沛流离,经嵩山、方城逃到了南阳。路过嵩山时,他曾打算上山当和尚,但被部下劝阻。

南阳是于学忠的防区,于学忠是吴佩孚的同乡(山东蓬莱人),也是吴一手提拔起来的老部下,但是危急时刻,这位同乡和老部下对吴佩孚避而不见,要他离开南阳。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吴佩孚早就经历够了。

北洋最后一次内战:1927年奉吴战争,吴佩孚凄凉谢幕

奉军剧照

第二次直奉战争战败后,吴佩孚逃到南方,昔日的部下一个个像见了鬼一样避他、躲他、撵他,他早就淡然了。

(详情请见《战神的至暗时刻:吴佩孚翻车流亡记 》)

眼下,他想带领残部去四川,投奔杨森。

吴佩孚曾有恩于杨森,上一次吴佩孚落难时,杨森曾邀请吴佩孚入川,但因各种原因,吴佩孚最终去了湖南岳阳,托庇于赵恒惕。

吴佩孚已走投无路,他想来想去,只能想到杨森。

从南阳到四川,走大路需经过襄阳,襄阳镇守使张联升也是吴佩孚旧部,但这时他已投靠冯玉祥,奉冯玉祥之命堵截吴佩孚。

襄河一战,吴佩孚损失惨重,本人也差点被打死。

北洋最后一次内战:1927年奉吴战争,吴佩孚凄凉谢幕

吴佩孚不敢走大路,取道保康、秭归、兴县向四川进发,这一路都是人迹罕至的小道,时有猛兽和土匪出没,吴佩孚带领一行人经千辛万苦,于7月13日逃到了巴东,受到了杨森手下的欢迎。

此后,吴佩孚在四川蛰伏了4年,直到1931年甘肃雷马事变才重出江湖。

【参考资料】

《北洋军阀史》《北洋军阀史话》《中华民国史:北伐战争与北洋军阀的覆灭》《吴佩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