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没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娃,长大后差异多大?别再说无所谓

导语:

朋友家孩子过一岁生日,前几天请客吃饭,在饭店看到孩子,已经能摇摇晃晃地走路了,朋友十分得意,逢人就说自己家孩子聪明,没爬就直接会走了。

事实上,“没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孩子,6年后差异巨大。

有一次,一个早教机构做活动,在距离孩子两米处放置一个苹果,一个2岁孩子和一个1岁孩子面前分别放一个爬行筒,鼓励两个孩子越过障碍去拿苹果。

“没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娃,长大后差异多大?别再说无所谓

2岁孩子站在那里有点不知所措,望望苹果又望望妈妈,似乎想让家长给自己出出主意。

而那个1岁宝宝,看到苹果二话不说蹭蹭蹭就爬了过去,很快就拿到了苹果。

据早教中心的老师分析说,也许是因为那个2岁宝宝未曾经历过爬行阶段就直接会走,而爬行不仅增强四肢的协调能力,还能提升大脑对肢体的控制力,以及帮助孩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没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娃,长大后差异多大?别再说无所谓

对小一点的孩子是如此,对较大一点的孩子,更有有巨大的差异。

我家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每天都要求孩子在家在家至少阅读半个小时,有的孩子经由老师的要求养成了很好的阅读习惯,而有些孩子则怎么督促都不行,后来经过跟家长沟通老师发现一件奇怪的事,那些不爱阅读的孩子,大多数在小时候没有经过爬行这一阶段。

事实上,早就有儿童专家曾对孩子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小时候喜欢爬行的孩子长大以后说话能力更强,跟他人进行交往时沟通能力更强,同时阅读能力更强。

“没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娃,长大后差异多大?别再说无所谓

“没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娃,长大后差异多大?别再说无所谓

没爬就走没有顺应身体生长的规律。

一方面,没有爬这个锻炼适应的过程,宝宝本就柔软的骨骼,会因为陡然的负荷引起脊椎骨变形、腿部变形等。

所以,爬这个过程是符合科学规律的、是一个必须的过渡。使身体各部分的承重有一个分散,适应调节的过程。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孩子不会表达而家长们常常容易忽视的一点,就是没爬就走会伤害孩子的视力。

“没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娃,长大后差异多大?别再说无所谓

一般八个月左右孩子开始学着爬行,而这时宝宝的视力发育尚未健全,刚好与爬行过程视野在一定的小范围内相匹配,孩子有一个逐步扩展视野的过程。

而如果没爬就走,陡然扩展的广阔视野会迫使孩子强行调整视线,使眼睛老处于疲劳状态,从而损伤孩子的视力。

结果有的家长还误以为孩子是天生的近视眼。

“没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娃,长大后差异多大?别再说无所谓

“没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娃,长大后差异多大?别再说无所谓

没爬就走会感觉统合失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感觉统合失调。

通俗地说就是大脑不能很好地把身体接收到的信息,通过感官去协调化作指令发出。

其次,我们来看看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形式。

据调查有20%左右的幼儿园及小学生会有下列反应:

“没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娃,长大后差异多大?别再说无所谓

1.平衡能力不好,甚至走路不稳易摔跤;

2.手脚笨拙,不灵巧,尤其是一些精细动作做不到位;

3.注意力涣散,总是难以集中,总显得迷迷糊糊;

4.反应迟钝,总表现出胆小、内向,畏缩不自信;

……

“没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娃,长大后差异多大?别再说无所谓

这一系列表现综合起来就是不够协调、敏捷。

而这些不理想的表现往往会让家长产生错觉,不是觉得孩子天资不聪颖;就会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困惑。

事实上,殊不知这都是不爬就走惹的祸。

“没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娃,长大后差异多大?别再说无所谓

最后,我们来说说爬行对于预防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性。

据研究,孩子会走前的爬行—手脚并用,调动全身的肌肉且重心适宜,是每个人一生中身体各个器官最早的综合协调锻炼,也是预防感觉统合失调的最有效的方式。

可以说是身体的协调性和大脑的良好发育不可或缺的关键过程。

“没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娃,长大后差异多大?别再说无所谓

“没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娃,长大后差异多大?别再说无所谓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走前的爬行对孩子认知发展的重要意义

大脑发育和身体的运动可以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在全身都处于积极运动的爬行中,大脑控制着四肢及全身的协调一致,同时又不断反馈给大脑新的信息,左右同时活跃调动,也为智商的提高有着推波助澜的积极意义。

就这样,在爬行中孩子会越来越反应敏捷。

再说,爬行过程对孩子这个时段的认知提高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没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娃,长大后差异多大?别再说无所谓

宝宝会通过这个时段身体的接触和自己努力仰头、撑肘、手腿脚的支撑、耳闻目睹等,系统地参与尝试。

在这一过程中,宝宝通过自己的探索,自身的综合能力有一个自然的无可替代的渐进的拔高过程。

可以说,爬行过程是每一个宝宝健康成长不可错失的良机,切勿跳级哟!

“没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娃,长大后差异多大?别再说无所谓

“没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娃,长大后差异多大?别再说无所谓

如何培养及巩固宝宝爬行的能力?

既然爬行这么重要,宝宝什么时候开始爬行呢?根据儿童行为学研究规律,宝宝的爬行期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0-6个月,婴儿爬行的准备期:

这个期间宝宝的身体还没完全发育好不具备爬行能力,此时我们可以先让宝宝练习趴在床上,用粗粗的毛巾从宝宝肚子下面穿过,父母抓住毛巾两头轻轻提起,帮助宝宝挪动他的手脚,促进宝宝身体协调能力。

“没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娃,长大后差异多大?别再说无所谓

6-9个月,婴儿的爬行敏感期:

有句话叫“3翻6坐8爬”,早一点会爬行的宝宝一般在6个多月就开始了,而晚一点的,也在9-10个月就已经开始了,6-9个月的时期,是宝宝的爬行敏感期,此时的宝宝会快速从“坐”转变成“爬”,而那些不会爬的宝宝,大多是没有经过父母正确的引导。

此时的父母,就要对宝宝进行会爬后的强化训练。

父母可以先把孩子感兴趣的玩具给宝宝玩一会儿,再把玩具放在大概一两米后,引诱宝宝爬行,此时也可以在家里把地毯或者毛巾等东西排列起来,做成一条有趣的“小路”,让宝宝体会不同的爬行感觉。

“没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娃,长大后差异多大?别再说无所谓

同时,可以引导宝宝爬上椅子,做要注意做好防护,这样可以有效建立宝宝的立体空间高度概念,也可强化宝宝的手脚股力,不要担心宝宝在此过程中摔跤,宝宝会从这些经验中学习到如何避免危险的能力。

10-24个月,宝宝的最佳爬行期。

10-24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从爬行逐渐转身站立和走路,这个期间宝宝的平衡能力和腿部支撑能力也在慢慢增强,家长更可以大胆放心地让宝宝自己爬行。

“没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娃,长大后差异多大?别再说无所谓

这个年龄段,家长可以跟宝宝一起玩钻山洞、爬山坡等游戏,既能增强宝宝爬行的兴趣,又能增强亲子关系,还可以让宝宝通过爬行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勇于探险的勇气。

“没爬就走”和“爬后再走”的娃,长大后差异多大?别再说无所谓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