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3月福建内贸货物吞吐量达4265.54万吨 强化物流供应链 畅通海上内循环

导语: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近日,装载着389个集装箱的“吉源隆77”轮缓缓靠泊福州港闽江口内港区青州作业区5号泊位,标志着“盘锦—福州”集装箱“点对点”航线正式开通,为福建与北方港口的货物贸易往来提供了新的物流通道。

今年,福建省各港口高效疏通省内循环,全面畅通国内循环,有力保障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3月,全省内贸货物吞吐量4265.54万吨,同比增长9.2%。其中,通过水水中转方式经福建港口进出的大宗货物159.98万吨,同比增长14.2%,

高效分拨 服务最前最后一公里

3月21日,“畅锦18”轮运载40标箱硫酸铵货物首次通过“莆田—江阴”支线运往福州港江阴港区,随后通过“丝路海运”航线出口菲律宾,福建省集装箱海上支线平台再添“公转水、散改集”外贸出口新货源。

深耕省内集装箱货物集疏运领域的东方海运有限公司,全力打造“福建省集装箱海上支线平台”,常年投入7至13艘集装箱船舶,开通10余条省内港口直达航线以及“江阴—泉州—厦门”等环省支线,布局码头网点13个,全面覆盖福建沿海地市,成为畅通省内集装箱海上内循环的中坚力量。

“我们根据市场货源流向及干线船东需求,持续织密航线网络,拓展‘散改集’等业务,实现‘内外贸同船’,有效提升集装箱货物的中转运输效率。”东方海运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郑晓娜介绍,通过福建省集装箱海上支线平台的航线网络,从省外运抵福建枢纽港口的货物可高效分拨至省内各腹地,同时将省内企业出口的货物集聚至福州江阴、厦门等枢纽港发往全国各地,为周边企业货物运输提供“最前”和“最后”一公里服务。

联动协作 提升供应链韧性

近日,烟台集装箱海运有限公司在泉州港石湖作业区完成集装箱首卸,成为石湖作业区5号、6号集装箱泊位建成投产以来,与泉州港太平洋码头达成合作的首家内贸航运公司。

“首批运载的镀锌带钢、铝合金棒等货物,主要供应泉州地区的五金建材、机械和轻工业等行业。随着港航合作的深化,将进一步促进闽、鲁两地内贸发展。”泉州太平洋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博生说。未来,烟台集装箱海运泉州航线的船舶将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加强运力投入,促进两省航班往来。

2022年以来,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紧紧围绕夯实港航主体协作主链条,持续推动港口、航运企业联动协作。今年以来,合作发展捷报频传:3月2日,厦门港与泰国廉差邦港建立国际友好港,将在航线开辟、航班增加等方面深化合作;3月7日,福建港口集团与河北港口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丝路海运”联盟发展,绿色港口建设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3月15至16日,厦门港航部门、企业召开推介会,预计后续将有3至5家航商加入“厦门—潮州”航线运作,助力两地互利共赢。

“通过精准对接、联动协作,促进运力增加、航线增开、航班加密,可为福建省及腹地地区工业企业提供更高性价比的水路运输和港口集疏运服务,有效提升港航物流供应链韧性,促进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福建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港口与航道运行处负责人表示。

整合功能优势 快装快卸快转

日前,“鑫航盛”轮运载5100吨机制砂顺利抵靠湄洲湾港莆头作业区,标志着莆头作业区“门到门”全程物流供应链机制砂采购项目正式启动。据介绍,这批机制砂从租船、货物装卸到转运,整个物流链由供应链公司会同码头全面负责到位,相比过去的物流方式节约了1天时间。

这是福建港口、物流企业整合“集、疏、储、运、贸、租、代”等综合功能优势,统筹船舶货物“快装、快卸、快转”的有效实践,也是福建不断优化港航服务、做强港航国际物流供应链的一个缩影。

厦门海沧新海达码头采用“船转船”操作工艺,仅用21小时,就为临时加靠作业的船舶完成装卸服务,在泊时长比原计划缩短约12小时。2022年,新海达码头累计完成近5000箱“船转船”操作,有效减少起重设备能耗,节约拖车运输费用,累计节省费用近20万元。

莆田秀屿港口有限公司在优化货物出入库流程、提升装卸船转栈效率等方面深入挖掘潜力,在确保农耕物资运输船舶“零待时”的同时,有效提升港口货物吞吐量。2月完成单货种硫酸铵货物吞吐量23.37万吨、同比增长12.52%,刷新开港以来单月最高纪录。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

本文来自【中国交通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