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为什么古代盗墓贼遇到金缕玉衣只抽金丝不拿玉衣?

问:为什么古代盗墓贼遇到金缕玉衣只抽金丝不拿玉衣?

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答:

古代盗墓贼碰上金缕玉衣,只抽金丝却不拿玉衣,主要是拿了玉衣后就会大祸临头。

为什么古代盗墓贼遇到金缕玉衣只抽金丝不拿玉衣?

金缕玉衣又称“金缕玉匣”,是汉代帝王死后,下葬时所穿的殓服,其形如铠甲,以金线将若干玉块相连,因此就被称之为“金缕玉衣”。

既然叫做“玉衣”,那上面珍贵的玉石肯定不少,在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的金缕玉衣中,玉块最多的一件,达到了惊人的4248片,并且每一块都是采用上等玉料雕刻而成。

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在不少史料记载中,都提到古代的盗墓贼遇到金缕玉衣后,仅仅是将其中的金丝抽走,对于价值连城的玉衣,要么弃之不顾,要么就地焚烧,根本不稀罕这些上好的玉块。

难道古代的盗墓贼不清楚这些玉块的价值吗?显然不是,他们之所以只抽走金线,是因为他们真的不敢拿玉衣。

极尽奢华的高级丧葬殓服:金缕玉衣

1968年5月,在河北满城县西南,我军某部正在挖掘一项工程,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一声炮响,传说中的“金缕玉衣”得以重见天日。

这次被意外发现的墓葬,是西汉时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兄长,中山靖王刘胜的陵墓。

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该陵墓中所出土的珍贵文物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各式锋利的兵器、用以针灸的金银针,以及玉蝉、玉猪等数百件陪葬品。

而最令考古专家惊叹的,是在清理刘胜的棺椁时,所发现穿在他身上的一套近乎完整的丧葬殓服,这套殓服,可以说比其他陪葬品加起来的价值都要高。

这就是传说中的“金缕玉衣”。

据相关记载,刘胜身上所穿的这套金缕玉衣,共有2498 枚玉片组成,并且,每一片上,都雕刻有精美的花纹。

为什么古代盗墓贼遇到金缕玉衣只抽金丝不拿玉衣?

除了刘胜本人所穿的这件之外,与他一同陪葬的妻子窦绾,其身上也有一套金缕玉衣,而这一套,也用了足足2160枚玉片。

这是我国考古历史上,首次发现保存如此完整的金缕玉衣,在此之后,1978年在山西临沂发现的刘疵墓、1986年在河南永城发现的西汉梁国国王梁孝王墓,以及1994年在徐州发现的楚王陵中,都发掘出保存程度不一的金缕玉衣。

其中,尤其是徐州的楚王陵中所出土的金缕玉衣,是目前国内发现的玉片数量最多的一套,同时也是玉片材质最好的一套,其整套玉衣共采用了4248块玉片组成,并且,每一块都使用的是上等的新疆和田玉。

有道是黄金有价玉无价,单单看这金缕玉衣上的材质,就知道这一套玉衣绝对是价值不菲,而根据考证,要成功制作这样一套玉衣,其工艺之复杂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之所以叫玉衣,是因为和人平常穿的衣服大小一样,也就是说,从头到脚,基本上是全覆盖,而众所周知,玉石的材质不像衣物那样柔软,相反还是比较坚硬的,因此,将其雕刻成衣服策形状,就十分考验工匠的技术。

拿中山王刘胜的那套玉衣来说,由于需要将整个头部包裹进去,因此,就需要雕刻出脸部的轮廓,并且,还要雕刻出眼、鼻和嘴的形象,因此,就需要先用长方形的小玉片组成脸盖,之后再用稍大一点的玉片刻出双眼和嘴。

至于鼻子,由于难度过高,只能用几块长条状的玉片合拢而成。

而包裹全身的玉片,相对脸部就简单得多了,基本上是用略大一点的玉片组成,而玉片与玉片之间,则全是用特制的金线来进行连接。

为什么古代盗墓贼遇到金缕玉衣只抽金丝不拿玉衣?

说起来简单,但在实际制作中,却相当不容易,要想成功地制作一套金缕玉衣,不仅需要大量上好的玉料,并且还要计算出需要多少个不同大小的玉片,并且,每一玉片都需要进行打磨、抛光以及雕刻,最后再用金线进行编缀。

因此,一套金缕玉衣,古代的工匠们在背后所付出的人力和物力,是相当惊人的。

除了金缕玉衣之外,还有等级略低的“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根据下葬者身份的高低不同,来穿着不同材质的玉衣殓服,而这些玉衣无一例外的都是,制作起来都十分繁琐和复杂。

但即使是代价再大,在汉代时,贵族们对此依旧是乐此不疲,并且在当时,用金缕玉衣进行下葬,成了一种流行的趋势,但凡有这个能力和地位的贵族,几乎人人都会如此。

之所以汉代的贵族们喜欢用玉衣下葬,是因为古代皇室贵族们,十分迷信“玉能寒尸”,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用玉的凉性,可以保持尸体不会腐朽,因此,才会想出用大量的玉片组成衣服的模样,穿着它去下葬。

而要想组成一套完整的玉衣,那么除了玉片之外,就少不了将其连接起来的金线和银、铜线,以中山王刘胜的那套玉衣为例,将整个玉衣连接起来的金线,就用了约1100克。

1100克折合成公斤的话,就等同于一公斤多,以当前的黄金价格来估算,就是大约41万左右,也算是价值不菲了。

不过,这些金线虽说数量也不少,价值还算可以,但与那些数量更大的玉片相比,显然要低得多,可是,古代的盗墓贼在碰上金缕玉衣时,却大多都是抽走金线,却放弃价值更高的玉衣。

如此让人感到迷惑的行为,究竟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古代盗墓贼遇到金缕玉衣只抽金丝不拿玉衣?

古代盗墓贼的迷之行为:放弃玉衣只要金线

别怀疑这种令人感到奇怪的行为,在史料中,对此有明确的记载。

“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烧玉匣取金缕,骸骨并尽。”---《三国志·魏文帝本纪》

从这个记载来看,古代的盗墓贼在盗掘汉代陵墓时,是将“玉匣”毁掉,却将金缕取走,并且,既然能被明确记载,就说明这并不是个例。

那么,这些盗墓贼为何会普遍放弃玉衣呢?难道他们不知道玉衣的价值更高吗?

其实,古代的盗墓贼不是不知道玉衣的价值更高,也不是不想拿玉片,而是他们发自内心的真的不敢去拿。

第一,拿金丝比较容易携带,拿玉衣太过明显。

从现有已经发现的金缕玉衣来看,其连接玉片的金丝,最多也就是一公斤多,更多的,也无非是两公斤左右。

这点重量,对于盗墓贼来说并不多,随便就能揣到怀里带走。

但玉衣就不同了,同样还是拿中山王刘胜来举例,他的那套玉衣,足足有两千多块,即使是单个玉片再薄,这么多数量加起来,也是很重的,这就造成了携带十分不方便。

重量问题还在其次,最主要是一套玉衣就算拆散了打包起来,也是鼓鼓囊囊一大包,这样如果带出去,肯定是一个十分明显的目标,随时都有可能被人发现,到时候报告官府,那就麻烦大了。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少带几块不就行了?实际上,少带几块可以是可以,但接下来就要面临着如何销赃的问题。

第二,玉片不好出手,而黄金则没有这个问题。

前文也讲过,在汉代,但凡能穿着金缕玉衣下葬的,基本上整个国家也就那么几位,要么是帝王本人,要么是他的近侍,或者是王公贵族。

为什么古代盗墓贼遇到金缕玉衣只抽金丝不拿玉衣?

总之,都是朝堂上数一数二的人物。

因此,这王侯将相们在下葬时,其下葬过程,以及陪葬品都会被详细地记录下来,并且进行保存备案,以供随时查阅。

这样一来,全国就那么几位穿金缕玉衣的,如果一个盗墓贼在盗了这其中一个人的墓后,还拿着玉片招摇过市,很容易就会被人得知其盗取了王公贵族的陵墓。

也就是说,盗墓贼要是拿着金缕玉衣上的玉片销赃的话,就意味着向周围的人广而告之他就是盗墓贼,这样缺乏智商的事情,显然没有人会做。

但金线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抽走后,盗墓贼可以将其熔铸,这样就无法知道金子的来源了,也就更容易出手,相对于玉片来说,销赃也要安全的多。

如果把玉片再次加工,让其失去原来的形状,会不会就容易出手呢?答案是也不会。

第三,玉器不是谁都能拥有的,平民持有宝玉就是大罪

玉石在我国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商周时期,古人们就将这种源自天然的矿石赋予了极为丰富的含义,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玉石也被雕刻出各式各样的造型。

但不管是什么造型,比如玉镯、玉环、玉佩等,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只能是社会的上层人才允许佩戴。

比如,在部分史书中就曾提到,“天子佩白玉,王公佩玄玉”,什么人戴什么玉,在每个朝代都有明确要求。

而在汉代前后,还有“侯级以下持玉者罪”等更为严格的规定,也就是说,在古代,普通人一般是没有资格持有玉石的。

因此,能合法拥有玉石的,都是国家的贵族阶层,而盗墓贼显然并不在这个阶层内,所以,若是盗墓贼堂而皇之地拿着玉石,那么是会被论罪的。

盗墓贼的目的,就是在盗取宝物后快速出手变现,但金缕玉衣上的玉石,并不能满足这个要求,并且,不仅不好出手,反而容易引火上身,甚至招来杀身之祸,这样只有坏处却没有好处的事情,盗墓贼肯定不会去做。

而相比于玉衣来讲,金线就更加符合盗墓贼的需要,不仅容易携带,十分隐蔽,并且销赃上也基本上不存在什么问题,最多就是将其炼化,改变其形态就可以,盗墓贼最终是为了求财,而金线也自然是他们最合适的目标。

为什么古代盗墓贼遇到金缕玉衣只抽金丝不拿玉衣?

综上所述,古代的盗墓贼之所以在遇到金缕玉衣时,只抽金线不拿玉衣,主要是因为玉衣数量大,目标明显,并且玉衣上的玉片,不是什么人都能拥有的,因此销路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即使知道玉衣价值更高,但为了安全,才敢拿走玉衣,而金线却没有上述几种问题,因此,盗墓贼们才会做出如此让人奇怪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