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如今再做疫情调查是否还有实际意义?

问:如今再做疫情调查是否还有实际意义?

答:

有一句话说的好:如果跌倒在地面上,别急着爬起来,捡一颗漂亮的石头再起来。

疫情虽然结束了,但是关于疫情的调查还是很有意义和必要的。疫情调查也称:流调。

1什么流调?

流调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是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的调查研究。主要用于研究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是传染性疾病和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流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依法依规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配合流行病学调查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

如今再做疫情调查是否还有实际意义?

当我们说到医学研究,脑子里很可能浮现出实验室里的各种玻璃器皿。其实,这些生理生化分析技术,很可能是某种医学研究到了第二阶段才能做的事。

研究疾病的第一步,更有可能是先做调查,详细记录一种疾病在人群里如何分布,看看这种分布是不是有某种规律。

这就是流行病学调查要做的事。简单来说,流调就是通过寻找被感染者的“上家”和“下家”,把一个个病例之间的传播链展现出来。因此,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聚集性疫情都是“流调”的对象。

从“西城大爷”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当病例确诊时,疾控人员会通过观察、询问、查阅资料等方式,与患者本人,或者是诊治医生、家属和知情者进行接触。调查病人活动轨迹,明确是如何传染的,列出密切接触者,确认是否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而“西城大爷”凭借自己惊人的记忆力,提供了详实准确的“流调”信息,这的确为流调的信息采集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时间就是生命,这样就可以跟病毒在时间上赛跑。

2"不带镜片的显微镜"

世界上最早使用流行病调查研究方法的人是英国内科医生约翰·斯诺,他也是公共卫生医学和麻醉学的开拓者。

如今再做疫情调查是否还有实际意义?

19世纪中叶的伦敦闹过几次霍乱,因当时医疗水平有限,针对霍乱尚无特效药,所以当时伦敦卫生局的官员们非常急切地想要找到疫情暴发的原因,加强预防。

斯诺则通过一系列的调查,逐步将目标聚焦到水源上。他根据霍乱死亡病人的资料画了一个统计地图,通过比对发现一个水井周围的居民,发病率显著高于伦敦市其他地区。

随后,斯诺在参加伦敦卫生局临时委员会的会议时,请求拆掉那个水井的抽水摇柄,让人们无法继续从那里取水。

采取行动之后,霍乱疫情很快停止,但人们不确定到底是哪项措施起了作用,因为在拆除水井手柄的同时,伦敦卫生局也在街道上大面积喷洒石灰用于消毒。斯诺不能解释这一点,只有继续调查。经过努力,斯诺和他的搭档确定了此次霍乱的第一病例——一个五个月大的女婴。这个女婴家的大门,正好对着那口为居民提供饮水的水井。女婴发病后,她的母亲常常把清洗尿布的污水,倒入门口的污水井中。污水井距离饮水井不到一米,由于年久失修,饮水井外壁已缺损,污水井和饮水井之间的土壤已能看出有污水渗透的痕迹。

后来这个女婴因为霍乱死亡,她的母亲也没有继续往污水井里倾倒污水,加之饮水井的手柄已经拆除,人们也无法从井中取水,因此霍乱疫情只持续了几天就戛然而止。斯诺认为,这次可以下最后结论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直到斯诺去世后,他的理论才被世人接受。

如今再做疫情调查是否还有实际意义?

通过斯诺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流调的重要性,它能起到类似显微镜的作用,是个不带镜片的显微镜。它也能从环境证据里找出规律,从而帮我们判断一种疾病的病因,即使我们目前还看不见这个病因本身。

由此可见,即便是在医学昌明的今天,流调仍然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比如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我们追踪确诊者的活动轨迹,可以分析这种传染病的起源、传播方式、传播力度等。

有了这些知识,我们制定防疫措施就能更有依据,更有可能精准阻断传播链,也更可能避免无谓的恐慌和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