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单论文学造诣,金庸和鲁迅谁更高?

问:单论文学造诣,金庸和鲁迅谁更高?

单从文学造诣的角度考虑,金庸能否达到鲁迅的高度?

答:

肯定地说,金庸先生在文学造诣上的高度和深度,无法跟鲁迅先生相提并论。

鲁迅(1881年——1936年)一生都在致力于严肃文学的创作,严肃文学是跟哲学结合非常紧密的文学形式,旨在把个人的哲学思想凝注在文字中,来剖析世界上存在的各种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来表达对人性的思考,对社会的认识。

严肃文学的创作者,通常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希望通过文学来启迪人类的心智和思想,继而影响到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严肃文学是很好的精神食粮,是让读者阅读后能带来痛感,能引发思考的艺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的通道,具有滋养精神,鼓舞精神,提升人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功能,引发人们对自身价值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思考,并寻求积极的改变。

单论文学造诣,金庸和鲁迅谁更高?

金庸(1924年——2018年)主要的创作精力在通俗文学,即,武侠小说上面,一直以来,武侠小说不被主流文学界认可,根本原因是,武侠小说过于注重娱乐性、消费性和通俗性,缺乏艺术性和思想性,也缺乏必要的社会担当,除过给读者带来娱乐之外,很难得到思想和精神上的震撼。

但金庸先生同样有他的优势,他是第一位给通俗文学加入传统文化观念,并宣扬传统文化精神的作家,这一点非常了不起。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观念中,非常看重儒家精神里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金庸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常会把这些品质凝注在大侠身上,如,《天龙八部》中的萧峰,《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郭靖、杨过等人,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身上体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以及匡扶正义的使命感,嫉恶如仇,爱憎分明,人物性格鲜明饱满,是非常可爱的角色。

单论文学造诣,金庸和鲁迅谁更高?

但从文学艺术本身的造诣来看,金庸确实没有鲁迅高。

首先,在文学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方面,鲁迅要比金庸丰富许多。

鲁迅善于使用对比、象征、隐喻、夸张、排比、讽刺、反语等各种修辞手法,并且用的很贴切,能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因此,他的文章中常常会出现引人深思的经典句子,充满了艺术张力,许多作品,尤其杂文作品被看作是现代文学的经典范本。

如,在短篇小说《伤逝》中,有许多这样的句子。

1,她从此又开始了往事的温习和新的考验,逼我做出许多虚伪的温存的答案来,将温存示给她,虚伪的草稿便写在自己的心上。

2,想给她一点慰藉。然而我的笑貌一上脸,我的话一出口,却即刻变为空虚,这空虚又即刻发生反响,回向我的耳目里,给我一个难堪的恶毒的冷嘲。

这些句子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凝练简洁,如同浓缩的精华,不直接描述,而是采用反语,心理时空交换的手法,把“她”和“我”当时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达到了出其不意的艺术效果,也只有鲁迅能写出这样的句子。

单论文学造诣,金庸和鲁迅谁更高?

鲁迅写作的年代,正值白话文刚刚兴起的时代,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地方,许多句子都需自己挖空心思来创造,100年过去了,我们现在读这些句子,依然感到非常鲜活,有很强的冲击力。

可以看出,真正的文学语言,完全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如同金子一样,在任何时候都能发出耀眼的光芒。就像唐诗宋词里的许多句子,它们是1000多年前古人的思想结晶,但现在读起来,仍然能走进我们的心里。

反观金庸的小说,不是依靠修辞手法的丰富性,以及句子本身的艺术张力来吸引读者,而是虚构出曲折离奇的情节,和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的故事,来留住读者的心。

因为武侠小说面对的是大众,因此,在语言风格上,必须追求通俗易懂,只需达到文笔流畅即可,文笔是否优美,句子是否有艺术张力?武侠小说家不需要考虑那么多,这就让武侠小说在艺术语言的创造性上,缺少了先天的竞争优势。

单论文学造诣,金庸和鲁迅谁更高?

再者,对现实社会的剖析,作品的立意和境界上,鲁迅同样比金庸高出很多。

文学历来被看作是对人学、社会学的另一种解读,是发现甚至解决人类社会中一些存在的现实问题,避免人类产生不必要的迷茫和困惑。

鲁迅的文学创作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惩恶扬善的特质,尤其注重对“假恶丑”的批判,目的是教导人们怎么做才能避免精神上的困惑,才能做得更好,自强自立。如果一个人是一块生铁,鲁迅更愿意把他催化成一块精钢,这就是鲁迅的文学目的。在文学立意上,鲁迅的境界很高。

而金庸的作品,核心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的消费目的和娱乐目的,就像影视带给人们的作用一样,至于能不能解决人们的困惑,不是他首要考虑的。

金庸由于传统文化修养很高,他有能力把传统文化观念融入到武侠小说中,也能通过作品带给人们一些思考,但这些不足以提升他的作品的含金量和严肃性。

因为这些原因,金庸一直得不到主流文学界的认可,因此,从1972年以后,他不在创作武侠小说,转向严肃文学的创作,相继出版了一些散文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研究著作,因为他想得到主流文学界的认可,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文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