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关于“湿气”一说,您相信吗?为什么?

问:关于“湿气”一说,您相信吗?为什么?

答:

“湿气”是中医领域的一个名词,西医里是没有湿气一说的。

今天我们做个足疗什么的,动不动就会说你“湿气重”,对此说法,我们该不该相信呢?因而很有必要来认识下中医对“湿”的认识和解读。


关于“湿气”一说,您相信吗?为什么?

传统中医对“湿气”的认识

早在200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湿,并把湿当做一种自然现象归为“长夏之主气”,有滋润万物的作用。

而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水与湿密切相关——

水湿的生理功能:

在生理上,《素问》中有“饮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在上面这句话里,就说明了水湿作为一种生理物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表明正常的水液代谢由胃、肺、脾、肾、膀胱、三焦的气化和五脏之经络输布共同完成,且“脾气散精”是水液代谢的枢纽。

水湿的病理基础:

《素问》中记载:“岁土太过,雨湿流行”,以及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认为:“饮食血气之病,湿由内而生也”。揭示了湿气致病不仅与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汗出湿衣等环境因素有关,而且与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水湿内停等内在因素有关,并且认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再次强调了脾的功能在水湿代谢障碍致病的中心作用。


关于“湿气”一说,您相信吗?为什么?

从湿气的特性,谈湿气重导致湿邪的病因病机

湿气重,湿邪为患可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

1.湿气重,重浊,趋下,可大便粘腻,肢体困重

《素问》中“因于湿,首如裹”。意思就是湿气重的人,头像裹了东西一样,头重。

《素问》中还有:“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说明了湿气的趋下的特性。

而湿性重浊、湿性趋下的中药特性,提示了不管是湿气中于表、客于里或伤于下,湿气中的人都会表现出重着、黏腻、趋下的特征,常见的症状有大便粘腻、肢体困重...

2.湿气停止阻遏气机,日久伤阳,导致阳虚:

而且,湿邪致病的另一个特性是湿邪伤阳,这是因为湿乃阴邪侵袭人体,在体内留存,停滞与脏腑经络,最容易阻遏气机,导致经络不通,日久必然伤及阳气,导致阳虚。

3.湿气重,湿性易变,春为风湿,夏为热湿,秋为燥湿,冬为寒湿:

天地阴阳二期升降交感,则湿邪遂生,湿气虽然为长夏的主气,并不是独主一时一方,也易变,可随四时而变——

湿气在四季都有,东西南北各方可容纳,在冬季为寒湿,在春季为风湿,在夏季为热湿,在秋季为燥湿。

湿邪导致的病位也多变,湿气到处游走居无定所,可侵袭人体脏腑经络、肌肉筋脉、四肢百骸,上下左右,无处不有。

而湿邪的病性多变,则表现为湿、饮、痰,都是和水湿有关的病理产物。

湿邪在病机上,还能与风、热、寒、暑、燥相互结合,形成风湿、湿热、寒湿、暑湿、燥湿等,从而可以产生痰、热、瘀、毒等新的变生病理产物,形成新的病理因素,而且这些病理因素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从而让人体的疾病更加多变和复杂化。


关于“湿气”一说,您相信吗?为什么?

几种常见湿病的辨证论治

1.外感寒湿:

其实就是感冒的一种,当然其他疾病也可有这种证型,发病多见于长夏,因为乘凉、恣食生冷,外感寒邪,内伤于湿。

临床真章为恶寒发热,不出汗,头痛,肢体困倦,胸闷腹痛,或呕吐腹泻...

其病因是,寒湿内停,正邪相搏,所以发热;邪闭玄府,所以不出汗;湿气上阻所以头痛;寒湿内停,所以肢体困倦、胸闷腹胀或呕吐。

对于外感寒湿的治疗,自然是解表散寒,化湿和中之法,以香薷饮加减治疗。

2.外感暑湿:

是感冒的另一个类型,而且多见与夏天,因为夏天暑气盛,而湿气又体内偏盛,暑湿相博而患病。

常见症状有发热,稍微恶风,出汗少,头胀痛,咳嗽有痰,口黏,心烦,口渴不想喝水,胸闷,大便糖稀,小便色黄。

其病因是,暑湿伤表而恶风;邪热迫津液外泄而发汗。湿热上熏而头胀痛、心中烦躁、口渴不欲饮;暑湿趋下则大便溏,小便黄。这是湿热内停之象。

和资料方法是祛暑解表、清热化湿,可以用新加香薷加减治疗。

3.痰湿犯肺:

痰湿犯肺的症状,常见有咳嗽喘促急,痰多年白色泡沫,恶心呕吐,胸闷,肢体困倦,头胀眩晕等。

痰湿犯肺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的体内津液凝结为痰,上犯于肺——痰湿阻肺,肺之宣降作用减弱,则咳嗽喘促,病及胃,则胃失和降而恶心呕吐;痰湿聚停胸隔则胸闷;痰湿困脾,则体倦乏力;痰湿上阻清阳则头胀眩晕。

痰湿犯肺的治疗,以祛痰止渴、平喘的方法,方剂可用二陈汤加减治疗。

4.中焦湿滞:

表现为脘腹胀满,纳呆,口淡无味,爱去吞酸,恶心呕吐,肢体困重,倦怠无力,嗜睡等。

其病因是,湿气内阻中焦脾胃,则脘腹胀满,口淡无味;胃气受阻,腐熟力衰退,则饮食差、嗳气吞酸;胃气衰弱降浊能力降低,则恶心呕吐;湿邪困脾,则脾阳不振,所以体重倦怠嗜睡。

治疗方剂可用平胃散等治疗。

其他的湿证,还有痰湿上阻、痰热上扰、痰热壅肺、湿热中停、水湿内停、湿挺胸胁、阳虚水泛、湿热下注、肝胆湿热等症,就不一一解释了。

关注我,有见识,有态度,以靠谱的科普,为健康加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