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小明王,既然想他死,为何还要去安丰救他?

问: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小明王,既然想他死,为何还要去安丰救他?

1363年,鄱阳湖大战之后,朱元璋统一天下的大势已经日渐明朗。朱元璋开始规划日后的新王朝。正当朱元璋满心欢喜地规划未来的时候,他的心头猛地一惊,他意识到自己名义上还隶属于小明王。只要小明王还在,就不能光明正大地当皇帝。朱元璋若想顺利登基,则要解决好小明王的问题。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小明王,既然想他死,为何还要去安丰救他?

公元1366年,朱元璋派心腹大将廖永忠迎接小明王回应天。结果小明王不明不白地死于回应天的路上,有人说小明王死于翻船,也有人说死于朱元璋的谋杀。不管小明王死于何种原因,他死亡的时间和地点都非常蹊跷。从结果上看,小明王死亡之后,朱元璋获利最大,可以肆无忌惮地称帝。

正是因为朱元璋有杀小明王的动机,所以不少人才认为小明王死于朱元璋之手。我个人也觉得小明王死于朱元璋之手。小明王和义帝差不多,两个人都是非常尴尬的傀儡。两个人的命运也都比较悲惨。只不过项羽没有当皇帝,没有人替他遮掩丑事。朱元璋当了皇帝,掌握了舆论,可以掩盖杀小明王的事实。

从现实原因来看,小明王必须要死。1366年前后,朱元璋已经消灭了南方的义军,张士诚、方国珍等人已在苟延残喘,挥师北伐消灭元朝指日可待。朱元璋已经成为最大的政治势力。朱元璋已经不满足于当一个“大帅”,也不满足于寄居人下。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先解决好小明王的问题。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小明王,既然想他死,为何还要去安丰救他?

此时的小明王要么禅让给朱元璋,要么死亡。即使小明王禅让给朱元璋,朱元璋也有可能背上骂名,让小明王不明不白地死掉是最佳选择。小明王去世之后,朱元璋宣布不再使用龙凤纪年。正是在这一年,朱元璋打破了“缓称王”的原则,正式称吴王,走向了称帝的关键一步。

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称帝前为吴王,却没有将新王朝的国号定为“吴”,而是将国号定为大明。大明的国号可能来自于明教,也有可能来自于明王。其实,小明王的称号也是来自于明教和明王。朱元璋将国号定为大明,也有继承小明王大统的意思。

1366年前后,小明王成为朱元璋称帝的障碍,要背上弑君的恶名才能当皇帝。一旦背上弑君的恶名,朱元璋的皇帝则名不正言不顺。实际上,小明王这个障碍是朱元璋挖的坑。当年小明王曾经被围困在安丰,如果不是朱元璋及时救援,小明王可能会葬身于安丰。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小明王,既然想他死,为何还要去安丰救他?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军主要分为两支,一支为红巾军系,一支为非红巾军系。非红巾军系主要包括方国珍和张士诚。红巾军系包括北方红巾军系、南方红巾军系、北琐红巾军、南琐红巾军。南方红巾军包括邹普胜、徐寿辉、彭莹玉、倪文俊、陈友谅等人。北方红巾军包括韩林儿、刘福通、郭子兴、孙德崖、朱元璋、赵均用等人。

韩林儿是北方红巾军的共主,正好是朱元璋名义上的领袖。韩林儿在刘福通的拥立下,称小明王,建立了宋政权。宋政权建立之后,遭到了元军主力的进攻,兵败汴梁,退守到安丰。刘福通和小明王在安丰坚持了近五年时间。1363年,刘福通和小明王遭到了张士诚部将吕珍攻击而失败。

刘福通和小明王在绝望之际想到了同为红巾军系的朱元璋,希望朱元璋看在同为红巾军的份上出兵相救。朱元璋收到了刘福通的求救信之后,经过一番权衡之后,决定亲自率军援助小明王。朱元璋救援的结果,却令他哭笑不得。朱元璋没能救下安丰,却成功地解救了小明王。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小明王,既然想他死,为何还要去安丰救他?

小明王对于朱元璋来说像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多了一个紧箍咒,却没有得到多少实际利益。朱元璋再想当皇帝,就要先解决小明王的问题,稍有不慎还有可能背上弑君的骂名。对于朱元璋来说,救下小明王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什么还要救下他呢?

首先,我们只能说此一时彼一时。鄱阳湖之战前,朱元璋获得天下的局势并不明朗。当时南方最有实力的势力为陈友谅,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之后,才获得了逐鹿中原的资格。当时朱元璋依然隶属于小明王,刘福通和小明王手上还有一些力量,也有一定号召力。朱元璋做为小明王的属下,救援他也无可厚非。

如果当时没有小明王这个旗号,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就难以实现。没有了小明王,朱元璋再不称王,就有名不正言不顺的嫌疑。有了小明王这杆大旗,朱元璋可以躲在暗处发展自己的力量。对于朱元璋来说,小明王这杆大旗还不到倒下去的时候。“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对于朱元璋的影响力自然不需多言。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小明王,既然想他死,为何还要去安丰救他?

鄱阳湖之战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朱元璋战胜了最强大的敌人,统一天下的局势逐渐明朗。这时候的朱元璋已经不需要打着别人的旗号,也不再担心元朝的进攻,完全可以立起自己的flag。此时的小明王没有任何作用,甚至成为朱元璋称帝的内部障碍。这时候,朱元璋才需要彻底撇清与小明王的君臣关系。

其次,安丰陷落前之前,小明王和刘福通还有一些力量,小明王的旗号还有一定号召力。朱元璋本身能够壮大,也是靠着不断兼并其他义军。朱元璋救援安丰,可以救出一部分义军,也可以将自己的势力推进到安丰一带,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壮大自己的力量。

朱元璋救下小明王之后,还可以以小明王的名义发号施令,利用刘福通的力量壮大自己。朱元璋的想法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计划落空了。朱元璋并没有救下安丰,也没有救出安丰的红巾军,只救出了光杆司令刘福通和小明王。朱元璋不仅没有壮大自己,反而就多了个烫手山芋。如果朱元璋的计划得逞,救出小明王无疑是一步高招。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小明王,既然想他死,为何还要去安丰救他?

从区域条件上看,朱元璋的位置并不好。朱元璋西面是最强大的陈友谅,东面是击败脱脱的张士诚,南面是方国珍,北面则是小明王和刘福通。安丰是南京的门户,如果安丰失守,南京则会唇亡齿寒。无论是张士诚还是元朝占领安丰,朱元璋的北面都会受敌。届时,朱元璋的东西南北都是敌人,处境会非常困难。

如果保住小明王和安丰,朱元璋在北方的压力会小很多,南京也会安全很多。从战略上看,朱元璋需要救援小明王,更需要安丰和小明王的地盘。虽然朱元璋没有保住安丰,也不是一无所获,也占据了一些地盘,南京以北的防线向北推进了不少。朱元璋占领了一些地盘,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根据地,也为与陈友谅决战打下了一些基础。

古代非常讲究名正言顺,也非常讲究道义。朱元璋名义上是小明王的部下,救援小明王是义务。当时的朱元璋还不到“随心所欲”的时候,还需要最大限度争取民心,也需要增加的威望。虽然小明王没有多少实力,却依然有一定威望,不少人依然认可这个小皇帝。朱元璋救援小明王,一是可以提高自己的威望,二是可以利用小明王仅剩的一点威望壮大自己的力量。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小明王,既然想他死,为何还要去安丰救他?

纵然朱元璋有一百个理由救援安丰,却掩盖不了救下小明王的尴尬。救援前,刘伯温曾经提出反对意见。刘伯温认为小明王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救不出小明王倒好,救出来之后该怎么处理这个小明王呢!刘伯温还害怕陈友谅趁机来攻。事实证明安丰之战后不久,陈友谅便大举进攻朱元璋。

朱元璋救下了小明王,却也为自己救下了一个“紧箍咒”。随着朱元璋力量的壮大,小明王的反作用则越来越大。当朱元璋的帝王之心彻底显露之时,小明王的末日也就是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