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饱受英国侵略却成功控制美国政治,爱尔兰人为何对英国人恨之入骨?

问:饱受英国侵略却成功控制美国政治,爱尔兰人为何对英国人恨之入骨?

早在2016年全民公投后,英国就开始宣布“脱欧”,到现在这么多年了,首相换了三位,竟然还没“脱”干净。要说为什么英国“脱”的这么费劲,相关谈判议题上,除了涉及服贸、关税方面的复杂内容外,当属领土争端了——英国领土北爱尔兰和独立国家爱尔兰之间的边界问题。

饱受英国侵略却成功控制美国政治,爱尔兰人为何对英国人恨之入骨?

爱尔兰是欧盟成员国,英国脱欧后,爱尔兰与北爱尔兰间边界将关闭,重新设置繁琐的岗哨。很显然,这会对两地间日常的货物、人员流通造成极大障碍,甚至可能毁掉爱尔兰过去数十年间来之不易的和平,再次引发冲突暴力和种族、宗教仇视。


实际上,差不多有五百多年的光景,爱尔兰原本就是英国版图的一部分,官方用语也是英语,甚至,在“日不落”时代,一些上层爱尔兰人还曾经为大英帝国英勇的开疆拓土、冲锋陷阵,表现积极。

然而,总的来看,跟同样属于凯尔特人种、信仰天主教的苏格兰人比,爱尔兰人的离心力要强了太多,至今仍对英国人不抱好感,更有爱尔兰激进组织,一个多世纪以来,坚持针对英国人搞事情,以至于被英政府定为了恐怖主义组织。

比如,印巴分治的主要操刀人,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英国皇家海军元帅——大名鼎鼎的蒙巴顿伯爵,就是在和家人在湖面泛舟游玩的时候,被爱尔兰激进组织暗藏的炸弹炸断了双腿,重伤不治,在极度痛苦中离世的。

(电视剧《王冠》中,还原的蒙巴顿元帅的国葬场面)

饱受英国侵略却成功控制美国政治,爱尔兰人为何对英国人恨之入骨?

爆炸发生的当晚,1979年8月27日夜,爱尔兰共和军就公开声明对此事件负责,他们把暗杀蒙巴顿的行为形容成是“执行死刑”,认为自己干的不算“暗杀”,而属于一种“正义的审判”。


其实,说到底,双方积怨之所以这么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爱尔兰被强行并入英国后,英国人从来就没有把爱尔兰民众当自己人,照搬了殖民地的那一套,把爱尔兰人踩在脚下,看成了二等公民。

毕竟,虽然苏格兰和英格兰人种和宗教也不尽相同。但贵族圈子和王室血统方面,双方都沾亲带故的,比如,终身未婚的伊丽莎白一世死后,她的大外甥,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就继承了英格兰王位,两家并为了一家。

饱受英国侵略却成功控制美国政治,爱尔兰人为何对英国人恨之入骨?

而爱尔兰呢,从来跟英国就不是一家人,血统上也很难扯到半毛钱关系。

从历史上看,隔海相望的而两地,很长一段时期里,基本上是各过各的,并没有什么太大交集。

爱尔兰岛上的居民是凯尔特人,信仰一种神秘的原始宗教,英格兰则为盎格鲁萨克逊人,都是基督徒。

直到公元5世纪,有个叫做帕特里克的英格兰牧师冒险上岛传教,正如前面说的那样,此时的爱尔兰居民还信仰着原始宗教,对于基督教并不感冒,原本打算用石头直接砸死他。

饱受英国侵略却成功控制美国政治,爱尔兰人为何对英国人恨之入骨?

紧要关头,机智的帕特里克随手抓起身旁的一串三叶草,用他那生动活泼的演说技艺,慷慨激情的讲解了三位一体的基督原理。

没成想......剧情反转了,他马上被岛上居民奉若神明。

此后,天主教深深扎根于爱尔兰,成了爱尔兰至高无上的国教,三叶草也被认作了爱尔兰的民族象征。还有这位帕特里克牧师,被爱尔兰人供奉为“圣帕特里克”。

后来的大英帝国国旗中,代表爱尔兰/北爱尔兰的那个红叉,就叫做“圣帕特里克十字架”,和代表英格兰的“圣乔治”,代表苏格兰的“圣安德鲁”一起组成了当今这个米字旗。

饱受英国侵略却成功控制美国政治,爱尔兰人为何对英国人恨之入骨?

可是,谁能想到,就是这个源自英格兰的宗教,为今后的爱尔兰问题埋下了巨大隐患。

公元12世纪,英格兰首次攻入爱尔兰,但并未能建立起稳定的统治。

公元1542年,著名的杀妻狂人英王亨利八世自封为爱尔兰国王,开始了对爱尔兰的殖民统治。

也就是从这时起,笃信天主教的爱尔兰人和改信新教的英格兰统治者,开始了历时近五百年的压迫与反抗。

所以,我们看到,整个近代的大英帝国,全称叫做“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注意,没有现在这个“北”字,因为,当年的王国疆域,包含了爱尔兰全岛。


正如前面说的那样,在英格兰人眼中,爱尔兰人就是“异教徒”、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卑贱族群,属于自己的奴役对象。因而,几个世纪以来,苛捐杂税和各种徭役名目众多,甚至连住宅的窗户开多了,也得交所谓的“阳光税”。而且,不管伦敦的朝廷由谁掌权,持续移民至此,以各种形式兼并爱尔兰人的土地,一直属于英政府的基本国策。

像带有部分爱尔兰血统的阿瑟·韦尔斯利——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虽然出生在爱尔兰,但属于信奉新教的英国贵族后代)

饱受英国侵略却成功控制美国政治,爱尔兰人为何对英国人恨之入骨?

再加上天主教和新教徒之间的巨大隔阂甚至是互相仇视,即便当了好几个世纪的大英帝国公民,爱尔兰人依然没能产生对英国的归属感,英国那边更是没真正把爱尔兰民众当成过自己人。

到了1845年前后,爱尔兰半数以上的土地,几乎都被英国贵族、庄园主和新教徒们占有。

也就是这年,爱尔兰爆发了“土豆大饥荒”。原本多山地的爱尔兰,正是靠着这个从北美洲传来的农作物,养活了大量中下层人口。土豆,几乎成了爱尔兰农民们唯一可以依赖的食物。

饱受英国侵略却成功控制美国政治,爱尔兰人为何对英国人恨之入骨?

当年,一种叫做“晚疫病菌”席卷了爱尔兰全岛,马铃薯绝收,进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大饥荒。

小弟有难,大哥理应伸手援助。可恰恰相反,危急时刻,英国不仅没有伸出援手,反而将从美洲进口,停靠爱尔兰港口的粮食作物悉数运回不列颠岛,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怜悯之情。

同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为了向西方国家示好,曾经高调宣布,将对爱尔兰提供1万英镑作为援助。但维多利亚女王却马上向他提出,只捐1000英镑就好。

原因是——作为英国女王,她仅向灾区捐赠了2000英镑,一旦外来援助比自己捐的还多,会损害英帝国的声誉。

于是,阿卜杜勒只好只捐助了1000英镑。但随后他派出三大艘装满谷物、种子、食物等物资的船只援助爱尔兰。

这些粮食谷物被英政府接受后的下落,就不得而知了。

饱受英国侵略却成功控制美国政治,爱尔兰人为何对英国人恨之入骨?

据说,大饥荒中,英国人还刻意在新教教堂门口施粥,以羞辱坚持天主教信仰的爱尔兰人....

这场饥荒从1845年持续至1850年,饿死了爱尔兰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另有近三分之一的爱尔兰人选择了逃荒国外,目的地大多是以美国为主的北美洲,全岛人口数量从巅峰时期的800万,下降至400万,时至今日,爱尔兰人口也没能回到瘟疫之前的数量。

如此人命关天的血仇,搁到哪个民族,也咽不下这口气,对吧。

饱受英国侵略却成功控制美国政治,爱尔兰人为何对英国人恨之入骨?

大饥荒后,爱尔兰独立运动此起彼伏,但都无一例外遭到了英政府的强力镇压。

至此,爱尔兰独立运动和英国政府,陷入了“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

(英剧《唐顿庄园》中的三姐夫——爱尔兰司机出身的汤姆·布兰森,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个非常激进的爱尔兰独立分子,还曾经试图放置炸弹搞暗杀,随着剧情发展,竟然一步步的被伯爵一家子给“同化”成了英国贵族)

饱受英国侵略却成功控制美国政治,爱尔兰人为何对英国人恨之入骨?

到了20世纪初,在英国被一战整得焦头烂额之际,1916年4月,爱尔兰共和军发动了“复活节起义”,但很快遭到了英国政府的血腥镇压。

一战结刚结束的1919年,又爆发了爱尔兰独立战争。经过两年之久,最终双方停火,1921年,签订了《英爱条约》,并于次年生效。从此,爱尔兰取得了部分自治权限,但仍归属于英联邦,但并非一个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

(电影《风吹麦浪》演绎的就是这段历史)

饱受英国侵略却成功控制美国政治,爱尔兰人为何对英国人恨之入骨?

二战后的1949年4月,在和英国谈判达成一致的前提下,爱尔兰宣布废除君主制,脱离英联邦,成立共和国。

与此同时,爱尔兰北部六郡依然归属英国,英国国名也正式改成了“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当然,这也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几百年来,英国人一直在向爱尔兰岛北部地区源源不断的输入英格兰新教徒。所以,在岛的北部地区,以新教徒为主的英格兰人属于多数派,他们自然心向英国政府。

这引起了爱尔兰共和军的不满。正从那时候开始,爱尔兰共和军公开宣布拒绝放弃武装斗争路线,要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恐怖袭击等暴力手段来实现全岛的“南北统一”。

饱受英国侵略却成功控制美国政治,爱尔兰人为何对英国人恨之入骨?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爱尔兰共和军先后策划了多起带有恐怖袭击性质的暴力事件,有针对普通英国民众的袭击,也不乏瞄准名人政客们的暗杀活动。比如前面提及的1979年蒙巴顿被炸事件;1984年的时候,还曾在英国的保守党大会上埋设炸弹,企图暗杀撒切尔夫人。

这次恐袭当场炸死五人,撒切尔夫人因为走的及时,幸免于难。

(当年爆炸现场)

饱受英国侵略却成功控制美国政治,爱尔兰人为何对英国人恨之入骨?

对于爱尔兰共和军,别说英国方面把它定性为了恐怖组织,就算是爱尔兰官方政府,也早就宣布将其取缔,并进行着长期打压,但因为其强大的海外背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一直保持着生生不息的状态。

爱尔兰共和军的活动在1992年达到了巅峰…全伦敦上下,一年总共发生了38起炸弹袭击事件。

发展到这一步,过于激进的爱尔兰共和军,早已经成了英、爱双方和平稳定的共同威胁。

直到2005年,在国际社会的调解和斡旋下,爱尔兰共和军才正式下令停止武装斗争,加入北爱尔兰和平进程。但近些年来,仍然不时会传出有关疑似爱尔兰共和军指使的爆炸袭击事件。

(某次爆炸现场)

饱受英国侵略却成功控制美国政治,爱尔兰人为何对英国人恨之入骨?

不容乐观的是,随着英国脱欧带来的一系列风险,未来北爱的走向,仍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最后,再简单说说美国的爱尔兰族裔。

在美国,如果把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分开计算,德裔则一直属于美国最大的族群,而紧随其后的,则是那庞大的爱尔兰裔族群。像肯尼迪家族、拜登总统这种纯血的爱尔兰+天主教徒外,带着爱尔兰血统的美国总统还有尼克松、里根、克林顿、布什父子、奥巴马等等。

饱受英国侵略却成功控制美国政治,爱尔兰人为何对英国人恨之入骨?

跟德裔美国人比,爱尔兰裔人口虽然量大,但却被长期边缘化,进入上流社会的过程,非常艰辛。

毕竟,主导美国社会和话语权的,还是那帮欧洲新教徒的后代。

爱尔兰移民大多都是宗教观念极强的农民和城市贫民,“逃荒”到的新大陆。

甚至连号称“美国唯一的王室”的肯尼迪家族的先人——帕特里克·肯尼迪,也是在1845年的“土豆大饥荒”中,乘坐便宜的“棺材船”来美国碰运气的。

他们虽然缺乏城市谋生技巧,但人口生产能力却相当强,还特别喜欢集群,随便在哪定居,都能一跃成为当地的多数族裔,给人带来巨大观感冲击和心理压力,再加上白人鄙视链里固有偏见,很容易让人对他们产生轻贱之感。

于是,美国底层的脏活累活全都包给了他们,爱尔兰移民的生存环境非常差,处处被侮辱和歧视,成了北美白人里的“贱民”。

(《双面格蕾丝》剧照。19世纪的加拿大,对爱尔兰人也充满了歧视和偏见)

饱受英国侵略却成功控制美国政治,爱尔兰人为何对英国人恨之入骨?

不过,很多诸如肯尼迪家族的爱尔兰移民们,通过几代人的奋斗,也能最终跻身于上流社会。但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精英阶层看爱尔兰裔,往往还会带着些有色眼镜。

比如,跟罗斯福总统关系非常要好的老肯尼迪(肯尼迪总统的爸爸),在1930年代,曾被先后任命为全美证券委员会主席和驻英国大使。即便身居要位,但私下里,还是有人会拿“一个种土豆的爱尔兰天主教徒”来嘲笑已经进入美政府“核心决策圈”的老肯尼迪。

直到二战后,很多爱尔兰家庭趁着产业革命,跻身于新兴的美国中产阶级群体之中,革新了族群面貌。也正是从此时开始,爱尔兰人逐渐摆脱了“没文化”、“犯罪分子”这类的人设,各种对于他们的排挤和歧视,进而随之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