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淞沪会战到底输在哪?这场仗是否有机会能打赢?

问:淞沪会战到底输在哪?这场仗是否有机会能打赢?

1937年的淞沪会战,是全面抗战以来中日双方的首次大规模主力会战。此战,国军将士顽强奋战三个月,给日军造成了较大的杀伤。

但淞沪会战,最终还是以国军的失利告终,并且国军此战伤亡将近30万人,可谓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那么此战,国军到底输在哪呢?

淞沪会战到底输在哪?这场仗是否有机会能打赢?

一、国军从头到尾都没有效发挥兵力上的优势

在三个月的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先后投入的兵力达到了80余万人,日军也先后投入兵力达到20万。表面上看,国军的兵力是日军的4倍。但实际上,一方面这几十万国军是先后赶赴战场的;另一方面,淞沪战场面积太过狭小,那么部队也无法一次性全部展开。

这就导致了淞沪战场上的国军只能采取兵家大忌的添油战术,也就是逐次使用兵力。

二、中日两军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

海空军没必要比较了,双方实力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没有可比性。

就拿双方相对接近的陆军装备来说,国军的装备与日本陆军的差距依旧不小。就拿装备最精良的德式师来说,也仅仅是单兵武器略强于日军,而重火力依旧与日军相差甚大。当然,淞沪战场的国军也有少量的重武器,但是对于几十万之众的军队来说,装备率太低,对整个战场的影响很有限。

淞沪会战到底输在哪?这场仗是否有机会能打赢?

而德式师以外的国军,连单兵武器的优势都无法确保。

三、淞沪战场的地形易攻难守

整个淞沪地区的地形基本都是海拔在两米以下的冲积平原,无险可守。国军往往在平地上用沙袋堆起简易的防御工事,这种防御工事在日军的炮火轰击下很容易被摧毁;或者直接挖战壕,但是由于淞沪地区的地下水位很浅,战壕往往挖个一米多深,地下水就冒了出来。

由于无险可守,国军在火力上的劣势体现得更为明显。

淞沪会战到底输在哪?这场仗是否有机会能打赢?

四、战术失误多

会战期间,国军的战斗意志令人敬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晰地看到国军在战术上存在着许多失误。

首先,淞沪会战是国军第一次各军兵种协同作战,而配合的效果很不理想。步兵逼坦克冲锋,又不给予支援,导致国军为数不多的轻型坦克被日军悉数击毁;而失去坦克的掩护后,步兵又被日军的火力大量杀伤。

淞沪会战到底输在哪?这场仗是否有机会能打赢?

甚至还出现了一个营的部队拥挤在一条街上,被日军堵住街口全部击毙的惨剧。

而最大的失误则来自会战尾声那极端混乱无序的撤退。几十万军队,拥挤在几条公路上,毫无组织地溃退。在日军的追击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撤退的国军部队伤亡达10万人,占到整个淞沪会战伤亡人数的三分之一,而日军在追击途中的损失微乎其微。

小结:淞沪会战,中日双方实力存在巨大差距,再加上淞沪地区无险可守,国军此战基本没什么取胜机会,但是如果战术上能够降低无谓的失误,至少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国军自身的伤亡。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