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人为什么会生病?

问:人为什么会生病?

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从黄帝内经开始说起吧。黄帝内经是中国古老的医学典籍,在道家黄老之术上建立了中医的阴阳五行、脉象、藏象、经络、病因等学说,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人为什么会生病?

内经中记载了黄帝与岐伯之间这样一段对话,黄帝问道:当一个人的形体破败了,气血也耗干了,治疗就很难见效,这是为什么啊?岐伯回答说:神不使也。意思就是病人的神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医生也没有办法调动了。黄帝接着问:什么是神不使呢?岐伯说:针石治病,这不过是一种方法而已。现在病人的神气已经散越,志意已经散乱,纵然有好的方法,神气不起应有作用,而病不能好。况且病人的严重情况,是已经达到精神败坏,神气离去,营卫不可以再恢复的地步了。为什麽病情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的呢?由于不懂得养生之道,嗜好欲望没有穷尽,忧愁患难又没有止境,以致于一个人的经气败坏,营血枯涩,卫气作用消失,所以神气失去应有的作用,对治疗上的方法以失去反应,当然他的病就不会好。

这段关于精神的问答非常值得认真研究。按照道家的说法,世间万物都生于无形的精神,然后凝聚为能量,最后才化生为物质。一切皆从这个精神开始,人的疾病也是如此。

人为什么会生病?

因此,中医认为人的精神也会生病,而且首先是就从生命无形的部分,即精神层面开始出问题;再到气的部分,使人体能量和运行规律发生紊乱;最后蔓延至有形的身体器官。

大多数人得病的根源来自于内心的烦恼或怨恨,以及生活、工作中产生的焦虑和各种负面情绪。当这些精神层面的伤害不断积累,就会对人的心理与生理造成影响,致使气滞血瘀,各项功能紊乱,最终在体内形成病灶,慢慢发展成为严重的疾病。我们常有类似的体会,精神状态好的时候,身体也很好,即使风吹雨打或工作劳累很快就能恢复。但如果心里有牵挂或心事重重,忽然一阵邪风就能吹的感冒发烧,我们说这是心里有火,其实还是精神上的问题,思虑过重出神了,卫气就没有保护住我们的身体。

人为什么会生病?

每当人的身体开始出现不适的时候,说明你的精神、意识早已经出现了偏差。这时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个精神层面的问题,及时调整心态,神气还有机会回转,神气回转后,身体的疾病就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进行调理。

中医理论是非常深刻的,绝不像现在反中医的人那么肤浅无知。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得病的根源在于人的内在精神。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二家都很重视自省、慎独、返观内照等修行方法,只有从自身内部找到原因,觉察到精神意识的问题与错误,才能及时扭转。心念一转,神气也就转了,往小处说身体状态跟着转变,往大处说人生的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很多人由于工作繁忙或者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从未认真观察过自己的内心世界,对精神状态、身心感受始终无知无觉,我认为这应该算是精神的亚健康。一旦得病,不去找内在的根源,却指望通过吃几副汤药或者化学药物就能改变,简直是异想天开,即使暂时有点效果,但病灶依然存在,随时有可能复发。对于人类如此复杂、精密的身心结构,要靠药物治疗达到完全康复,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人为什么会生病?

现代人生活压力很大,王首富的一个小目标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今生无望的。我们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一个美好的愿景,为家人努力工作,快乐享受生活都没有错。但如果我们一直以外界事物为目标去追求,就一定会失去对自己内心真实愿望、想法和感受的关照。中医把这种情况叫做形神分离。那么,如何做到黄帝内经中说的形与神俱或身心合一呢?

首先,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必须要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要在外界寻找目标、制定标准。这件事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非常困难,需要用经验与智慧解决。不过,我们可以在生活中锻炼自己养成一种观察内心的习惯,比如:什么食物不能多吃;什么时候需要休息;和谁在一起感觉舒服;做什么会比较安心:最近为什么会睡不着等等。生活中时刻留意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身体反应,就可以时刻调整自己的状态,这才是真正的中医养生。

其次,黄帝内经对养生和养神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恬淡虚无。恬就是安静放松,与生活中、电视剧里常见的大喜大悲相比,恬淡就是一种平常的中和状态。这个恬如果换成甜,就有甘的意思。中医用药有一个原则叫做甘以缓之,意思是说所有的药,只要是甜的,比如甘草,都能让人的精神、身体,包括看待问题的思路及态度变得柔和、平缓。

人为什么会生病?

现在很多的疾病都源自于急。比如神经衰弱、焦虑症等,已经成为常见病,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太快,陷入了一种心浮气躁又急功近利的精神状态。人一着急,就会六神无主、六神不安,神就会离开身体不守其舍,随之气机也会浮动不定,时快时慢、时松时紧,慢慢地引发身体生理功能的失调与病变。

淡就是我们为人处世时在名利上要淡泊一点,不要刻意给自己设定一个太高的目标,对于结果也要有各种心里准备。这样你就有了一个很大的回旋空间,有利于心里放松,做事更加从容。结局这样也可以,那样也能接受;而不是一心期待,执着于目标,反而给我们内心造成更大的焦虑。

所以,恬淡虚无如同佛家说自净其意,道家说为道日损,儒家说思无邪一样,都在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简单一点,朴素一些,平平淡淡才是真。我们平时的学习工作,包括在头条写文章也一样,切记想法不可太杂,意气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最好也不要动得太多。从中医养生和道家角度来说,修心都是第一位的,随着功力不断提升,你会越来越敏感,一个念头的涌动就会对身体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当身体较弱的时候,神气是会游离的,不容易收摄。因此过去修道之人,赏鱼观花之时,都是半睁着眼睛,怕神光外露出去呀。所以说,守护好你的内心,让精神时刻保持恬淡,就会远离疾病的困扰。

中国古人认为,对于天地万物、宇宙人生的真正认识与理解,不是靠思维得到的,也不是靠有为学习的,而是当心灵处于寂然不动的无为的状态,与天地宇宙相交感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可以通晓天地间的一切,这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人为什么会生病?

按照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当你放松身心,没有那么多念头、思想、情感、欲望和各种烦心事涌动缠绕的时候,自己的心就像一面镜子,一切都清清楚楚地映在那里。正所谓: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