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弟子规是什么教育(弟子规教育国家认可吗)

说到儿童启蒙读物《弟子规》,有人把它捧得天花乱坠,有人把它骂得狗血淋头。除此之外还有最没出息的中间派,中间派认为它有的段落在今天仍然可以而且值得让孩子们读,但它绝没有好到一部分像吹捧者吹得那么神;而它有的段落今天看来的确很糟,但也不像有的批判者说得那样具有洪水猛兽般的危害,这同样也太抬举它了。

孩子们身穿汉服诵读《弟子规》

《弟子规》是清康熙年间一个教私塾的秀才编的一本童蒙读物。原来叫《训蒙文》,也就是给童蒙未开的孩子开蒙的读物,后来经过一位同行的改编,改名为《弟子规》。《论语》里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话,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晚辈子弟,在家应该孝顺父母,出外应该尊敬兄弟,谨慎而有信用,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还有多余的力量,就用来学习文献。

《弟子规》拿这话做纲领,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总叙,第二部分就是“入则孝,出则悌”,讲述了孝敬父母兄长的内容,第三部分“谨而信”,讲述为人要严谨要忠信,涉及到了作息、服饰、饮食、言语等方面的规矩,第四部分“泛爱而亲仁”,讲述以爱心诚心待人等内容,第五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讲述了一些学习方法与学习要求。

《弟子规》选段

《弟子规》三字一句,文词浅显,作者文才有限,有的地方非常粗糙,一段一段凑成韵脚,读来容易上口。跟《三字经》不同的是,它不以传授知识为主,而以制定规范为主,主要都是对孩子们在立身处世方面提出的一些要求。正因为它的言语通俗,也正因为它的内容切用,所以容易流行。这些内容很多是从传统典籍中提炼出来的,有些至今仍不过时,这可以从一些选段中窥见一斑。

例如大到强调读书人要以品德才能为重,不要过分追求穿得好吃得好;小到要求孩子们借了东西要及时归还,要讲究卫生,便后洗手,衣着整洁,不要喝酒等等。但有的则与现时代格格不入了。例如在讲对父母尽孝的时候,不仅要“父母呼,应勿缓”,随叫随到,对父母的责备不仅要认真聆听,全盘接受,被打也得毫无怨言。

这就很让一些专制的父母,更让一些霸道的老板如获至宝,于是除了父母让孩子读《弟子规》外,老板勒令员工背《弟子规》,监狱勒令犯人背《弟子规》,甚至有人扬言“学习《弟子规》是当代中国的普遍要求,人心所向,殷切希望《弟子规》能够进入大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多级党校和各类干部学校”,这种昏话被白纸黑字地印出来,当然就容易引起愿意多让孩子保留一点独立人格,多让孩子保留一点自主精神的家长与学者们的反弹,于是雅一点的标题如《〈弟子规〉宣传的是奴役哲学》,俗一点的标题如《〈弟子规〉是只烂番茄》之类的文章也纷纷出笼。

在正确地指出《弟子规》有多处应该摒弃的糟粕时,这类文章有时也不乏有夸大其辞、耸人听闻的地方,如称《弟子规》宣传的是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的践踏儿童人格的野蛮观念,有的人还振振有词地举例说对孩子不能太强悍。耍威严的慈禧太后只有一个儿子,后来又抱养了一个,就因为她要在两个孩子面前耍威严,所以儿子同治皇帝养成了你不让干什么我偏要干什么的乖戾性格,以皇帝之尊外出嫖娼,而养子光绪皇帝则一辈子唯唯诺诺,所以两个不成功的孩子的问题都出在慈禧性格太强悍上。

慈禧照片

其实第一,要论教育孩子的强悍,康熙比慈禧可要强悍多了,他也不像慈禧那样失败。第二,同治皇帝的问题恐怕不是慈禧太强悍,恰恰是慈禧的溺爱才形成的,所以她后来对光绪才心理变态,加倍强悍。所以碰到这类争论激烈的话题,我们不要看谁调门高就相信谁,无论吹捧《弟子规》或是批判《弟子规》的文章,作者各有目的,往往言辞慷慨,来吸引人的眼球。

但就跟网络上流行的那些多数语调高亢、论断绝对的争论文章一样,乍一看让你感到振聋发聩,读完了细一琢磨,既没有让你对《弟子规》的了解切实增进多少,也没有让你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多少提高。所以碰到这类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取来《弟子规》的原文,自己静心读一读,细心想一想再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优秀作者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洁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