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何不顾名声执意暴力杀死亲叔叔?

问: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何不顾名声执意暴力杀死亲叔叔?

明宣宗朱瞻基也算是一代明君,他上承爷爷明成祖朱棣的永乐盛世,延续了父亲明仁宗朱高炽的统治,打造了继洪武之治和永乐盛世之后的大明第三个盛世仁宣之治。

可是作为一代明君的朱瞻基,他却在宣德元年(1426年)不顾落下恶名而将亲叔叔汉王朱高煦做成了烤肉,并且还将朱高煦的九个儿子也全部诛杀,彻底将朱高煦一脉灭绝。

归根到底其实是朱高煦咎由自取,是他举兵反叛在先,不过他举兵反叛很快就被平定,朱瞻基将他废为庶人囚禁于皇城根西安门内。这一天朱瞻基去探望他,可他却故意伸脚绊摔了朱瞻基。于是朱瞻基大怒,命人搬来一个三百斤的大铜缸,把朱高煦压在缸里面做成了烤肉。

要知道朱高煦谋逆是大罪,却只被朱瞻基废为庶人,而伸脚绊摔朱瞻基本是一件小事,朱瞻基却为此勃然大怒,并将朱高煦做成了烤肉,那么朱瞻基为何能宽恕朱高煦的谋逆之罪,却不能宽恕他伸脚绊摔自己呢?

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何不顾名声执意暴力杀死亲叔叔?

被忽悠出了皇帝梦

朱高煦是朱瞻基的亲叔叔,他与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是同母所生的亲兄弟,朱棣与嫡妻徐氏生育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老大朱高炽、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朱高煦算是朱棣的嫡次子。

朱高炽与朱高煦兄弟俩自幼就形成鲜明对比,朱高煦自幼就十分勇武,喜动不喜静,为人十分狡黠,好勇斗狠。他的大哥朱高炽却是喜静不喜动,酷爱读书,为人谦恭宽厚,是一位成熟稳重的君子。

少年时期朱高煦曾和大哥朱高炽一同被爷爷明太祖朱元璋接到南京教育学习,朱元璋比较重视孙子们的文化素质教育和从政能力的培养,因此他给这些孙子聘请了很多名师。

学习期间朱高炽谦虚认真,尊师重道,而朱高煦却是调皮捣蛋,他不仅不爱学习,举止还十分轻佻浮躁,经常欺负教他的老师。因此朱元璋经常斥责他,并表现出对他很厌恶,朱元璋曾对外称他将来就是老朱家的祸根。

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何不顾名声执意暴力杀死亲叔叔?

不光爷爷朱元璋对朱高煦很厌恶,朱高煦的亲舅舅徐辉祖也很厌恶他,朱高煦的母亲徐氏是明朝开国名将徐达之女,他的亲舅舅就是徐达的长子徐辉祖。

朱元璋去世时,由于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因此由朱标的儿子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允炆担心藩王叔叔们对自己不利,因此在朱元璋去世后不许藩王到南京奔丧,朱棣就派了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代替自己到南京奔丧。

当时朱允炆已经决定削藩,因此朱允炆的文臣齐泰建议将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软禁起来,用他们三人来迫使朱棣接受削藩,可是另一个文臣黄子澄却认为朱允炆贸然软禁三兄弟会打草惊蛇。

这时候徐辉祖站出来极力建议朱允炆将自己的三个亲外甥全部软禁起来,徐辉祖还建议朱允炆直接将朱高煦杀死,把朱高炽和朱高燧软禁起来就行。徐辉祖认为朱高煦好勇斗狠,生性狡黠,是一个不忠之人,这种人既不会忠于他父亲朱棣,更不会忠于朱允炆,所以不如直接弄死。

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何不顾名声执意暴力杀死亲叔叔?

但是最终由于朱允炆与朱高炽私下关系比较亲密,再加上他没有完全决定是否要与朱棣闹翻,因此他最终选择将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放走了。连亲舅舅徐辉祖都想弄死朱高煦,可见朱高煦是一个十分不受人喜爱的人。

后来朱棣起兵发动了靖难之役,朱棣起兵之后,朱高炽就负责留守,而生性勇武的朱高煦就被朱棣带在身边到前线去作战。此后四年的靖难之役中,朱高煦一直陪伴在朱棣的身边,随他南征北战。

浦子口之战时,朱允炆的大将盛庸将朱棣围困在浦子口,朱棣一直率兵突破不了盛庸的包围圈,这时候是朱高煦率军从外面突破盛庸军队的包围圈救下了朱棣,在战场上朱棣为了鼓舞朱高煦奋力冲杀出包围圈,他刻意给朱高煦营造了一个皇帝梦,对朱高煦说道:“勉之!世子多疾。”

这意思就是朱棣告诉朱高煦加油干,世子就是朱高炽向来体胖多病,朱棣的话外之意就是朱高炽体弱多病可能活不了太久,如果朱棣当了皇帝,朱高炽在早逝了,那将来皇位就是属于朱高煦的了。

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何不顾名声执意暴力杀死亲叔叔?

于是朱高煦就这么被老爹朱棣硬是忽悠出了一个皇帝梦,他从那天就开始想着取代大哥朱高炽。由于朱棣画的这个饼又大又香,朱高煦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很兴奋,浦子口之战中正是他表现英勇才护着朱棣杀出了重围。此后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煦也是拼了命一样,似乎把朱允炆从皇位上拉下来,他就能登基一样。

因此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很大的军功,可是他万万没想到,等到靖难之役成功后,老爹朱棣顺利登基为帝,朱棣却说话不算话了,他只被朱棣封为汉王,而太子还是他大哥朱高炽。

本来朱棣在登基之后也在朱高炽和朱高煦之间选谁为太子犹豫过,当时的朝臣也大概分为两派,参加过靖难之役的武将都支持朱高煦为太子,而文臣则都认为朱棣应该遵循长幼有序的礼法,立长而不立幼,应该册立嫡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

最终是翰林学士解缙劝朱棣册立继承人要考虑长远,解缙认为朱高炽不仅是朱元璋册封的燕王世子,是朱元璋给朱棣选的继承人,而且为人还宽厚仁孝,最关键的是他还有一个优秀卓越的好儿子朱瞻基,就这样解缙一句“好圣孙”就坚定了朱棣册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决心。

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何不顾名声执意暴力杀死亲叔叔?

野心不死争夺太子之位

虽然朱高煦没有被封为太子,但是他取代朱高炽的野心并没有因此断绝,他被封为汉王之后,朱棣赐给他的封地是云南,他本应赴云南就藩,可他却坚持不肯去云南就藩,还抱着朱棣的大腿痛哭,称自己有何过错要被派去偏远的云南就藩。

朱棣念在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立有大功,因此他也不忍心让朱高煦去云南就藩,就默许了朱高煦不去云南就藩的行为。

此后朱棣由于在册立太子的事情上对朱高煦食言了,心里颇为愧疚,所以对朱高煦十分纵容,这也使得朱高煦认为自己还有机会,只要扳倒大哥朱高炽,他就能成为太子。于是朱高煦以唐太宗李世民自居,对手底下的人称自己就是当初的秦王李世民,大哥朱高炽就是太子李建成,皇位早晚有一天是属于李世民的。

后来朱高煦一直以李世民自我标榜,当年李世民曾被唐高祖李渊册封为天策上将,而明朝的御林军中有天策卫,朱高煦想学李世民,于是就向朱棣申请把天策卫赐给自己当藩王护卫,朱棣本来就觉得在立太子事情上对朱高煦有些愧疚,因此真就把天策卫赐给了朱高煦当藩王护卫,这样一来更加助长了朱高煦的野心。

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何不顾名声执意暴力杀死亲叔叔?

朱高煦从此之后更加肆意妄为,专门寻找机会打击大哥朱高炽,他经常在朱棣面前构陷朱高炽,企图让朱棣废除朱高炽的太子之位。

朱高炽则得到了文臣的拥护,一众文臣都经常在朱棣面前夸赞朱高炽,这也使得朱高炽面对朱高煦的陷害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后来朱高煦索性把目标转为对付那些拥护和帮助朱高炽的文臣身上,解缙就是被朱高煦陷害关入天牢,最终在监狱中被折磨致死。

由于朱高煦对文臣的打击报复,使得他们更加紧密团结拥护朱高炽,而朱高炽也是在文臣们的支持拥护下,在朱棣远征蒙古,朱高炽监国时期,他把国家治理的井然有序,他使得国家财政有余力支持朱棣北伐,解决了朱棣北伐蒙古的后顾之忧。

到了永乐九年(1411年)时,朱瞻基长大成人,并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这使得朱棣对他越发喜爱,于是这一年朱棣正式册封朱瞻基为皇太孙,钦定朱瞻基为朱高炽的未来接班人。

随着朱瞻基被册封皇太孙再加上朱高炽很有治国才能,因此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也是日益稳定,朱高煦已经难以撼动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了。

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何不顾名声执意暴力杀死亲叔叔?

永乐十三年(1415年)时,朱高煦还不肯赴外地就藩,朱棣本以为朱高煦是不想去偏远的云南就藩,于是就改封他去相对富庶的山东青州就藩,而朱高煦还迟迟不肯就藩,这时候朱棣就开始猜测朱高煦留在京城是想图谋太子之位了,由于当时朱棣在北伐蒙古,因此在前线上他就三番两次下诏催促朱高煦尽快赴青州就藩。

朱高煦依旧不肯就藩,他不仅不肯就藩,还暗中招募了三千死士准备学习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图谋大事,不过朱高煦暗中招募死士的事情被南京兵马指挥使徐野驴发现,为了杀人灭口,朱高煦在南京街头当街击杀了徐野驴。

在徐野驴被杀不久之后,朱棣北伐归来,朱棣得知徐野驴被朱高煦所杀,再联想到朱高煦迟迟不肯就藩,朱棣认为朱高煦肯定是想学李世民,有弑兄的想法。于是朱棣褫夺了朱高煦的亲王朝服和朝冠,并将他痛骂一顿,将他身边所有的亲信全部诛杀,将他囚禁于南京西华门。

朱棣既然已经决心传位给朱高炽,那肯定就不能允许朱高煦这个刺头存在,于是朱棣想把朱高煦废为庶人,将他终身囚禁于凤阳老家。

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何不顾名声执意暴力杀死亲叔叔?

在朱棣准备废朱高煦为庶人时,朱高炽却出来以德报怨的替朱高煦求情,朱高炽哭求朱棣再给朱高煦一次机会,因此朱棣没有废朱高煦为庶人,只是削除了他的两个藩王护卫兵权,并强制送朱高煦到山东乐安州就藩。

不过朱高炽的宽容却没能唤醒朱高煦,相比之下朱高煦比弟弟赵王朱高燧就差远了。其实朱高燧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也想图谋取代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在朱棣晚年病重时,朱高燧企图勾结朱棣身边的宦官,然后通过宦官毒杀朱棣矫诏篡位。

但是朱高燧的图谋很快就被揭露出来,朱棣得知后气得病都好了,朱棣愤怒地亲自审讯朱高燧,这时候朱棣已经有了杀子之心,想把朱高燧杀掉。在朱棣震怒的想杀掉朱高燧的时候,又是朱高炽站出来替朱高燧求情,把过错都推到了朱高燧身边的亲信身上。

就这样朱棣看在朱高炽的面子上没有杀朱高燧,只诛杀了朱高燧身边的亲信,从此之后朱高燧对朱高炽是感恩戴德,在朱棣去世后,朱高燧还主动向朱高炽上交了两个藩王护卫的兵权,他对朱高炽的继位是极为拥护。

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何不顾名声执意暴力杀死亲叔叔?

相比之下朱高煦比朱高燧就差多了,他不仅不感激朱高炽对他的以德报怨,反而认为这是朱高炽收买人心的手段。朱高煦到了乐安州之后依旧是野心不死,他还在暗中招募死士。朱高炽多次往乐安州给朱高煦写信,劝他放下执念,他却置若罔闻。

后来朱高炽继位,为了缓和与朱高煦的关系,他特意赏赐给了朱高煦很多金银珠宝,并把朱高煦的九个儿子全部封为郡王。

不过朱高煦依旧不领情,反而他认为一直压制自己的父亲朱棣终于去世了,他可以大有作为了,于是他拿着朱高炽赏赐金银珠宝又继续大肆招募死士,还派人秘密进京准备伺机篡位。

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就去世了,由于当时南京发生地震,朱高炽就派了太子朱瞻基去南京主持监国事务,因此朱高炽去世时朱瞻基还在南京。朱高炽的妻子张皇后担心朱高煦会趁此时有何图谋,因此张皇后对于朱高炽之死是秘不发丧,暗中派人去南京接朱瞻基回来继位。

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何不顾名声执意暴力杀死亲叔叔?

妄图再次发动靖难之役

虽然朱高煦在京城安插了眼线,但是由于张皇后秘不发丧做得很到位,因此朱高煦的眼线很晚才确定了朱高炽去世的消息,朱高煦本打算在朱瞻基从南京回来的途中将其截杀,但是由于有时间差,截杀朱瞻基的谋划也就失败了。

朱瞻基在继位后,对朱高煦和朱高燧这两个叔叔都非常好,对他们赏赐有加,尤其是对朱高煦赏赐格外丰厚,他也希望能感化叔叔朱高煦。

朱高煦面对朱瞻基的厚待和礼遇也一改往日态度,他开始变得拥护朱瞻基,为朱瞻基提出了很多合理的治国之策。

这个变化让朱瞻基喜出望外,朱瞻基一度认为老爹朱高炽没能感化朱高煦,却被自己感化了,因此他非常高兴,对于朱高煦赞赏有加,凡是朱高煦提出的治国之策,他全部都准许实行。

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何不顾名声执意暴力杀死亲叔叔?

其实朱高煦哪是变了性情,他完全就是在试探朱瞻基的底线,他看朱瞻基对自己是言听计从,还赏赐了很多金银珠宝,他认为朱瞻基和朱允炆一样软弱可欺,于是他就处心积虑在乐安州招兵买马,准备效仿老爹朱棣再发动一次靖难之役,从侄子手里把皇位夺回来。

于是在朱瞻基继位不到一年时,朱高煦就在乐安州起兵反叛,他真就效仿朱棣,打出了靖难的口号,他对外称朱高炽的托孤重臣夏原吉是奸佞之臣,他起兵是为了清君侧,靖国难,除了要求皇帝打倒的奸臣姓名不一样外,其余的口号标语完全和当初的朱棣一模一样。

朱高煦在乐安州宣布起兵后,朝野震动,朱棣当年就是以藩王身份起兵成功的,而这一次的朱高煦也是参与过当年靖难之役的人,为人也是骁勇善战,因此朝臣都认为朱高煦不好对付。

可是朱瞻基毕竟不是朱允炆,他可不优柔寡断,朱高煦起兵之后,首辅大臣夏原吉就建议朱瞻基御驾亲征,夏原吉认为既然朱高煦打出了靖难的口号,说明皇帝被奸佞之臣把控,可是皇帝御驾亲征就打破了这个传言,证实了天子身边没有奸臣,会让朱高煦起兵口号失去了道义,也很快会失去人心。

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何不顾名声执意暴力杀死亲叔叔?

果然当朱瞻基御驾亲征到乐安州时,朱高煦害怕了,他没想到侄子这么有勇气的敢来御驾亲征,朱瞻基的御驾亲征极大的震慑了朱高煦及其部下,皇帝都御驾亲征了,这就代表着朱高煦打出的靖难口号靠不住了,而与皇帝作对那可是诛九族的重罪,所以战斗还没开打,朱高煦的部下就已经不想打了。

等到朱瞻基的军队把乐安州团团围住之后,朱高煦这头是彻底不想打了,朱高煦的很多部下开始商议准备把他抓起来向朱瞻基请罪。就这样朱高煦也害怕了,他得知自己手下的将士有这个想法后,他就立刻不想学老爹朱棣了,他不顾心腹手下的劝说,趁夜晚私自跑出乐安州向朱瞻基跪地请罪。

可以说平定朱高煦的叛乱很顺利,朱瞻基就是带着部队到乐安州绕了一圈,就直接吓得朱高煦投降了。就从这里就能看出朱高煦是一个有勇无谋之辈,没有毅力,不善于谋划,就像纸老虎一样,看着吓人,实际一跟他较真就怂了。

朱高煦的叛乱被平定之后,朱高煦及其全家也都被带回了京城,众朝臣都请朱瞻基诛杀朱高煦全家以正国法,但是朱瞻基却对外宣布不忍杀害亲叔叔,于是赦免了朱高煦的死罪,将朱高煦及其子孙全部贬为庶人,朱高煦囚禁于紫禁城西安门内。

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何不顾名声执意暴力杀死亲叔叔?

就这样朱高煦就被囚禁起来,但也是好吃好喝供养着,结果朱瞻基去探视他,他却偏要挑衅一下朱瞻基,就激怒了朱瞻基。当朱瞻基命人把他压在铜缸里面时,他还自负勇武把缸举了起来,继续用言语嘲讽挑衅朱瞻基。

可以说朱高煦就是临死都要皮一下,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朱瞻基,最终使得朱瞻基把他做成了铜缸烤肉,杀了朱高煦之后,朱瞻基还不觉得解气,于是又下旨将朱高煦的九个儿子全部诛杀。

朱高煦的死也震慑了朱高燧,最初朱高燧有三个藩王护卫的兵权,朱高炽继位后,他主动上交了两个藩王护卫兵权,这回朱高燧一看朱高煦死的那么惨,他赶紧主动向侄子朱瞻基上交了第三个藩王护卫兵权,至此朱高燧彻底没有兵权,只保留了藩王仪仗护卫。

朱高燧的主动交出兵权,也换来了朱瞻基对他的善待,此后朱瞻基对这个唯一在世的叔叔极为厚待,而朱高燧的赵王封爵也一直与明朝共存亡,直到明朝灭亡封爵才被废除。因此相比之下朱高燧比朱高煦明智得多,也识时务得多。

明宣宗朱瞻基贵为一代明君,为何不顾名声执意暴力杀死亲叔叔?

写在最后

看完这些是不是觉得朱瞻基似乎是故意虐杀朱高煦,其实很可能朱瞻基就是故意虐杀朱高煦,毕竟朱高煦在朱棣时期就一直打击陷害朱瞻基的老爹朱高炽,朱瞻基继位后他又想搞二次靖难之役,朱瞻基不恨他才怪。

但是朱瞻基之所以第一次抓住朱高煦没有听从朝臣建议将其诛杀,很可能是他在继位之初需要稳定人心,他想对外博取一个宽仁的名声,不想一上来就把自己亲叔叔给杀了,所以他拒绝了朝臣请杀朱高煦的请求。

不过第一次不杀只是一个缓冲,朱瞻基对朱高煦的恨肯定是抹不掉的,事后朱瞻基就得找别的理由把朱高煦诛杀,所以第二次就因为一个绊脚这点小事朱瞻基就直接将朱高煦虐杀。毕竟朱瞻基已经赦免过朱高煦一次,对他够宽仁了,可是这第二次就是他挑衅朱瞻基的皇权尊严了,朱瞻基杀他也能让天下人明白是不得已才杀的。

其实想一想朱高煦就是再冲动再缺乏理智,他也不会在那种情况下还故意去挑衅朱瞻基,他都没有勇气与朱瞻基开战,更何况沦为阶下囚还敢去挑衅,所以绊脚可能只是个借口,朱瞻基只是想杀他了。

优秀作者:小岛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