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农村“妻跑族”越来越普遍,生完孩子就跑路,她们为什么要跑呢?

问:农村“妻跑族”越来越普遍,生完孩子就跑路,她们为什么要跑呢?

农村的“妻跑族”只是众多农村现象之一,像“光棍群”“高价彩礼”“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也是新闻媒体中常客,是一个社会问题。

虽然现在不在农村生活,但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不农村的“妻跑族”不陌生,众多农村亲戚中也有“妻跑族”,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结婚早思想不成熟。本人85后,和我同龄农村小孩的出路就两种,读书和外出打工,接受国家强制九年义务教育后,大部分出门打工,少部分接着读高中。初中毕业也就十四五岁,就跟着家人出门打工,到法定年龄结婚,有的甚至孩子都生了证都没领,因为不到法定结婚年纪。当年我还未毕业同龄小伙伴的孩子都会走路了。农村结婚真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年纪小什么都不懂,嫁娶都听父母的,挑选标准无非就是彩礼多少,县城有没有房,家庭条件怎么样。十几二十来岁的小孩思想根本不成熟,没考虑太多就稀里糊涂结婚了。结婚后发现现婚姻不是两个住一起,还有茶米油盐,家庭的负担压的人踹不过来气,后悔了想离婚。离婚?怎么可能,为了村彩礼钱,集全家之力打工好些年,离婚了,这些钱不都打水漂了!老家这些年,因离婚闹出刑事案件的有好几起。婚离不了,只能跑喽!

农村“妻跑族”越来越普遍,生完孩子就跑路,她们为什么要跑呢?

二,农村生活辛苦寡淡。由于社会的变革,人口流动增大,不像以前一辈子就围着一小块地方打转。以前形容读书人见识广博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不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样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人的眼界一旦打开欲望也就打开了,见过城市灯火灯红酒绿哪想回到田园的披星戴月;住过洋房的冬暖夏凉哪想待土屋的蓬户柴门;穿过华冠丽服哪想忍受荆钗布裙。我上高中那几年也动过辍学务工的念头,春节来临,外出务工的伙伴纷纷返乡,时尚的潮牌,爆炸的杀马特发型,绘声绘色描述外面世界的新奇与美好,对新世界的向往不断刺激我的神经,曾暗暗下决心,再读几年我也去打工。可惜天不遂人愿考了大学,只能接着读吧,直到大学毕业才开启我的打工生涯。但那些年他们口中描述外出打工生活的确是我未曾见过,是我贫瘠家乡仰望的世界,也是我眼中的美好未来。

农村“妻跑族”越来越普遍,生完孩子就跑路,她们为什么要跑呢?

三,厌倦周而复始的打工的生涯,又不能跳出这个怪圈,只能狠心逃离。随着工业的大发展,农民不能靠土地谋生只能外出另谋出路,对于见识有限,缺少技能,建筑工地,工厂流水线,外卖物流是他们仅有的去路。就这也只能满足家庭的日常用度,为了生存,孩子留守老家,老人无人照顾,生活中小小的波折就能让家庭崩溃,看不到尽头的打工生涯让那些本就承受力较弱的女士低头,再加上农村婚姻属于女方市场,面对看不到尽头的压抑的生活,还不如去找寻自己的美好,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负昭华不负己身。

我家一邻居,家里三个儿子,每个儿子年岁相差不大,一两岁。大儿子初中毕业,老二老三初中都没读完,读书为了识字,读那么多干吗。全家一起出去打工,几年后赚够钱了帮老大娶了媳妇,这时老二也不小了,父亲对儿媳说,再辛苦几年帮老二娶个媳妇,大儿媳不愿意了,老二娶完了还有老三,打工到什么时候是个头?父亲说老三不要你管,手头还有存款再辛苦几年问题不大。辛辛苦苦好几年老二娶上媳妇了,终于可以缓缓了,谁知这几年婚姻门槛水涨船高,不仅要彩礼,还要车和城里的房。父亲只能低声求儿子儿媳们,大儿媳眼泪婆娑的说,为了帮老二,辛苦打工好几年,现在还要帮老三,小家还顾不顾?二媳妇破口大骂,老娘刚过门好日子没过几天,要辛苦赚钱给老三娶媳妇?老三一听,这还得了,你们娶媳妇,我都出力,到我了怎么就变了?一家乱做一团,然后就上演全武行,老三打了大媳妇,老大打了老三,老三砍伤了老二,结果二媳妇回娘家待了一年多,大媳妇丢下女儿音信全无好多年。

农村“妻跑族”越来越普遍,生完孩子就跑路,她们为什么要跑呢?

每年回家,还经常碰到儿时的伙伴,或早生华发,或“游戏人生”,或茕茕孑立,忆往昔,都曾是朝气蓬勃少年,时代的大潮把我们冲各处,有平原沃土,有荒漠贫瘠,也有高原雪山。不仅是自己的抉择,也是命运的愚弄。

优秀作者:聿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