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从医学角度,修改致病基因“纠正突变”,有希望把患者变回普通人吗?在这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难题?

问:从医学角度,修改致病基因“纠正突变”,有希望把患者变回普通人吗?在这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难题?

从医学角度来说,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患者的致病基因进行修改,是可以纠正突变,修复致病基因的功能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将患者“变回”普通人。原因如下:

治愈基因病并不代表恢复健康。即使纠正了患者的致病基因,患者仍然可能存在其他健康问题或后遗症。遗传病往往是由多个基因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修改一个基因并不能完全治愈遗传病。基因治疗仍处于发展阶段。虽然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目前仍存在许多技术难题和安全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在进行基因编辑治疗时,可能会遇到以下一些难题:

靶向基因编辑技术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因为基因编辑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它们的精度和效率有待提高,这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基因改变或其他不良后果。遗传多样性和个体差异。由于不同人的基因组不同,基因编辑技术可能需要因人而异,以针对不同的致病基因突变。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修改基因可能会导致其他健康问题或不可逆的后果,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此外,基因治疗的效果和持久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总之,基因编辑技术为治疗遗传病提供了新的希望,但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以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

全球有7000多种罕见病,目前有相应治疗药物的不到10%。“以前,一片叶子就只是一片叶子。”徐伟说,而现在他看待世界的方式和儿子诞生前已大不相同。“现在我会觉得,这是由成千上万个细胞、基因组成的一片叶子。”高中学历,为患有罕见病的儿子自学生物医疗、自建实验室仿制药物,推动研究基因药物……感动全网的“药神爸爸”徐伟上过多次热搜。去年8月,在一家生物医药公司和科研型医生的帮助下,第一剂基因药已打入儿子徐颢洋体内,孩子的性命保住了,还学会了跟着玩具左右转头。此前,全球范围内的Menkes(门克斯综合征)患儿绝大多数活不过3岁,而再过3个多月,洋洋即将迎来4岁生日。洋洋所走的路,在学术上被称为“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简称IIT)。相较于新药注册临床研究动辄五六年的研究周期,IIT可以推动科研人员和药企“定制”新药,从而让患者在更快时间内得到治疗。洋洋的基因药从研发到使用,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去年底,记者在首届中国罕见病科研及转化医学大会上了解到,全球有7000多种罕见病,目前有相应治疗药物的不到10%。IIT之路成为不少无药可医的超罕见病家庭寻找解药的稻草。“理论上最根源的治疗就是把正常的基因放进去,纠正突变的基因。”大会主办方创始人之一、原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向记者解释,罕见病中80%都是单基因遗传病,由基因突变引起。不过,成本、新药风险和伦理问题等,仍是普遍的难题。修改致病基因,把患者变回普通人,真的有希望吗?

原创作者:质子教授

作者简介:优质科学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