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清朝不准王爷出京,明朝不准王爷进京,哪个高明?其实目的都一样

清朝不准王爷出京,明朝不准王爷进京,哪个高明?其实目的都一样

文/涵涵

王爷这个词,在我国古代是对是对有王爵封号的人的尊称。享有这个尊称的,可能是有高超投胎技术的王公贵族,也可能是为皇帝,为百姓做出重大贡献的有功之人。

清朝不准王爷出京,明朝不准王爷进京,哪个高明?其实目的都一样

而古代的皇帝们,对他们可是分外忌惮。最为皇族的他们有继承大统的权利,作为陪皇帝打江山,捍卫江山的他们拥有庞大的实权与声名远扬的威信。无论是谁,只要在皇帝身边稍有异动,怕是这皇位就坐的不太安稳。

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与权力,大多都实行了一定的削藩政策。就说明朝,便明令禁止藩王随意进京。而不愧是我们经常拿来与明朝相对比的清朝,他的做法则截然相反,他则不允许亲王离京。

清朝不准王爷出京,明朝不准王爷进京,哪个高明?其实目的都一样

两者这么一比较就有问题了,到底哪种做法更加高明些呢?我们先分别了解一下。其实目的都是一个意思,就是为了巩固皇帝自己的政权。

先说明朝不准随意王爷进京这一制度吧。

清朝不准王爷出京,明朝不准王爷进京,哪个高明?其实目的都一样

明朝时期,朱元璋称帝后,便推出了一重大举措,分封藩王。朱元璋的子嗣实在太多了,其中不少都经历过战争,有野心,有抱负,有兵权,与其将他们留在京城,还不如分封到外地,好让他们远离政治中心,巩固朝政。于是他便一口气将二十多个子侄发配到全国各地了,还不允许他们随意进京。

而且从当时天下形势来看,尽管元朝被推翻,但蒙古人的势力仍十分庞大,在朝野中的反动势力也一直在虎视眈眈,将这些朱家人分派到边疆各地,也起到了看守国门的作用,成为对外抵御蒙古的第一道坚实的门。

清朝不准王爷出京,明朝不准王爷进京,哪个高明?其实目的都一样

幸福的是,作为皇帝宗亲的藩王们,在经济上的收入可谓是让人羡慕不已,不仅每年定时可以领一笔的俸禄,而且还能时不时得到赏赐田地庄园。在生活上,即使在最艰苦的边疆,也能过上穷奢极侈的生活。

但是相对应的是他们的人身自由收到了限制,他们的政治权利被大大削弱。特别是明代宣德一朝之后,他们的政治权力已经完全衰落,淡出了朝堂。不仅在仕途上,在婚姻与经济上都被把控地死死的,甚至都不能选择从事农业,彻底沦为只能会吃喝玩乐的土豪。

而纵观清朝王爷,即使经济上比不得明朝藩王,也不能随意离京,但是政治权利却一直没有被剥夺。

从历史背景来看,与明朝很不一样的地方是,清朝的统治者是满人。满人能从只管理自己几十万人的部落,到统治上亿的汉人,离不开自己人的团结努力。所以他们每个人,特别是爱新觉罗氏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清太祖开始便创立了所谓的八旗制度,让自己的子侄分别统领八旗,他们也很争气,为清朝立下了许多战功,如说清初所谓的的铁帽子王,便是在大清开国初立就立下赫赫战功的皇亲宗室。

清朝不准王爷出京,明朝不准王爷进京,哪个高明?其实目的都一样

所以在清朝前期,王爷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利,但是在平定藩乱后,皇帝便再也不允许皇子们随意离开京城,除非是受到了皇帝派遣,作为钦差大臣离开京城。

而且王爷不单单被限制只能在京城活动,手里地位权力也是被渐渐削小,管理制度也更为严格了,如果表现不好,有被降到平民的风险。在这种制度之下,皇帝也不用担心王爷有较大的政治活动,国库也不会为了养王爷而吃紧了。

总而言之,明朝的做法就是把王爷们发配到各地,不让王爷有机会接触军政大事,做一个只会吃喝享乐的王爷而清朝则避免了王爷们在外地偷偷养兵造反,但是却使王爷们有与大臣勾结的便利条件,容易干涉朝政,所以造成了九子夺嫡、辛酉政变之类的事情发生。

尽管这两种制度的弊端都很明显,但却无法否认他们的高明之处,结合当时的国情和历史条件来看,真是难以分出高低优劣,都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都是为了皇帝自己的权利,自己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