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回乡的样子(回乡文章)

回乡的纹路

夜幕四合,咝溜溜的南风停住脚步,“长枪短炮”早已架设到制高点,鼓乐队的锣鼓静默着,密密层层的人群静立在舞龙广场,翘首以望,眼神里的渴盼噼啪作响。

呯——呯——呯——

三声铳响,震得脚下的土地猛地一激灵,仿佛春雷劈开了冰冻,寂静的山村突然躁动起来,锣鼓热烈地敲打着,家家户户的门吱呀打开,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走了出来,肩扛木条凳,上面粘着四盏灯笼,里面点着蜡烛摇摇曳曳,一路逶迤而来。

近了,更近了。你可以听到后生们精神头十足的咚咚脚步声,看到他们脸上抑制不住的骄傲的笑意。但更吸引你的,是那些灯笼:形似老时节用的竹提篮,上面也有提手,灯笼外面糊着纸,上面精心刻着十二生肖、喜上梅梢、连年有余等吉祥图案,都是村民们自家制作的,栩栩如生,浑厚质朴,散发着泥土气息,又大胆地采用红绿搭配,强烈的视觉冲击几乎瞬间就通过眼睛进入你内心——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长汀彭坊刻纸龙灯,每年正月十三至元宵舞龙三天,每天能吸引两三百媒体人观光报道,前来一睹风采的本地外地人更是不计其数。

后生们聚集过来,按身上红的或蓝的马甲分成两排,吆喝着“接龙”。原来条凳只有一条圆柱形的“脚”,上面留有榫头,等另一条凳过来,旋开榫头,上下重叠,让“脚”从洞中穿过,再旋紧,准保如何舞动都不会脱节。

锣鼓声中,龙身一节一节地接起来,鞭炮轰然炸响,祠堂里舞出两个方龙珠,以及一红一蓝龙头龙尾,灯泡眼,鲤鱼须,鹿角,鱼尾,金光闪闪,峥嵘毕现。等他们分别舞到队伍的头尾,你才发现,这两条龙竟分别达到六十多米之长,忽明忽暗灯光闪烁,像长长的街灯,像流动的银河,在你心上缓缓流淌。

又一阵鞭炮炸响,远处慢慢舞过来一只黄龙,形容与这两只相似,只短小一半,这是小龙,而蓝龙为公,红龙为母——多么和谐幸福的一家三口啊!你不禁莞尔,为彭坊人丰富细腻的想象,让虚幻的偶像沾染上人间烟火气息,更显其可亲可敬。

又三声铳响,锣鼓声起,游龙开始了。三条龙队一声齐喝,龙便摇头摆尾田间巷陌,孩童们手提肩扛一盏龙灯,雀跃着伴游,遇有人家接龙放鞭炮,停歇下来点头致意。苍茫夜色中,但见三条龙烛光灼灼,且行且止,好不悠游自在,活脱脱就是真龙追逐嬉戏在天地之间。国泰民安啊,风调雨顺啊,五谷丰登啊,整整要绕游村庄三圈呢,这可是不小的体力活,后生们脸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仍一丝不苟地游走,把人们的祈愿、上天的福祉甘霖一样洒遍村庄的每家每户,洒向每一处田野、山岗、河流、草木。

终于,龙队重新回到广场,开始舞龙了!

三条龙围绕广场相向而行,如同艳阳下飞泻的瀑布,烛光连缀成一片,亦真亦幻,令人目不暇接。鼓点一样,是越来越急促的脚步;迸溅的火花一样,是满场流光溢彩的灯光;飞扬的流苏一样,是一节节快速流动的龙身。光和影匆匆变幻,闪烁在抛却了一切杂念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了璀璨灯影,如盛放繁花般闪烁,闪烁。

好一个彭坊舞龙!

你刚想大声喝彩,龙队却渐渐停止,三个龙首聚拢在一起,片刻,小龙兀自离开。“享受二人世界”的两条大龙在鞭炮云雾中更兴奋地舞动起来,或相向而行顾盼生姿,或携手并肩同行同止,忽而如遨游大海悠然自得,忽而如腾空而起扶摇直上,忽而如驰骋天宇呼风唤雨。

锣鼓愈来愈急促,脚步愈来愈轻捷,左摇右摆,上下翻腾,呼喝声四起,带着客家先民自中原跋涉迁来的粗犷与豪迈,带着江南山乡滋养的元气与多情,后生们胳膊、腿脚、全身,大起大落地舞动着,酣畅淋漓地舞动着。仿佛山岭上狂风呼啸而来,仿佛沙场上战旗猎猎招展,仿佛汀江河白浪奔腾,你第一次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强盛与活跃,惊异于这个群山环绕的小山村居然可以释放出如此奇伟磅礴的力量!

好一个蓬勃了想象力、壮美了山乡的彭坊舞龙!

愈舞愈烈,愈盘愈紧,两条龙灯紧紧盘旋在广场中央,龙头朝向南面后龙山恭恭敬敬地点了三下——那是彭坊的发源地。

锣鼓鞭炮声息,皓月当空,春虫呢喃,后生们拆下条凳三三两两结伴说笑离去。迎着晚风,我用心铭记,今夜,彭坊将栽植在它土层深处最珍贵、最美好的记忆馈赠于我,那是一条条回乡的纹路,还有今世不舍的乡情……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回乡的纹路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