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人老了,做好这三件事,才能安度余生

01

作家余华说过:“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明白,为自己而活,才能越活越好。当你的生命,被别人左右,就会很无奈,常常是——想死的想法,都有了。

按照常理,一个人五十岁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六十岁之后就退休了。越往后,也没有奔头。

如何安度余生?不能听之任之,要把命运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一个老人,想要活得安稳,需要主动做好以下3件事。

人老了,做好这三件事,才能安度余生

02

第一,四五十岁的时候,准备养老的物质。

我的祖父,今年八十七岁了。他常常说,以后的事情,无需大家操心,生病住院、入土为安,他都心中有数。

祖父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放排的汉子。每年夏天,把山里的杉木捆扎成木排,顺着湘江往下游走,一直到到长沙。

五十岁之前,祖父家一直很穷。为了儿女读书和创业,他钱包掏空了。

儿女都成家立业了,祖父定制了一条木船,做了“摆渡人”。

依靠摆渡的工作,他赚了十来万,然后把木船卖了,安心在家里养老。

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中年的时候,准备好了钱、房子、养老金,以后就能过衣食无忧生活了。与此同时,还要勤俭节约,力所能及地赚一些小钱。

比方说,养猪、种菜、种果树之类的事情,不仅能够赚钱,还能锻炼身体。

手里有存款,平日靠劳动赚钱作为补贴,不管多大年纪,也不愁;那些两手空空的人,七老八十了,还要去打工,真的“命苦”。

人老了,做好这三件事,才能安度余生

03

第二,传承家风,改善生活的环境。

《魏书》里写道:“及道将卒后,家风衰损,子孙多非法,帷薄混秽,为论者所鄙。”

一个家庭,如果家风败坏,不管父母多努力,也是徒劳。对于赌徒来说,万贯家财,也能在一夜之间输光。

好家风,包括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定夺。

夫妻相爱到老。人老了,夫妻还能牵手同行,再长的路,也不怕摔倒;再苦的日子,也能有人依靠。

家人心怀善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良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如果家人个个善良,父辈帮助过的人,可以帮助晚辈,晚辈做的好事,也能让父母脸上有光彩。还有,几代人相处,互相善待,和谐就能生财。

邻里和睦相处。古时候,孟母三迁,就是为了选择好的邻居。现如今,我们从偏远的乡村,挤入大城市,不仅是为了赚钱,更应该是为了遇到好的邻居。大家团结一心,小区里的环境就优美了,互帮互助的风气就浓厚了,更适合养老。

热爱学习的氛围。不管多大年纪,都要积极向上。作为老人,多读书,多和时代接触,总能成为儿女奋斗的“左膀右臂”。

晚清时期,曾国藩教育儿女,“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因为家风良好,曾家的晚辈,个个有出息。

人老了,做好这三件事,才能安度余生

04

第三,培养有出息的儿女,提升孝敬父母的能力。

古人说:“子孝父心宽。”

只要儿女孝顺,父母年纪再大,也不愁养老问题。

其实,很多儿女有孝顺的心,但是没有孝顺的能力。那些有作为的儿女,想要给父母赡养费、买房子和车子,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小说《活着》里,富贵原本是一个阔少爷,因为爱赌钱,输光了家财,气死了父亲。

母亲死了,他也管不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在经历了命运的重创之后,富贵越活越坚强,但是父母的养育之恩,已经不能好好报答了。

反过来看,他的父母是没有福气的,辛辛苦苦创立家业,却没有机会好好享受。因为他们在教育儿女的事情上,是不成功的。

养儿养女能不能防老?作为父母,肯定希望能够老有所依,但是儿女不能不去面对现实社会,总不能衣不蔽体地守在父母身边吧。

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样的家庭,老年人就会活得逍遥快活。

人老了,做好这三件事,才能安度余生

05

结束语

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身不由己。自己能够控制的,就是“未雨绸缪”,尽早准备养老的事项。

当孩子降临的时候,就要加强教育,不仅培养他上好的大学,还要教会他懂礼仪,传承好家风。

当孩子长大后,狠心逼着他独立,然后腾出时间和精力,筹备养老的事情。每一代人,面对的机遇和困境不一样,都有不同的使命,不能随波逐流。

年轻的时候,我们天不怕地不怕。但是到了一定的年纪,必须服老。无需逞强。

有人说:“人生没有意义,也就是混日子而已。”

其实,人活着,就是最大的意义。把每一天,都当成新的开始,接受世事无常,但是不认输。

人老了,生活殷实,内心安静,精神丰富,不管能够活一百岁,还是八九十岁,都没有关系。

最怕的是,人活着,但是钱早就花光了,儿女也靠不住,周围也没有一个帮忙的人。

所以,看一个人老了,能否活得安稳,要从他结婚生子的时候开始,看他每一个年龄段,有没有把握家庭发展的方向,有没有创造养老的条件。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