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人过六十:穿布衣,品菜羹,看闲书

01

时光匆匆,绿了芭蕉,红了樱桃。

不知不觉之中,我们就变老了,到了六十岁的年龄。

待千帆过尽,忽而回头,才发现,人生坎坷,看似跌宕起伏,到头来都是过眼云烟;情感聚聚散散,不过是缘分使然,来也好,去也罢,皆为过客。

人过六十,恰如一句祝福语——愿有人问你茶可温,愿有人念你梦可安。布衣加身,粗茶淡饭,常闻书香,如此甚好。

人过六十:穿布衣,品菜羹,看闲书

02

穿布衣,轻松自然。

在古代,衣服的样式,颜色很不一样,代表着不同的官位。

比方说,明朝时期,通过官服上面的“补子”来区别官位的高低。文官的“补子”为禽,一品是仙鹤,二品是锦鸡,三品是孔雀......

有一个词语,叫“锦衣玉食”。从衣服的材料上,还能判断一个家庭的富有程度。

现在,很多单位,都有工作服。一些工作服上,还印有单位的名称。

人过六十,就退休了,应该改变自己的着装,尽量随大流。并且从养生方面来说,打扮舒服,会让自己愉悦,肌肤也会变好。

退出演艺圈的周润发,常常被网友拍摄到外出锻炼的场景。运动装、拖鞋、旧帽子,让他很有亲和力。

主动穿起粗布衣,内心就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愿意把自己当成布衣,那么就真正活成了普通人,谦卑的态度,一览无余。

做人,上得去是本事,回得来也是。起起落落之间,成就了最好的人生。

人过六十:穿布衣,品菜羹,看闲书

03

品菜羹,简单生活。

宋代文豪苏东坡为官多年,被贬多次。

在他被贬黄州的时候,闲来无事,和朋友刘倩叔去南山游玩。

古人最讲究客套,“酒逢知己千杯少”才是待客之道。可是,刘倩叔却用笋、野菜来招待苏东坡。寒酸之间,反而更显得贵气。留下了“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的诗句。

后来,他被贬到惠州、海南等地,生活越来越简单,人生的感悟却越来越深刻。

他在给家人苏辙的信中写道:“骨间亦有微肉,随意用酒薄点盐灸,微焦食之,如蟹螯逸味。”

和锦衣玉食相比,那些用温火熬出来的骨头汤,被烧焦的螃蟹,才是更胜一筹。

余生最好的活法,就是慢慢回归到大自然之中去。

当你有朝一日,退休了,还能回到故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那是何等的惬意。

闲来无事,种一些蔬菜,耕一亩稻田,山上种果树,就有了隐居的况味。

清苦,不仅仅是苦,还是清淡的——得之坦然,失之淡然,无欲无求。

曾经,我们为了在某个地方扎根,不得不和别人推杯换盏,不得不寻找合作的机会。有酒有肉的生活,并不是我们的初衷。

人间烟火气,最贵的不是推杯换盏,而是屋顶上冒出来的那一缕炊烟,灶台上冒出的一阵火苗,饭桌上那一碗青菜。

人过六十:穿布衣,品菜羹,看闲书

04

读闲书,精神富贵。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是不是,当你读到这几句话的时候,心头一热,感觉自己浑身都放松了?

不管多大年纪,只要你认认真真读书,结交了一群喜欢舞弄文墨的人,生活的质量就提上来了。

唐朝时,有一个著名的隐者叫李愿

韩愈在《送李愿归盘谷序》中描述,李愿居住在盘谷,日子过得很辛苦,但是他从来没有虚度,常常拿起书,好几天都不会出门,虽然身边没有人附和,但是自己的内心却非常兴奋。谈吐非常优雅,并且能够说到点子上去。

有道是,读书养心,写书养精神。

人老了,就不要拼命挤进人流之中了,要学会过安静的生活,把书拿起来,才能真正享受书香的况味。如果能够写几句,那就更好了。

高尔基说过:“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 ”

当你常常和书里的人物聊一聊,就会发现,自己的心结,都可以打开,所有的烦恼,都会消失。

生活中,我们很难遇到知音,但是书可以成为知音,为你引路,为你的家庭服务。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进步的阶梯是无限的;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但是进取的精神是无穷的。

人过六十:穿布衣,品菜羹,看闲书

05

《菜根谭》里说:“日既暮而犹烟霞绚烂,岁将晚而更橙桔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

夕阳西下,天空彩霞夺目,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景,赫然眼前。

人到老年,应该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开启新的征程——上半生,养家糊口,身不由己,下半生,逍遥自在,返璞归真。

布衣朴实柔软,舒服。

菜羹清淡简单,温暖。

书香迎面而来,精神。

愿你我,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愿。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