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关系,也不要说这几种话
做人,不逞口舌之快,不图一时之能。
此一时,彼一时,谁都不知道,下一次要求谁,会遇到谁。
要知道,世界很大,但总有一些人,低头不见抬头见,与其得罪,不如随和对待。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与其无话可说,也不能张口就说。
因此,再好的关系,也不要说以下几种话。
01
道听途说的话,不要说,避免以讹传讹。
鬼谷子有言:“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一件扑朔迷离的事情,如果你说出来了,然后有人传出去了。一传十、十传百,本来不真不假的事情,变成了有鼻子有眼的事情。对于相关的人来说,肯定会信以为真。
战国时期,李牧是赵国的大将,长期驻守在边疆,抵御匈奴人的入侵。
多年来,李牧命令士兵,修缮工事,但是从来不主动出击,如果匈奴人来了,就赶紧躲进工事里,不能迎战。
有将士说,李牧是一个胆小鬼;匈奴人也散播谣言,说李牧胆小怕事,没有本事。
赵王轻信了谣言,撤掉了李牧的职务。
此后,赵国的边疆,战乱不断,地方群众深受其害,连庄稼也不能耕种了。
古人说:“谣言止于智者。”道理是这样的,但是当谣言专注于某一个方向的时候,难免会让人相信。毕竟,一个人的智慧再多,也会判断失误。
最好就是,不管和谁在一起,只要是毫无根据的话,就不要说,到了你这里,就截止了。
02
神秘兮兮的话,不要说,不要制造恐慌。
生活中,常常有人这样说:“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试探着与人交流,看对方的态度如何。表面上是尊重人,其实是引起别人的好奇心。并且,不当讲的话,总是要讲出来的。
好奇害死猫。如果你对一件事非常好奇了,就会刨根问底,然后以得知真相为“光荣”。
比方说,在单位上,某个上司的婚姻出现了问题,可能是第三者干预了。在平时聊天的时候,大家都故意避免这个话题,却又小声地讨论这个话题。
一句话,如果不知道“当讲不当讲”,那就别说了。神秘的,就是最容易起疑心的,也是最能引起轰动效应的。
03
带着悔恨的话,不要说,世上没有后悔药。
俗话说:“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如果你说错了,就立马道歉,不要犹豫;如果你没有错,就不要解释,也不要因为涉及到了某些利益,就想办法把话收回来。
三国时期,嵇康因为帮助好友吕安澄清“不守孝道”的事实,惹怒了司马昭。
司马昭下令,要除掉嵇康。三千太学生联名上书,希望收回成命。毕竟,嵇康并没有重大过错,还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
作为当时的权威人物,司马昭又怎么能够反悔了,只好将错就错吧。多年以后,再回想这件事,他仍旧悔恨不已。
想要避免悔恨的话,最好是“三思而言”,不要随便做出决定。
莎士比亚说过:“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言语上的诚信,非常简单,当关键看说话之后的态度和行动,如果随便反悔,那么以后说什么,都不会有人相信了。
04
解释不清的话,不要说,越描越黑。
作家亦舒说过:“无论什么都要付出代价,一个人,只能在彼时彼地,做出对他最好的选择,或对或错,无须对任何人剖白解释。”
但凡学过素描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张画,已经搞砸了,到处都黑色的笔迹,即便使劲去擦,也不能“复原”。
聪明的人,从不解释。而是让时间做主,等到一定的时候,结果就自然显现了。
说不清的事情,就像夏天的杂草堆一样,虽然草堆里有一块金子,也看不到。只有到了冬天,杂草都枯萎了,才能发现金子。
05
取笑别人的话,不要说,要学会彼此尊重。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名叫邓艾。他什么都好,就是说话口吃,一句话,老半天也说不清。
有一次,他和司马昭聊天,连续说了“三四个‘艾’,也没有把话捋顺。”
司马昭嘲笑他:“到底有几‘艾’,说清楚了吗?”
邓艾忽然话锋一转,说:“凤兮凤兮,就是一只凤凰。”
我们说话或者写文章的时候,喜欢用重叠词,虽然重叠了很多回,但是原来的意思,并没有改变。比方说,吹吹打打,也就是吹打的意思;凄凄凉凉,就是凄凉的意思。
邓艾借用大家的习惯,为自己解围了。如若不然,彼此都会很尴尬。
现实生活中,如果你要取笑别人,那么就应该明白,并不是谁都会大度,能够自我解嘲。也许你一笑话别人的话,就把关系推倒了。
比方说,个子不高的朋友带着妻子在逛街,你偶遇了他们。你随口就说:“你们两口子不般配,男人像矮冬瓜,女人胜过西施。”朋友听了,内心肯定很不舒服。
“笑一笑,十年少”,但是你要把握尺度,注意场合,还要看清对方是否经得起“开玩笑”。
06
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人情商的体现。
取悦人,靠一张嘴;伤害人,也是。同样一句话,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效果不一样;在不同的人群里说,大家的反应不一样。
海明威说过:“人一辈子用两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学会闭嘴。”
不管和谁在一起,少说多做,翻旧账的话、捉弄人的话、抱怨人生的话、挖苦人的话......都不要说。
愿你我,管好自己的嘴,给别人美言,给自己鼓励。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