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三十岁以后,人生才真正开始

有人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也有人说:“很多人在三十岁就已经死了,只是等到七老八十了才埋葬。”

关于年龄的学问,有很多,甚至是互相驳斥的。

二十几岁的时候,太幼稚了,什么都要问一问父母,或者在父母的安排下,开始走进社会。

三十岁的时候,人生开始焦虑,因为父母在变老,不再是你坚强的后盾,而你要面对做顶梁柱的压力了,真正步入中年了。

从青年到中年,是一刹那的事情,但是对于人生来说,却是一道难言的坎。

三十岁以后,人生才真正开始

01

三十岁以后,人生才真正开始。

唐朝的名人柳宗元,二十一岁就中了进士。春风得意马蹄疾,他迅速往上走,并且积极推行变革,得到了唐顺宗的赏识。

他和刘禹锡等人,冲在了时代的前列,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

可惜,变革触动了一些王公大臣的利益,很快被打压下去。

三十二岁的柳宗元,被贬到永州。

拖着沉重的脚步,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京城,一路南下。此刻,他的原配妻子过世几年了,孩子也夭折了。

只有母亲和两个妹妹,是他最亲的人。

到了永州,很长时间都住在破庙里,母亲扛不住苦难的生活,撒手人寰。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首孤独的诗,与其说是描写心境,不如说是描写人生的沉沉浮浮。

人在落魄时,孤独如影随形。

但事实证明,柳宗元的才华,也就是三十岁之后才真正展现。他在永州写下了大量的有名的文章。比方说,《河间传》《捕蛇者说》。

北宋文豪苏轼,对柳宗元评价很高,将他和陶渊明相提并论:“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很有意思的是,苏轼和柳宗元的人生,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年轻时一举成名,三十多岁时,因为对王安石变法有不同意见,主动请求外调,然后过了被贬的生活。

原配妻子王弗,二十七岁就过世了。儿子苏遁夭折。

但苏轼的后半生,真正领悟到了生活,笔下的文章,成就了他的才华。

以古人为参考,结合当下的社会,三十岁的人生,如何开始呢?开始了什么东西呢?

其一,心智开始成熟。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人总要经历什么,才会真正悟透人生。否则,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父母在背后撑着的,是涉世未深的样子。

和生活来几次交手仗,感觉就不一样了,对人生的沉沉浮浮,就看淡了,能接受了。

其二,家庭关系开始改变。

父母也会把“家庭主角”交给你。你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不得不承担家长的位置。

若是有几个兄弟姐妹,大家都开始分家了,不再是小时候围着桌子吃饭的样子了。

其三,金钱的压力开始到来。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自己亲自赚钱,并且父母不再支持,压力就不得不扛起来。一晃,就做了含泪前行的人。并且有了苦而不言的耐力。

其四,职场认知开始深化。

兜兜转转几年,就要找一个地方落脚了。这样的选择,很大一部分是职场的选择。

你的工作,决定了你的脚步。你要走远,赚很多钱,都要从职场开始。并且生活的压力,让你离不开工作了,担心失业。

其五,夫妻感情接受考验。

婚姻有七年之痒。

三十岁之后,你若已经结婚,那么婚姻的走向就要自己去把握了。若是夫妻吵吵闹闹,也许很快就散了。

熬过了三十岁,到了四五十岁,婚姻就相对牢固了。

其六,社交关系开始选择。

朋友多了路好走,这是少年的认知。到了中年,你会发现,很多朋友渐行渐远,也有一些亲戚,走散了。

能留下来的人,多半是利益之交,或者是平时还能吃吃喝喝的哥们、闺蜜。

三十岁以后,人生才真正开始

02

三十岁的坎,熬过去就赢了。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

往后的日子怎么熬,如何从“开始”走向“胜利”,需要你自己去想办法,别人爱莫能助。就是你的父母,也不能代替你去奋斗。

柳宗元熬过了三十岁,但是四十多岁就熬不住了。主要是身体垮了,还有家庭不像那么回事。

苏轼算是熬过去了,活了六十多岁。

从历史评价来看,苏轼的做法,更值得我们学习。就如林语堂说的:“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

首先,心态决定命运。毫无疑问,带着好的心态去过日子,总是没有错的。吃了再多的苦,都要想点办法,安慰好自己。

生活再难,都不要悲观。毕竟社会在前行,在朝好的趋势发展。就像苏轼一样,吃野菜也能想到“人间有味是清欢”;普通的猪肉,也能做成东坡肉。

然后,格局决定命运。做好余生的计划。在哪里买房,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准备好养老的东西。夫妻在一起,有了憧憬,不容易离婚,还会越来越好。

最后,健康决定命运。早一点照顾自己的身体,不要等七老八十了,走不动了,才懊悔不已。

身体的配件很贵,并且丢掉了,不好找。有什么小的问题,及时修复才对;没有问题,就坚持锻炼。

三十岁以后,人生才真正开始

03

生活,有三种境界:活着,体面地活着,明白地活着。

越往后,越要活得明白,知道自己在干嘛,结局大概是什么样子。

三十而立,关键是“立格局、立家业”。

正如《城南旧事》中说的:“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曾经,我们摸索着前行,试一试,犹豫一会;现在,我们知道自己要走什么路,笃定前行。

既然人生注定要开始,那么就乐观地开始,过好每一天。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