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如何才能不愤怒(如何不怒不平无数)

国学智慧告诉你:如何不再愤愤不平?

曾国藩:对看不惯的事情要闭眼。人生有顺眼之事和碍眼之事。为人处世,应当敬以持躬,恕以待人。“敬”则小心翼翼,不论大事小事,都不敢有丝毫的疏忽。以“恕”待人,则凡事都为别人留有余地,不独自居功,有过也不推卸责任。如果能把“敬”、“恕”这两个字时常记在心中,则可以长期担当重要职责,福祚不可限量。

曾国藩主张,对欺侮或欺骗我们的人不要轻易地去计较。 在他读书期间以及在招幕求才期间的两年广为传诵的事就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性格特征。

曾国藩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有一位同学性情褊躁,因曾国藩的书桌放在窗前,那人就说:“我读书的光线都是从窗中射来的,不是让你遮着了吗?赶快挪开!”曾国藩果然照他的话移开了。曾国藩晚上掌灯用功读书,那人又说:“平常不念书,夜深还要聒躁人吗?”曾国藩又只好低声默诵。但不久曾国藩中试举人,传报到时,那人更大怒说:“这屋子的风水本 来是我的,反叫你夺去了!”在旁的同学听着不服气,就问他:“书案的位置,不是你叫人家安放的吗?怎么能怪曾某呢?”那 人说:“正因如此,才夺了我的风水。”同学们都觉得那人无理取闹,替曾国藩抱不平,但曾国藩却和颜悦色,毫不在意,劝 息同学,安慰同室,无事一般,可见青年时代曾国藩的涵养和气度之一班了。

曾国藩后来任两江总督时求才心切,因此也有被骗的时 候。有一个冒充校官的人,拜访曾国藩,高谈阔论,谈笑风 生,有不可一世之概,曾国藩礼贤下士,对投幕的各种人都倾 心相接,但心中不喜欢说大话的人。见这个人言词伶俐,心中 好奇,中间论及用人须杜绝欺骗事,正色大言说:“受欺不受 欺,全在于自己是何种人。我纵横当世,略有所见,像中堂大 人至诚盛德,别人不忍欺骗;像左公(宗棠)严气正性,别人 不敢欺。而别人不欺而尚怀疑别人欺骗他,或已经被骗而不知 的人,也大有人在。”曾国藩察人一向重条理,见此人讲了四 种“欺法”,颇有道理,不禁大喜,对他说:“你可到军营中, 观我所用之人。”此人应诺而出。第二天,拜见营中文武各官 后,煞有介事地对曾国藩说:“军中多豪杰俊雄之士,但我从 中发现有两位君子式的人才。”曾国藩急忙问是“何人?”此人举涂宗瀛及郭远堂以对。曾国藩又大喜称善,待为上宾。但多日后,兵卒向曾国藩报告此人挟千金逃走,请发兵追捕。

曾国藩默然良久,说:“停下,不要追。”兵卒退下,曾国藩双手捋须,说:“人不忍欺,人不忍欺”。身边的人听到这句话,想笑又不敢笑。过了几天,曾国藩旧话重提,幕僚问为什么不发兵追捕。曾国藩的回答高人一筹:“现今发、捻交织,此人只以骗钱计,若逼之过急,恐入敌营,为害实天。区区之金,与本人受欺之名皆不足道。”

此事在令人“喷饭”之余,亦足见曾国藩的远见与胸襟。就这两件事常人很难容忍, 尤其是对那些好逞一时之勇的人们往认为这是儒者之举。而曾国藩的做法,正和所有成大事者的作法样,该忍的一定要忍,不可因小失大。

当愤青不如做个云淡风轻智者,广阔胸襟于人于己皆大利。

如何才能不愤怒(如何不怒不平无数)

万千繁华,守住你我本心,点击头像关注万守一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国学智慧告诉你:如何不再愤愤不平?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