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底质 pdf(水产养殖鱼塘)
全面解析水产养殖池塘里的底质几大痛点问题,就在这里
水是水产养殖中重要的介质,水体、底质、养殖动物构建成了一个微生态循环圈,池塘底质、养殖动物和池塘水体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三者达到平衡是整个水产养殖微生态圈正常运转的基础,池塘底部是整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仓库和核心发动机,发生在池塘底质表层的化学反应和生化反应过程对于水体和养殖动物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池塘底质,对于构建养殖水体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一、养殖池塘底质的组成成分
组成池塘底质的主要物质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以及底栖生物,其中矿物质和池塘底部有机质决定了底栖生物的种类、数量、多样性等。
1. 养殖池塘底部的矿物质主要是来自于岩石风化以及底泥中原有的生物释放,各个区域的地质环境不同,其池塘底部的矿物质种类也不尽相同,这和该地区的岩石种类、风化程度、大小质地有很大的关系。
2. 池塘底部的有机质只要包括没有摄食完的饵料、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动植物残骸、原塘底泥释放等。池塘底部的沉积物中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如糖类、淀粉、蛋白质很快被分解,但是其中残余的木质素、树脂、脂肪和油性物质抵抗微生物的分解,不易被分解氧化;通过一系列的分解,池塘底部的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活动,释放出一种深色的有机复合物,我们称之为腐殖质。腐殖质在池塘底部进行絮凝沉淀,从而影响着整个养殖水体。
二、养殖池塘底质的特性及其危害
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造成大量的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等沉积在池塘底部,形成恶性积累;加之大量的人工饲料、消毒剂、抗生素、杀虫剂、重金属等投入养殖系统,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 了一系列变化,决定了系统的低生态缓冲能力和脆弱性,其庞大的养殖水生动物生物量造成系统生态金字塔畸形,系统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池塘生境的自净和缓冲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池塘底泥的生态质量(自净和缓冲能力);但池塘底泥的自净和缓冲能力又是有限度的;当放养密度、投饵、用药等干预因子超过池塘的生态容量时,就会造成底质和水质的恶化,使得水产养殖生境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水平随之相应降低。
01底质缺乏分子氧,池塘底部氧债严重
池塘的底质和常规的泥土不一样,由于有了水环境的阻隔,底部的氧气缺乏,导致与底质的氧气交换少了,形成局部的低溶氧状态;加上池底的有机质、底栖生物消耗氧气,从而更加重池塘底部氧债;同时由于底质缺氧,底部理化指标发生变化,严重影响到了水体的平衡,从而致使养殖动物健康受到危害,加大了外界胁迫因子对于养殖水体和养殖动物的影响。
02氧化的泥—水界面,影响水体缓冲力
底质中的氧化底泥表层在养殖生态圈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起到磷、氮等营养物质的固定和吸收,同时形成的氧化界面可以有效阻止池塘底泥中的物质向池塘水体释放,在养殖水体中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但是随着残饵粪便的增加,底质氧化界面慢慢被掩盖,很多的营养物质被锁定在底质,导致无法释放,底质和水体中有效的营养因子得不到交换,直接影响水体的平衡,同时在此时,底质也成了一个危险的炸弹,如果天气突变,就会打破水体平衡,同时也给很多的虫卵细菌营造了很好的温床。
03低氧化-还原电位,PH中性化
在养殖过程中,底质的变化也在随着养殖的过程发生变化,在池塘底泥和水之间会形成褐棕色的氧化层,在底质下层还会形成一个氧化带,底质中有机质含量低,则水体不容易肥,而且微量元素容易缺乏,但是底泥絮凝有机质过多,则会消耗大量氧气;另外底质也影响着水体ph的变化,但是更多的是底泥自我调节的变化较大,一般酸性底泥会慢慢趋向碱性,碱性土壤慢慢趋向酸性,一直达到趋于中性。
04底质沉降絮凝有机质,保肥稳水,同时也会成为病原库
池塘底质会大量沉降絮凝有机质,让水体中的营养元素吸收到底部,然后通过微生物作用释放到水体,促进水体营养元素的交换和利用,促进水体流通,起到保肥稳水的作用;但是大量的有机质沉降絮凝,直接会导致底部成为病原的库房,大量的虫卵细菌滋生,导致水体和鱼体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养殖动物发病死亡。
三、底质对水体的影响
开篇已经说到,池塘是一个微生态圈,底质、水体、养殖动物构建成了一个生态圈,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底质和水体的关系更是息息相关,二者之间影响颇大,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01池塘底质对水体PH的影响
池塘底质的酸度和酸的交换度严重影响了池塘的水体。酸性的土壤导致水体指标偏酸,影响施肥的效果和光合作用,因而影响池塘生物的容量、生物群落和养殖产量。研究表明,高产量的池塘ph一般为6.5-7.5之间。
02池塘底质对水体有机物质的影响
池塘底质中有机质是底栖生物的主要营养素,底泥中的腐殖质是微量元素的螯合剂。底质中的有机质过低,水体不容易肥水,微量元素容易缺乏,有机质过多,水体底部氧债加重,滋生大量的有害细菌和虫卵,提高了一些有害物质的毒性。研究表明,池塘有机碳在1.5%-2.5%之间,有利于鱼类的高产。
03池塘底质对水体氮磷的影响
池塘底质中的氮向水体中释放,主要取决于底质的C/N比,研究表明,底质中C/N比超过20时,一般不会向池塘水体中释放,但是一旦C/N比低于20,底质中氮就会释放斤水体中,进行平衡。
磷元素是浮游植物的主要限制性营养因子,底质中存在大量的磷酸盐,这些磷酸盐中的磷在氧化条件下不溶解,只有在还原条件下才能释放,所以可以通过调节池塘底质的氧化还原状态来调整水体中磷的含量。
04池塘底质对水体钙硫的影响
底质中的钙离子决定了水体的硬度,也会影响水体的光合作用。当底质中的钙含量偏低时,容易引起水体硬度偏低,从而影响水体中二氧化碳的存储能力,影响光合作用!当底质中钙含量过高时,大量的钙离子被释放到水体中,导致了水体中的磷酸根被形成磷酸钙沉淀,限制了浮游植物对于磷的利用。
底质的有机质中,含有大量的硫,形成硫化物。池塘底质中硫含量
较高时,容易在养殖过程中形成硫化氢,,对于养殖动物进行毒害和影响水体指标,同时池塘底质硫含量过高,也会引起底质酸化,影响底质的作用机理和生物作用!
四、从池塘底质出发,如何构建平衡的水体环境
养殖池塘从底质出发,构建平衡水体环境,涵盖了藻相、微生物相、理化因子相的平衡。
01分解底质有机质,破坏病原生活环境
在实践生产中,我们经常定期改底,分解有机质,分解水体中的残饵粪便,减少底部有机质的沉降和絮凝,可以很大程度上破坏病原的生活环境,降低发病的风向,同时也可以降低印务池塘底质理化指标变化带来的影响。
02选择合适的产品,防止破坏底质缓冲层
在分解底质有机质的过程中,很多养殖从业者使用的是化学性的药物,这类产品见效快,但是作用时间不长,容易导致池塘底部板结,特别是影响底质缓冲层的健全,导致降低水体的缓冲力,容易引起水体的突变,建议使用生物分解和化学分解交叉使用,不仅仅可以防止底部板结,还可以长效作用池塘底质。
03合理使用微量元素,促进底质元素交换,活化水体
在常规的肥水养鱼当中,池塘缺乏的不是氮肥,而是缺乏微量元素。向水体中投放适量的微量元素,可以定向培养如硅藻、小球藻等藻类,还可以促进底质中营养元素的交换,极大程度利用好底质,减少底部的压力,促进水体的活化流通,促进藻类的生长。
04合理利用底部增氧器械,减少氧债产生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水质指标慢慢也会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合理利用增氧器械会大幅度减少水体指标变化带来的影响,同时,合理利用底部增氧,也可以有效解决底部氧债和一些病菌滋生的问题,同时也会提高养殖产量,增加养殖效益。
05合理建设,科学设计排灌条件
现在越来越多养殖从水中,转化为路基养殖,也滋生了很多养殖的新模式,选择合理养殖模式,科学设计排灌,也能有效解决底质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工厂化养殖,是解决底质对于水体束缚的一个优秀养殖模式。
总结:
池塘底质对于传统的养殖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仅影响水体、养殖动物,还会影响后续的尾水处理,环保等一系列问题,但是不论怎么变化,传统养殖中,底质是永远绕不开的问题,深入研究底质,以便更好服务水产养殖,让水产养殖更高效!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全面解析水产养殖池塘里的底质几大痛点问题,就在这里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