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金刀计是什么(金刀计成功了吗)

金刀计:智商要是不上180,估计都想不出这么狠辣的招数

金刀计,又被许多人称为“千古第一反间计”。

严格来说,金刀计只能算是成功一小半。但尽管如此,透过这条几乎无懈可击的计策,依旧可以体会到“设计师”王猛的狠辣与高明。

智商没个180以上,估计都想不出来如此毒计。

王猛为何要施“金刀计”?

晋太和二年(前秦建元三年,公元367年),前燕的慕容恪病逝,临终前曾向皇帝慕容暐大力举荐吴王慕容垂,慕容暐并没有放在心上。

慕容恪死后,太傅慕容评执掌朝政大权,东晋大司马桓温趁机出兵北伐前燕。

事态紧急,慕容垂临危受命率军击退桓温,可这场胜利也把慕容垂推入了险境。

金刀计是什么(金刀计成功了吗)

慕容评对战功卓著的慕容垂极为忌惮,与太后可足浑氏密谋除掉慕容垂。慕容垂走投无路之下,只能带着儿子慕容令一起投奔前秦。

前秦君主苻坚极为高兴,毕竟慕容垂是天下间难得的人才。如此人物,他自然是要好好重用。

但是王猛并不这么认为,凭着敏锐的政治嗅觉,他闻到了危险的气息。

慕容垂是什么人啊?论血统他是前燕皇族,论能力他是用兵好手,既有威望,也得人心。况且他父子二人是被逼无奈之下,才会前来寻求庇护的。

按照现在的一句话来说,想让一个员工卖命,就是2点:钱要给得够、不能让他受委屈。

但是,苻坚在这两点上是无法满足慕容垂的。

慕容垂的起点太高,他本身就是前燕的吴王,前秦也能给他封王么?能给他足够权利么?能对他完全信任么?

很明显,不能。

一个能力极强的人,既然无法收服他,就不能给未来留下隐患,必须清除掉。

这就是王猛的政治立场,也是他要除掉慕容垂父子的坚持,奈何苻坚不听。

金刀计是什么(金刀计成功了吗)

“你不懂事,我老王还能不懂事?你不操心,我老王替你操心!”

故而,王猛的“金刀计”进入了酝酿阶段。

“金刀计”设计的难点

“金刀计”之所以被许多人称做“千古第一反间计”,不仅在于计谋之毒,也因它在整体布局上的周全,以及每一个环节上的极高容错率。

其一,从大局来看,如何能够既除掉慕容垂,而又不使得天下人心寒?

慕容垂投奔而来,你却把人杀了,以后谁还投你?

所以,杀慕容垂不能主动出击,最好是让天下人都觉得合情合理。

其二,从君臣关系来看,不能因为要杀慕容垂就把自己搭进去,不能有损苻坚威严。

苻坚都说不杀了,你王猛非要杀,这是打谁的脸?以后还想不想混了?

所以,杀慕容垂的前提,必须要给他套上一个非杀不可的理由:“是他慕容垂自己作死,辜负了我们。”

其三,整条计策必须环环相扣,尽量减少出错率,不能玩崩了。

说白了,这就是冲着害慕容垂去的,若是设计不合理,或是某个环节出了错,谁也说不准慕容垂在盛怒之下会做出什么事来。

所以,必须一击致命,挥刀见血。

环环相扣,步步杀机

王猛精心筹谋,终于等到最佳时机,“金刀计”出来了。

金刀计是什么(金刀计成功了吗)

第一步,王猛率军出征前燕,让慕容令出任参军,作为向导。

捏柿子,当然得拣比较软的那个来捏。

慕容令机智聪慧且骁勇果敢,被誉为鲜卑慕容氏第四代里最为杰出的人物。但相较其父慕容垂来说,还是有所不及。

王猛带慕容令出征的理由也是极合情理,你们父子是从前燕过来的,随军向导这份工作,谁比你们合适?

王猛的这个提议,并不担心慕容垂父子会拒绝。

首先,这不失为一次让他们表忠心的机会。

其次,就算慕容垂父子担心这是一个局,他王猛也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随便找个借口杀了慕容令吧?这可是会破坏军心的,谁会这么干?

第二步,出征前夕找慕容垂喝酒,王猛拿到慕容垂的佩刀。

王猛在出征前夕,找慕容垂喝酒,这很合理啊。

老夫如今征讨前燕,你慕容垂是最熟悉前燕的人,找你讨论一些战术,让你给出一些建议,这可是为国为民的大事,你能拒绝么?

三杯黄汤下肚,气氛自然上来。王猛说,咱这是趣味相投,要不你送我个什么东西,好让日后我在军旅之中也能睹物思人。

慕容垂当然是聪明人,而聪明人向来都善于维护人际关系。既然王猛都开口了,他慕容垂能够充耳不闻、装疯卖傻么?自然不能,于是就将佩刀送予王猛。

只要酒喝得到位,男人之间的情义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这事太顺乎自然了。

金刀计是什么(金刀计成功了吗)

第三步,买通慕容垂亲信金熙,让金熙把佩刀拿给慕容令,叫他快跑。

大军出征将到洛阳的时候,王猛让金熙把刀送到慕容令面前,又跟慕容令说:

“你爹让我转告你,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儿啊,王猛老贼要害我们,这次又拉着你出征,我们父子凶多吉少了,如今为父已经回国,你也快跑吧,否则就晚了。’”

慕容令当然知道金熙是慕容垂的亲信,如今他还带来了慕容垂的佩刀,这事肯定错不了。想必是父亲不忍看到祖宗基业毁于前秦之手,又加上王猛迫害,所以有了这样的决定。既然老父有命,人证物证都在眼前,哪还能不跑?

于是,慕容令临阵脱逃,一溜烟跑了。

第四步,王猛将慕容令叛逃的消息传回长安,慕容垂祸从天降,也跑了。

“你儿子临阵脱逃,叛敌了!”

人在长安坐,锅自洛阳来,“哐当”一下就砸到了慕容垂头上。

证据确凿,慕容令是真的跑回前燕了,这个消息可把慕容垂吓得一个外焦里嫩。

要知道,这叛逃投敌可是超级大罪,慕容垂怎还可能坐得住?

慕容垂连辩解的勇气都没有了,这个罪过实在太大了,自己指不定马上就会身首异处。思来想去,也只能仓皇出逃了。

王猛哪能让他这么轻易地跑掉?慕容令跑就跑了,他是不放在心上的,但是慕容垂绝对跑不掉。果不其然,慕容垂很快就被追上抓回长安。

慕容垂这一跑,也应了一句话:“既然不是你做的,你跑个什么?”

金刀计是什么(金刀计成功了吗)

王猛的“金刀计”,其实就是要的这个效果。

不管世人从什么角度看,都只能看到两个事实:慕容令临阵叛逃是事实,慕容垂出逃也是事实。

人们只会说:“好你个慕容垂,大王如此厚待你们父子,你们父子居然恩将仇报双双叛逃,果真是该死至极。”

到了这个时候,慕容垂能说什么?敢说什么?等死而已。

未竟全功的“金刀计”,杀伤力仍是极大

慕容垂没想到,王猛也没想到,事情都到了这种地步,苻坚仍是选择了放过慕容垂。

苻坚与慕容垂说,你们无奈投奔于我,令郎这也算是心怀故国没有忘本,我就不怪罪了。

至此,“金刀计”可算是失败了。

也难得苻坚大度至此,王猛看到如此情况,也只能无奈兴叹了。

尽管如此,该压制还是要继续压制的,一直到王猛病逝,慕容垂都活得兢兢战战、如履薄冰。

金刀计是什么(金刀计成功了吗)

“金刀计”虽是未竟全功,但其杀伤力依然巨大。

慕容令逃回前燕之后备受猜忌,又被前燕当成奸细而放逐。

慕容令活得憋屈,决意再反前燕,又被同父异母的弟弟慕容麟告密,死在部下手中。

作为慕容垂的嫡长子,也是鲜卑慕容氏第四代里最为杰出的人物,慕容令若是不死,日后必定是要继登大宝的。

慕容垂在建立后燕之后,追赠慕容令为献庄太子,由此也可看出慕容垂曾对他寄予了厚望,这么优秀的一个儿子,偏偏被“金刀计”逼着走上了一条死路。

无奈之下,慕容垂选了第四子慕容宝为接班人,最后由他继承帝位。但这慕容宝实在是过于昏庸,将实力强劲的后燕带向了分崩离析。在慕容垂死后,后燕仅余11年国祚。

聪明人害人,防不胜防

许多人初闻“金刀计”时甚觉不然,这有什么好说的?

待到深入解读,才知王猛此计有多狠辣与高明。王猛绝对是个高智商人才,高智商的人要害人,真能让人防无可防。

在给慕容垂下套的时候,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合乎情理,几乎没有破绽。

慕容垂作为一代雄主,13岁就开始随军征战,晚年时更能建立起盛极一时的后燕政权,智商不可谓不高。

金刀计是什么(金刀计成功了吗)

在投奔苻坚之后,明白自己的危险处境,慕容垂自然也是有所提防的,但还是不自觉地掉进了王猛的算计之中,因为王猛的“金刀计”根本就是冲着“人性”二字而设的,并且容错率极高。

就算慕容垂父子早已看出这是一个圈套,他们也不得不钻。

征讨的是前燕,是他们的故国,如果借故推辞的话,那他们等于是授人“心怀故国”的把柄了,前程基本也就废掉了。

在大部分人看到“金刀计”第一步的时候,或许都会认为王猛这是要借着出征的机会,在军中给慕容令穿小鞋,甚至随便找个“贻误战机”的借口杀了他。

但是这样一来,王猛不仅不能服众,也会让苻坚大发雷霆,更不能将留在长安的慕容垂置于死地。

所以王猛要让慕容令自己跑,要让慕容垂自己跑,这就是他利用了作为一个人的“趋利避害”本能。基于这个本能,慕容垂父子一步步地自觉往套子里钻。

慕容令或许怀疑过金熙的话,但基于人的本性,他必须要“宁可信其有”。如果他不跑,那就是拿自己的性命作为赌注,他是聪明人,他不敢。

至于慕容垂,王猛压根不给他怀疑的机会,因为慕容令叛逃是铁一样的事实。他如果不跑,一样是在拿自己的性命作为赌注,他是聪明人,他也不敢。

正是由于每一步都基于本能、契合人性,整条“金刀计”下来,慕容垂父子的表现就像是自然发生的一样,毫无破绽地将自己“叛逃投敌”的罪名坐实。

人性总会有弱点,王猛完美地利用着这些弱点,给慕容垂父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心理学课。

“金刀计”够毒么?

必须的,这便是高智商的防不胜防。

“金刀计”好破么?

我有良策可破:买两个手机送给慕容垂父子,让他们随时保持通信畅通。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金刀计:智商要是不上180,估计都想不出这么狠辣的招数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