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我无为而民自化的原文(我无为而民自化什么意思)

品读《道德经》五十七:我无为,而民自化

老聃提倡“以无事取天下”的“无为”哲学。“无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如果不能清静无为,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我们在《道德经》第五十七篇中寻找答案:

我无为而民自化的原文(我无为而民自化什么意思)

《道德经》第五十七篇

---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释义

以正治国: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

以奇用兵: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

以无事取天下:以不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根据就在于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人们的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

故圣人云:所以有道的圣人说,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用无为治理国家,百姓就自我化育;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喜欢让百姓宁静地生活,百姓就自然正义;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不用过多的政令烦扰百姓,百姓就自然富足;

我无欲,而民自朴:我对于百姓没有过多的欲求,百姓就自然淳朴。

---理解与思考

在老聃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各个诸侯都不懂得清静无为的道理。老聃观察社会的状态,发现社会存在“民弥贫、国家滋昏、奇物滋起、盗贼多有”的现象。

即使是心系天下的君主面对这样的状态,也难免会希望使用更多的政令来革新社会环境。然而,在老聃看来,社会的混乱恰恰是由君主的过度作为造成的。

社会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类只有顺应这个规律才能够让社会和谐。但在实际生活中,人类往往过高地估计自身的力量,认为可以依靠自己的作为来创造美好社会,殊不知,人的行为常常会违背社会的运行规律,要么如隋炀帝那样揠苗助长,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塌,要么如康熙帝那样闭关锁国,导致社会的停滞不前。

因此,只有让社会按照其内在规律运行,不过多地用人力干扰社会秩序,才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使百姓富足、淳朴。

关注我,与你分享《道德经》,用老聃哲学看社会现实。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品读《道德经》五十七:我无为,而民自化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