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闻草书书法欣赏(草书,闻)

草书作品《闻雁》唐 韦应物诗 归思方悠哉

闻草书书法欣赏(草书,闻)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第一句里的“眇”:远望。屈原《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第三句里的“高斋”:高雅的书斋。南朝梁庾肩吾等十人,别号高斋学士。这些都不是用典,如此解释而已。此外再没有需要解释的词语了。

清朝诗人,诗评家沈德潜在《说诗睟语》中谓:“五言绝句,右丞(指王维)之自然,太白(指李白)之高妙,苏州(指韦应物)之古澹,并入化机。”从这首《闻雁》可以看出,古澹,确是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他运用古诗的表现手法,语言力求朴质自然而避免雕琢,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

韦应物(737~792年),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绘隐逸生活而著称。

闻草书书法欣赏(草书,闻)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韦应物由尚书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夏天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就是他抵滁后不久的作品。写的是一个秋天的雨夜。诗人独坐高斋,在夜间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这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滁州和长安相距两千多里。故园的眇远,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诗人归思无穷,悠然不尽了。

前两句,“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上句以设问起,下句出慨叹应。言外自含无限愁楚怅惘之情。

闻草书书法欣赏(草书,闻)

后两句,“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在这新来乍到的地界,身处秋雨寂夜之中,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之时,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鸣声。自然会使得诗人浮想联翩,思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归思后乃说闻雁,其情自深。”(沈德潜语)

从表面看,诗中所写的,似乎不过是远宦之人乡思之情。但渗透在全诗中的萧瑟凄清和秋声秋意,却使读者隐约感到,在这“归思”、“闻雁”的背后,还隐藏着时代乱离的踪影,蕴含着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感受。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草书作品《闻雁》唐 韦应物诗 归思方悠哉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