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初二上册孟子富贵不能及注释(孟子富贵不能婬)

《《孟子》——富贵不能淫》(八年级 上册)

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g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

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诚:真正,确实。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焉:怎么,哪里。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戒:告诫。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女家: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夫子:这里指丈夫。以顺为正者的,妾妇之道也: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妾妇,泛指妇女。旧时婚姻中,男女双方的地位不平等,女子须服从夫家,这是错误的封建伦理。孟子借此类比纵横家不立足于仁、义、礼等准则,只知道曲意顺从的行事作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淫:惑乱,迷惑。这里是指动用法。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孟子译注》。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富贵不能淫》出自《滕文公下》。

内容主旨

文章以景春的话开篇,论述了大丈夫应具有的优秀品质。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行得正、站得直,为着一个正义的理想目标去奋斗。

写作特点

1.运用排比手法,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2.语言含蓄,讽刺尖锐深刻。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用景春的话提出“什么是大丈夫”的论题。”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的,是妇女遵循的规则。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讽刺公孙衍、张仪不是真正的大丈夫,进而提出大丈夫的行为准则。

补充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答: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孟子》——富贵不能淫》(八年级 上册)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