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半面之交与一面之交(半面之交是什么意思啊)

“半面之交”和“一面之交”有啥不一样?你分得清吗

半面之交与一面之交(半面之交是什么意思啊)

《后汉书》记载:“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

应奉,字世叔,汝南南顿(今属河南项城南顿镇)人,家世显赫,生卒年不详。

应奉自幼聪慧过人,记忆力超强,从小到大所经历之事,均牢记于心,读书可以一目五行。

应奉最初担任郡中的决曹史(掌管审判罪犯),奉命巡查郡内四十二县监狱囚犯的情况,涉及案犯数百千人。

应奉返归官府的时候,太守询问各地情况,他对答如流,罪犯姓名、所犯罪行轻重、犯罪证据等细节张口就来,毫不遗漏,时人对他的非凡记忆力感到异常惊诧。

《后汉书》引述《谢承书》的记载:“奉少为上计吏,许训为计掾,俱到京师……”

应奉担任上计吏的时候,许训担任计掾,两人一起进京办事。

一路上,许训暗暗记录了“所见长吏、宾客、亭长、吏卒、奴仆”等人的姓名。

返回郡中,许训把记录的文书给应奉看,想试探应奉的记忆力,应奉看过之后,立刻发现许训少记了一个人。

应奉对许训说:“有一次我们在颍川纶氏都亭用餐,那个亭长胡奴名禄,送给咱豆浆喝,你咋把他给忘了呢?”

当时在座的人都大为惊讶,这位的记性超强啊!

“奉年二十时,尝诣彭城相袁贺,贺时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

应奉二十岁的时候,曾前往彭城,拜访彭城国相袁贺。

袁贺当时没在家,相府关着门,听到应奉的脚步声,门内的修车匠打开门,露出半张脸看应奉,应奉寒暄几句就告退了。

数十年后,应奉在路上遇到了当年只看过半张脸的修车匠,竟然认出他来,和他打了声招呼,那的修车匠感到莫名其妙,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这就是“半面之识”、“半面不忘”、“半面曾记”、“半面之交”等典故的由来。

半面之交用来形容交情浅的时候,比一面之交,语气来得更加强烈。

大将军梁冀认为应奉有才干,就推荐他为茂才。

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应奉升任武陵太守,任内“兴学校,举仄陋”,颇有政绩。

应奉曾两度出任朝廷特使,跟随军骑将军冯绲等征服武陵蛮人。

因劝谏汉桓帝立窦氏为皇后,引发“党锢事件”,应奉引咎辞职在家中潜心创作。

后病逝于家中。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半面之交”和“一面之交”有啥不一样?你分得清吗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