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古诗十面埋伏(十面埋伏诗)

三十首读懂王维(23)——十面埋伏之阵

送李太守赴上洛

商山包楚邓,积翠蔼沉沉。驿路飞泉洒,关门落照深。野花开古戍,行客响空林。板屋春多雨,山城昼欲阴。丹泉通虢略,白羽抵荆岑。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

这首五言排律写得非常合乎标准,同样也是六韵,我们说过王维并不喜欢把诗写得太长,这一点和白居易差别很大,后者往往写起排律来就收不住笔,王维一般会比较有节制,当然,王维的笔法简洁不爱卖弄,也是个直接的原因。

这仍然是一首送别诗,李太守要赴任去的上洛,离长安直线距离不是太远,但实际上是个大家都不太愿意去的穷山僻壤,在今天的陕西商洛地区,紧邻河南、湖北省,处于三省交界的山区地带。

从诗的结尾看,诗人似乎有劝李太守辞职不干了的意思,黄绮指的是汉代著名隐士商山四皓里的夏黄公和绮里季,所以我猜李太守的年龄大约也不小了,或者已到了快退休的年龄。另外,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之后王维就在辋川盖了个别墅,半官半隐,所以这首诗可能也是王维自己对于官僚生活有所厌倦的反映。

这首诗历来被批评诗里地名太多,尤其“丹泉通虢略,白羽抵荆岑”一联,连续罗列几个地名,到底什么意思哦?刚才我们说,商洛处于三省交界地带,往北过了丹泉就是虢略重地,是长安、洛阳两京来往的要道;往东过了白羽就抵达了荆山。问题是,王维详细的交待这些地理交通形势,用意何在?我觉得大约有这么个暗示,上洛就好比是个歧路口,去了上洛之后,你还有什么打算?是想办法回京城钻营?还是混在宦路仕途上飘得更远?这个时候,你回过头来,感受一下从西边的商山那里吹来的爽气,那是商山四皓曾经隐居的地方,有没有想过摆脱这混帐的官场生涯,去享受一下美好的隐居田园生活?

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

可不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和送梓州李使君又不一样,那个是勉励李使君好好干,这个是鼓动李太守不干了,也许是因为面对的朋友处境不同,也许是诗人自己的心境因时间而改变。总之,搞懂这几句,这首诗的主旨也就很明白了。

在把握了诗的主旨后,我们再从头读这首诗。

商山包楚邓,积翠蔼沉沉。

这个包字,初看当然只是说山川形势,无非说商山很大,把楚邓两地都包围在其中了,不过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诗的主旨,我们就还可以看到,商山之大,包了整首诗,从头到尾,没有走出过商山,所谓丹泉、白羽等等都只是立了个路标牌,牌子还是插在商山的包围圈里的,诗的最后,还得让你感受一下商山也就是西山爽气,所以,李太守去这个商山包着的上洛,难道不觉得商山四皓一直在慈祥的看着你?他们的心,你懂是不懂?所以积翠蔼沉沉这个意象,也是个富于包裹感的意象,要把行人深深的包裹起来。好一个包字!诗的一开始,就已经设下了十面埋伏。

驿路飞泉洒,关门落照深。

驿路为什么会有飞泉洒落?当然是因为驿路紧邻着峭壁,泉水从山崖上飞洒而下,这是在山路上才会有的特别风味。关隘的城门被日光所照耀,从深字看,日光应该是斜照,向关门里深深地探了进去。行人也将随着着探进关门的斜照,走入那昏暗的深处,这是一个典型的陷入深围的意象,驿路和落照都是带路党,行人则被一路引导进入到商山的重重包围里。这个落照的探入,是个非常传神的意象,真有一种日暮途穷之感,但妙在它作为前导、作为斥候,诱惑着行人,还有读者,不断的往重重包围的深处进发。

野花开古戍,行客响空林。

古老的城堡里,野花绽放;空荡荡的林子里,传来行客的响动。如果说前面几句是山川地理的大包围,这两句就开始描写具体而微的小包围了,这本身就是一种感觉的递进,同时,在深化包围感之后,又突出了虚无感。因为古戍极有可能是荒废了的关障城堡,里面空无一人,只有野花在开放,野花被包围在空荡荡的城堡里;同样,空荡荡的林子,也包围着听得见看不见的行人。野花也好,行客也好,一开一响,都在隐隐对抗那包围着它们的空旷虚无。但花开会谢,尤其在古戍的历史沧桑感的映衬之下,花开何其短暂;而相比行客偶然经过的响动,寂静才是空林持久的存续形态。你还想搞出点什么动静?你还能搞出点什么动静?省省吧,与这包围着你的虚无相比,一切都那么微不足道。

板屋春多雨,山城昼欲阴。

现在,诗人终于把李太守送到了包围圈里的核心区域,这个山城就是他当太守的治所,这个板屋就是他办公的衙署。板屋是用木板搭建的简陋房子,估计防雨性能不会太好;上洛城大约也建在山谷的低地里,所以即使白天,光线也不太好,何况本来在春天的阴雨天气。板屋也好,山城也好,本来就是包围人的意象,而雨中的屋,阴天的城,无疑又加重了这一层阴影。这包围圈,诗人是画了一圈又一圈,有大有小,有实有虚,把李太守套了个不亦乐乎。

套了这么多紧箍咒,其实就是为了给李太守出个选择题,你自己看着选吧。我们要注意的是,诗里的商山,既是诗人设下的包围圈,也是诗人设下的登天梯。前一个商山,重重叠叠,让李太守身陷其中;后一个商山,指向的是商山四皓这个隐士的精神象征,惟有它可以把李太守从现实的商山中拯救出来,一步之遥,咫尺天壤,就看李太守能不能跨出这一步了。

我们知道,这一步很难,几年后的王维自己,也不过跨了半步而已,当了个骑墙党,最后被安史之乱推落墙头,摔了个狗啃屎。

不过我们要承认,这首诗摆下的十面埋伏之阵,设计的还是非常用心的,王维不愧是一个遣辞用意的大师,和韩信不同的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王维用笔,点到为止。

所以王维的排律,仍然是其五律的写法,和一般以堆垛笔墨为能事的排律相比,那是太清新了,不得不佩服。

古诗十面埋伏(十面埋伏诗)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三十首读懂王维(23)——十面埋伏之阵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